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善卿杂诗五首

东坡议举子,有类候虫鸣。
退之讥诗人,谓作苍蝇声。
制策直而核,聊句新且清。
自作复自讥,持论终未平。
无人解此意,起我怀古情。

作品评述

《次善卿杂诗五首》是宋代陆文圭创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它们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一:
东坡议举子,
有类候虫鸣。
退之讥诗人,
谓作苍蝇声。

这首诗描绘了东坡(即苏轼)议论举子(指科举考试中的考生)时,有人嘲笑诗人,说他们的作品像是苍蝇的声音。这里的“东坡”指的是苏轼,他在政坛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诗中的“虫鸣”可以理解为诗人们的创作之声,而那些嘲笑他们的人则认为这声音只是无足轻重的嗡嗡之声。

诗二:
制策直而核,
聊句新且清。
自作复自讥,
持论终未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的思考和反思。诗人自称作“制策直而核”,意味着他在创作中力求直抒胸臆,核心思想的表达。他说自己只是写了几句新颖而清晰的诗句,但他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自我讥笑,意味着他对自己的创作并不完全满意。最后两句表达了他持续不断地探索和辩论,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平衡点。

诗三:
无人解此意,
起我怀古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孤独感。他说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意思,这使他产生了对过去的怀旧情感。这里的“怀古情”指的是他对古代诗人的赞赏和向往,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创作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认可,而古代的诗人们却能够受到人们的景仰和理解。

这组诗词通过对诗人创作与批评的反思,以及对孤独与怀旧的表达,展现了陆文圭在宋代文化背景下的个人感受和思考。他对自己的创作态度和追求进行了自省,同时也表达了对艺术与文化传统的深思。这些诗词既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境遇,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想。

作者介绍

陆文圭(一二五○~一三三四),字子方,江阴(今属江苏)人。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膺乡荐,时年十八。宋亡隠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四年(一三一七)再中乡举,朝廷数度徵召,以老疾不应。卒年八十五。有《墙东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仍辑爲二十卷。清光绪《江阴县志》卷一六有传。 陆文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乱峰四百三十二,欲问征君何处寻。红翠数声瑶室响,真檀一炷石楼深。山都遣负沽来酒,樵客容看化后金。从此谒师知不远,求官先有葛洪心。

德齿皆兄我,曾联淡墨名。挥犀方晤晤,浮鷁又催行。今日惟櫜矢,何人更请缨。战尘犹未息,北望若为情。

促促送归客,短亭垂柳风。离樽掩残日,去骑若轻蓬。百里讴歌内,三年畏谨中。乡人问蜀物,笑指一囊空。

庙奉神龙乐施钱,薛君矫首亦行天。为霖遍泽一千里,感梦忽符三十年。盘馔勤勤祷祠客,桅樯戢戢待风船。我来三酹谢休德,馥郁金炉沉水烟。

群峰最高处,一席如镜平。烟霞敞松牖,风月棲茅楹。仙姑紫绮裘,飞步白玉京。挥手一长啸,四海风法

尽道一阳初复时,不期风雨更凄凄。凌晨出去逢人饮,沉醉归来满马泥。多恨恐成干斗气,欲言那得上天梯。灯青火冷睡半醒,残叶打窗乌夜啼。

山云一坞住山翁,菘韭成畦带雪忪。飞食肉奚关我事,乳蒸豚亦为谁供。衡茅高枕人间世,蓑笠归锄雨外峰。曾读坡山菜羹赋,断无尘土到奇胸。

道林隐形胜,向背临层霄。松覆山殿冷,花藏谿路遥。珊珊宝幡挂,焰焰明灯烧。迟日半空谷,春风连上潮。少凭水木兴,暂令身心调。愿谢携手客,兹山禅诵饶。

堤沙泥尽未及尘,江波不动风生纹。虎头鱼尾不知数,朱旗一点来奔云。春容已老有余态,祓禊虽古无前闻。踏青摸石修秘祝,落日带雨催行人。听诗对月两不厌,颇觉过目徒纷纷。君不见天宝杜陵翁,屈宋才堪作近邻。

晓色教不睡,卷帘清气中。林残数枝月,发冷一梳风。并鸟含钟语,欹荷隔雾空。莫疑营白日,道路本无穷。

闻健朝朝出,乘春处处寻。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渐以狂为态,都无闷到心。平生身得所,未省似而今。

追凉能到竹溪无,隔水斜阳未肯脯。剩暑不蒙蕉扇扇,细云聊债月梳梳。

只许春水细有声,不容灯焰恼黄昏。是为白石清泉伴,乞与蒲团便垛根。

临川往长怀,神交可心晤。文章不经世,风期南山雾。化虫哦四时,悲喜各有故。吾独无间然,子规劝归去。

荷风湖面晓,垂钓柳阴中。何日能蓑笠,扁舟此兴同。

巢由昔避世,尧舜不得臣。伊吕虽急病,汤武乃可君。四贤胡为者,千载名氛氲。显晦有遗迹,前后疑不伦。秦政虐天下,黩武穷生民。诸侯战必死,壮士眉亦颦。张良韩孺子,椎碎属车轮。遂令英雄意,日夜思报秦。先生相将去,不复婴世尘。云卷在孤岫,龙潜为小鳞。秦王转无道,谏者

和羹梅傍小春荣,尧陛犹余一荚蓂。万里云收天镜净,三台星畔老人星。

蓬莱有个李八伯,一对眼睛如漆黑。且莫错认定盘星。

僧坊何事俗尘同,索我精神阿堵中。有相要知皆是妄,发真那更陨虚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