六州歌头

东风著意。
先上小桃枝。
红粉腻。
娇如醉。
倚朱扉。
记年时。
隐映新妆。
面临水岸。
春将半。
云日暖。
斜桥转。
夹城西。
草软莎平跋马。
垂杨渡、玉勒争嘶。
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支。
绣户曾窥。
恨依依。

共携手处。
香如雾。
红随步。
怨春迟。
销瘦损。
凭谁问。
只花知。
泪空垂。
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
人自老。
春长好。
梦佳期。
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
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
往事难追。

作品评述

【注释】:
《六州歌头》这个词牌大多是与悲壮激越的声情联系在一起的,如李冠(一作刘潜)的“秦之草昧”,贺铸的“少年侠气”,张孝祥的“长淮望断”。宋人程大昌早就说过:《六州歌头》本是鼓吹曲,音调悲壮,不与艳词同科(《 演繁露 》)。但是 ,韩元吉的这首《六州歌头》偏与常情相反 ,竞是一首典型的艳词!
这就象古时布阵打仗那样 ,虽有“常法”,然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岳飞语),只要用兵者别具“运用变化”之良才,是能收到“ 出奇制胜”的妙效的。韩词那缠绵徘徊悱恻、低回往复之情,不就是通过短声促节、繁句密韵的此调而熨贴酣畅地表达出来了吗?
词题是“ 桃花”,但实际内容却是借桃花诉说一段香艳而哀怨的爱情故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云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借崔诗之韵,再引入一些有关桃花的典故 、成句 ,构成此词的“骨架”。
作者在这个骨架上加以渲染、变化、展衍、引申,添上了茂枝繁花,使它形成了现在这样娉娉的特有风姿。开头先以春风怡荡、红桃初绽起兴。“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意可两解 。一说,桃花中有一种“小桃”的特殊极品,它在正月即行开放(见陆游《老学庵笔记》),因此此句解为春天刚刚来临,小桃就独得东风之惠而先行开放。另一说则作一般性的理解,“先上”云云意在突出桃花形象之鲜妍,谓其占尽一时春光之美。二说可以并存 ,并不妨碍对于词意的理解。
“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三句则佳人比花,且渐由花引人。李白《清平调词》云“云想衣裳花想容”,那是以花来比人;这儿却是以人比花,——你看这朵桃花,岂非那浓施红粉、娇痴似醉、斜倚朱扉的佳人?
这样的写法,不仅使静物富有了人的丽质和生气,更为下文的由花及人作了铺垫。于是乃引出了“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式的回忆 :“记年时,隐映新妆面”两句 ,就是前两句唐诗的“翻版”。不过作者在此之后又作了大段的渲染 :“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脂 。”这里就交代了会面的时间、地点、所见佳人之面容,与前两句唐诗相比更显具体细腻。而这体现了宋词(长调)“ 铺叙展衍”的特点以及 《六州歌头》短句促节的“ 优越性”。读到此处,我们不难想象中词人如何与佳人邂逅,从这么细致委婉的笔触中我们不难感到词人钟情之深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词情忽生转折:“ 绣户曾窥,恨依依”。这两句中所包含的内容,实际上概括了两人之间的受情曲折 :“绣户曾窥”写他寻访 、追求佳人的过程;“恨依依”则写他寻人不遇或未能如愿的惆怅失意。作者在此一笔带过,不去为它多花笔墨。这是因为,这一段情节不是本词的重点,它只在上文的“初遇惊艳”和下文的“别后相思”中占着一个“过渡”的地位。所以下片就转入第二次详细的描写——对于今日此地睹花而不见伊人之懊恼情绪的尽情描绘。
下片开头即以一“共”字相转接。仍在当年“共携手处 ”(这就暗示他在“窥户不遇”之后终于与她会面、结合了。这中间省去许多情节,细心的读者自不难体会出来)徘徊,可现今所见之桃花却已非往日的艳娇花可比,它早变得落红随步、香薄似雾,因而作者不由得要埋怨起春光的迟暮了。接下去四句则继言自身面对落花而垂泪的相思苦痛 ;“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 ,泪空垂”。由于伊人已不复可见,所以自己被别离折磨得消瘦憔悴,只有桃花可以作证,而她则毫不知闻,这就更添了一层愁闷 。这上面六句,又是从花写到人,以落花的凋谢来映衬自己的伤感之情 。行文至此,心绪益发紊乱,故下文就错杂写来,越见其触物伤情、哀绪纷呈:“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这是由“ 旧日堂前”的双燕所对照引起的“孤栖”心绪(其中暗用了刘禹锡《乌衣巷》诗句):“人自老 ,春长好,梦佳期”,则从上文的“人不如燕”再次引出“春好人老”的悲感,且又以“梦佳期”三字绾合、呼应前面的“共携手 ”;“ 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 ,花也应悲”,又一次扣住桃花,抒发了自己“ 刘邦重到 ”(暗用刘禹锡“桃花尽净菜花开”、“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意,又兼用刘晨、阮肇于天台逢仙女的典故)的伤逝心情。经过这一番缠绵往复的咏叹,最后结以“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点明了感伤往事 、 旧梦难续的主题。因为“武陵”一语中暗藏着“桃花源”典故,所以仍与题面“桃花”关合。
总体来看,此词以咏“桃花”为线索,或明或暗地叙述了一段恋爱的故事:先在桃花似锦的良辰相遇,后在桃花陌上携手同游,再后来则旧地重来,只见桃花飘零而不见如花人的踪影,于是只能踯躅徘徊于花径,唏嘘生悲。而在诉说这段爱情的故事时,作者又始终紧扣着“桃花”这个题是面,曲折地抒发了自己的愁绪 。所以确切说来 ,这首词是“咏物”与“咏怀”的巧妙集合,它是借物以抒情,借物以怀人。比之崔护那首结构较简单的七绝诗来,委婉风情和绮丽文采更胜一畴。而这,又是与作者活用《六州歌头》长调的特有声情分不开的。

