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墨亭

山阴不见换鹅经,京口空传瘱鹤铭。
潇洒谪仙来作郡,风流太守为开亭。
两篇玉蕊尘初涤,四体银钩迹尚青。
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

作品评述

《宝墨亭》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宝墨亭

山阴不见换鹅经,
京口空传瘱鹤铭。
潇洒谪仙来作郡,
风流太守为开亭。
两篇玉蕊尘初涤,
四体银钩迹尚青。
我久临池无所得,
愿观遗法快沉冥。

译文:
在山的阴影下看不到鹅群的迁徙,
京口空传着瘦弱的鹤的铭文。
洒脱的仙人来到此地担任官职,
风流的太守为这座亭子而开辟。
两篇墨迹洗去了玉蕊上的尘土,
四行银钩留下的痕迹依然鲜明。
我长久地站在池边却无所得,
愿意观看那些前人留下的法则,让我心旷神怡。

诗意:
《宝墨亭》描绘了一个幽静的亭子,作者苏轼以自己的视角和感受来表达对这个地方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提到,“山阴不见换鹅经”,暗示作者身处的地方远离繁华,没有机会目睹鹅群的迁徙,而“京口空传瘱鹤铭”则传达了一种孤寂和萧条的氛围。然而,亭子的存在给这个地方带来了一些改变,作为一名官员的太守修建了这座亭子,使其成为一道风景,吸引了仙人的到来。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文人留下的诗文的渴望,愿意通过观看他们留下的智慧和法则来获得心灵的愉悦。

赏析:
《宝墨亭》以简练的文字展现了诗人对于一处幽静亭子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山阴、换鹅经、瘱鹤铭等意象,以及潇洒谪仙、风流太守等人物形象,都展示了这座亭子的特殊与独特。通过墨迹洗去玉蕊上的尘土和银钩在纸上的痕迹,描绘了过去的文人墨客留下的痕迹依然清晰,而作者自己则站在池边无所得。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溯和对前人智慧的敬仰,体现了苏轼对于文化传统的重视和对于心灵愉悦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于人生的思考。通过对于亭子的描绘,揭示了一种寂静孤独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过去智慧的向往和对于心灵宁静的渴望。整体诗意深邃而抒情,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去岁春归留不住,今年春色来何处。洛阳处处是桃源,小车渐转东街去。

陋邸已无味,庖人更不材。盦炊全做粥,烧鲞半成灰。添醋酸绵齿,研椒辣木腮。何时耸堂脔,香雾霭樽罍。

白云几叠翠岚重,往往疏钟出梵宫。石骨谁人镌佛像,岭头何处觅仙翁。楼台水月丹青地,帘幕莺花锦绣丛。游子莫支苍竹去,风雷容易起虚空。

昔日僧繇所画鱼,三十六鳞依翠浦。徐高画中多画鱼,鼓鳞扬鬣今为图。古人妙画犹不朽,今人妙处古未有。郭丹青者冠古今,天下画鱼第一手。画到妙处手应心,心匠巧甚机智深。纸上溶溶一溪水,放出鲦鲿二三尾。金鳞锦鬣红玉鬐,圉圉洋洋戏波里。小鱼如针同队行,噞喁水面随风萍。

今岁春风特地寒,百花无赖已摧残。马塍晓雨如尘细,处处筠篮卖牡丹。

劳生扰扰疾如风,急杀三彭及五虫。不使狐狸侵药灶,须教龙虎守真空。鼎中宝物时添火,腹内婴貌转丰。善女善男寻此语,莫贪花酒堕迷中。

要成片段工夫,须是全身倚靠。虽然只见一边,未许睦州担荷。

戎王归汉命,魏绛谕皇恩。旌旆辞双阙,风沙上五原。往途遵塞道,出祖耀都门。策令天文盛,宣威使者尊。澄波看四海,入贡伫诸蕃。秋杪迎回骑,无劳枉梦魂。

子因南岳仙人寻,花自蓬莱海上来。每岁枝头春意闹,香风红艳满楼台。

无端舍钓学干名,不得溪山养性情。自省此身非达者,今朝羞拜四先生。

不缘过去行方便,安得今朝会碧虚。(栖霞洞遇日华月华君)

落木包生意,来鸿定去期。如何萧瑟气,有许楚臣悲。

磊落生平志,酣歌万虑空。名从敦朴重,家为克勤丰。谁与莱衣戏,唯余杕萼红。素车惭有阻,挥泪洒霜风。

正是花时节,思君寝复兴。市沽终不醉,春梦亦无凭。岳面悬青雨,河心走浊冰。东门一条路,离恨镇相仍。

野禽啼杜宇,山蝶舞庄周。

出得出不得,是定非正定。冈明与文殊,丧却穷性命。

北斗垂欲尽,明河淡不流。低回半枕梦,萧瑟一窗秋。老益尊儒术,闲仍为国忧。孰云生死大,却已付悠悠。

春晚城南十里陂,亭亭独立见奇姿。品流不落松竹後,怀抱惟应风月知。旋拂乱云成小伫,重携芳榼卜幽期。佳人空谷从来事,莫恨桃花笑背时。

满城风雨重阳近,此句岂惟时节咏。古今凡历几诗人,独觉柯山有余韵。临川之谢东莱吕,往往怀潘用兹语。我尝评此七字句,政似江边乌臼树。去年此节虽凄凉,和诗有沈与欧阳。今年愁绝不可道,三人各在天一方。

肆筵无釦器,钉壁但鑱碑。慨叹慕前躅,咨吁亦小知。饪谐棋酒伴,瓶远井泉湄。自许羲皇上,陶然绝旷夷。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