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韵赋十首

正始有遗音,衣冠落东南。
典午赖群贤,历年百有三。
吾闻运甓人,功与王谢参。
晦俭佐宋齐,卖国尔乃甘。
陶氏独有孙,饥死终无惭。

作品评述

这是一首宋代方回的诗词《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韵赋十首》。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采菊东篱下,心情悠然,眺望南山。
正始时代的遗音,衣冠已落在东南。
典午之才赖群贤,历经百余年。
我听说运甓之人,其功与王谢参差。
晦俭辅佐宋齐,而卖国的人却自得甘心。
陶潜独有孙子,饥饿而死,却毫不惭愧。

诗意:
这首诗词以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景象为背景,通过反思历史时代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和人生价值的思考。诗中提及了正始时代的荣光已逝,衣冠之士的地位也已沦落。然而,才华出众的人能够借助机遇取得成就,与王谢等名门望族相媲美。然而,与此同时,有些人出卖国家,却对此毫不羞愧。最后,诗人以陶渊明的孙子为例,描述了他在饥荒中死去,却没有丝毫的羞耻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和人物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和反思。诗人通过对正始时代和典午时代的对比,表达了对当时社会衰败和道德沦丧的不满。他谴责那些出卖国家的人,同时对于那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表示敬佩。最后,通过陶渊明孙子的描写,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对个人品德的重视和对道德沦丧的谴责。

这首诗词运用了典型的宋代文风,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通过对诗中人物和历史的描写,诗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思考了社会现象和人生命运的问题。这首诗词既有批判的一面,又有对优秀人物的颂扬,展示了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关注和思考。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两鬓西风客帽斜,晚云横岭月笼沙。桑畴屈曲人踪绝,萤火飞来照稻花。

闽山之杭杭兮水堋堋,吞荒抱大兮香叠层。腾气清浑兮朝昏,神生其中兮宅幽凝。居如山兮惠如水,处端卓兮赴下而忘鄙。集人之祈兮从人之所市,攀清明兮叩仿佛。我民清兮期吉日,愿听诚兮陈所当。侯临我兮恩如光,照导兮天覆。惠流吾兮乐且康,恭闻侯兮饮食失常。民萦忧兮心苦疮,

数家茅屋枕鱼矶,岁岁生涯在渺瀰。鸡犬怪人奔竹径,儿孙逢客倚柴篱。壁悬簑笠残烟雨,门对溪山阅盛衰。一曲新歌一船月,夜深来往碧涟漪。

皈近溪桥东复东,蓼花迎路舞西风。草深一鸟忽飞起,侬不觉他他觉侬。

一念全超旷劫初,玉人端坐白牛车。往来历尽傍参妙,回首途中物物渠。

石扉深锁一龛云,未必人间只履存。持钵欲寻刘道者,镆铘不住刻舟痕。

江山岂不好,独游情易阑。但有相携人,何必素所欢。我欲访甘露,当途无闲官。二子旧不识,欣然肯联鞍。古郡山为城,层梯转朱栏。楼台断崖上,地窄天水宽。一览吞数州,山长江漫漫。却望大明寺,惟见烟中竿。很石卧庭下,穹窿如伏羱。缅怀卧龙公,挟策事琱钻。一谈收猘子,再说

醉里江南路。问梅花、经年冷落,几番烟雨。玉骨冰肌终是别,犹带孤山瑞露。想蕴藉、和羹风度。万紫千红嫌妒早,羡仙标、岂比人间侣。聊玩弄,六花舞。云寒木落山城暮。忽飘来、暗香万斛,春浮江浦。茅舍竹篱词客老,拟傍东风千树。看好月、亭亭当午。流水村中清浅处,称横斜疏

疏枝坚瘦骨为皮,忽迸红英簇紫蕤。娇女乍看齿生液,分明茜糁缀饧枝。

吾闻县官渔海鱼不出,捐以予民鱼乃复。天之生物岂无意,殆欲怜贫补不足。吾家元无二顷田,卒岁何人分半菽。小园自幸有馀地,背负经书力锄斸。年来种植类橐驼,随手高低便新绿。魁然反芋塞区肥,无数桃梅压枝熟。既收弄暖开须麦,又摘多穰过拳粟。虽无蓄积累瓶盎,采摄犹能饫肠

务闲留上客,佳节值重阳。旨酒浮仙菊,清歌绕画梁。高城明落日,疏树觉微霜。且尽登临兴,馀欢尚未忘。

榻前一疏犯龙颜,身在危难进退间。自是直言难见售,却於大义颇相关。孤忠力为朝廷计,众望公归台省班。毕竟名高人所忌,且移别眼看青山。

荔子如丹橄榄青,红蕉叶落古榕清。温汤浴罢晚风快,老酒倾盆醉月明。

平生金石友,沦落向辰州。已是二年客,那堪终日愁。尺书浑不寄,两鬓计应秋。今夜相思月,情人南海头。

百战孤城血未干,故人书札报平安。秋风代马思燕草,夜月湘歌怨澧兰。万里江湖仍旅食,百年天地自儒冠。山阴更有诛茅地,仗剑休辞行路难。

伐蒲君父命,校者是吾雠。披直寺人耳,钥麑信有谋。

白水莲天九泽浑,平田五月献龟纹。北人未识黄梅雨,千里争占赤土云。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

清世诗声出,谁人得似君。命通须有日,天未丧斯文。楚木寒连寺,修江碧入云。相思喜相见,庭叶正纷纷。

觅宿村溪远,逢人面目生。习移多佩犊,气怒斗呼鹰。天阔秋阴重,风高夜柝惊。迟明怀宿饱,股栗履春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