作者介绍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翠丝蟠袖紫罗襦,偷把黄金小带舒。中使传宣光禄宴,内家学士作新除。

宋词

同侗稽首,董公道伟。自远清论三岁。渴德之怀,笔舌岂能尽意。伏想迩来法候,愈冲和、燕居无滞。予今则,处环墙养拙,毋劳齿记。幸遇便风经过,把狂吟尺牍,通为一寄。岁月堂堂归去,有如流水。性命速宜了干,启虔诚、幸恕僭易。山侗拜,董公道伟,及诸道契。

宋词

斗草归来女伴寻,游丝飞絮恼春心。紫鸠声歇垆烟冷,门掩梨花莫雨深。

宋词

〔英华作田家赠丁禹。注云。集作丁宇。误也。〕君心尚栖隐。久欲傍归路。在朝每为言。解印果成趣。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一作妇)起缝素。开轩御衣服。散帙理章句。时吟招隐诗。或制闲居赋。新晴望郊郭。日映(一作[日失])桑榆暮。阴昼(一作荫尽)小

宋词

断桥疏竹带山幽,装点诗人觅句愁。多谢双鱼传尺素,绝胜斗酒得凉州。

宋词

贤女失之陋,壮夫失之贫。相逢无所遗,慷慨不得伸。临歧歌短章,所道皆苦辛。淮阴未去楚,江总复仕陈。聊沽客中酒,用酌还乡人。

宋词

饭蔬饮水,客莫嘲吾拙。高处看浮云,一丘壑、中间甚乐。功名妙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尚何堪,堪钓前溪月。病来止酒,辜负虚鹚杓。岁晚念平生,待都与、邻翁细说。人间万事,先觉者贤乎,深雪里,一枝开,春事梅先觉。

宋词

柰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代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终希脱尘网,连翼下芝田。

宋词

好风吹树杏花香,花下真人道姓王。大篆龙蛇随笔札,小天星斗满衣裳。闲抛南极归期晚,笑指东溟饮兴长。要唤麻姑同一醉,使人沽酒向馀杭。

宋词

昨宵望石峰,相去无一尺。今日行终朝,秪绕石峰侧。石峰何曾远,江路自不直。仰瞻碧孱颜,清峻如立壁。反覆得细看,何必更登陟。

宋词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宋词

林皋叶脱。楼下清江阔。船里琵琶捍拨。弹断么弦再抹。夜潮洲渚生寒。城头星斗阑干。忍话旧游新梦,三千里外长安。

宋词

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炮燔疗夜饥。唤起少年京辇梦,和宁门外早朝来。

宋词

孤拙将来岂偶然,不能为漏滴青莲。一从麟笔题墙后,常只冥心古像前。九德陶熔空有迹,六窗清净始通禅。今朝幸捧琼瑶赠,始见玄中更有玄。

宋词

趺坐化去子由闻之乃作二绝一以答予一以答慎明年余过圆通始得其诗乃追次慎韵君到高安几日回,一时斗薮旧尘埃。赠君一笼牢收取,盛取东轩长老来。(余送曹诗。)大士何曾有生死,小儒底处觅穷通。偶留一吷千山上,散作人间万窍风。(余和慎诗。)

宋词

阳崖被积雪,照水自光辉。乘暖时时堕,偏怜映日飞。经行嗟境胜,去去与心违。居者讵知此,日高犹掩扉。

宋词

骑马出西郭,悠悠欲何之?独上高寺去,一与白云期。虚槛晚潇洒,前山碧参差。忽似青龙阁,同望玉峰时。因咏松雪句,永怀鸾鹤姿。六年不相见,况乃隔荣衰?[昔尝与钱舍人登青龙寺上方,同望蓝田山,各有绝句。钱诗云:“偶来上寺因高望,松雪分明见旧山。”]

宋词

江天云断漏斜晖,靡迤群山翠作围。帆影似经吴赤壁,橹声如下蜀青衣。卧闻裂水长鱼出,起看凌风健鹘飞。禹会桥边最清绝,忆曾深夜叩渔扉。

宋词

冰纨光映素手。竹簟醒残酒,满院梅风起,疏云薄、斜阳漏。兰棹归去后,诗人瘦。梦绕潇湘柳。屡回首。开帘傍晚,烟中微见青岫。沧浪远兴,为问白鸥知否。十里平湖纵望久。凉透。江莲香度疏牖。

宋词

上水船须寸寸挨,摩挲空腹愧非才。热瞒舍下痴儿女,道是先生视草来。

宋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