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叹二首

褫絺肆簟扇忘閒,轿担肩頳走市闤。
湫隘蛙蜩讙嘒里,扫除风月广轮间。
曷云时燠长无冷,却谓天高只好还。
传癖词源粗超轶,拟如梅尉乐吴山。

作品评述

《夏日叹二首》是苏籀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褫絺肆簟扇忘閒,轿担肩頳走市闤。
湫隘蛙蜩讙嘒里,扫除风月广轮间。
曷云时燠长无冷,却谓天高只好还。
传癖词源粗超轶,拟如梅尉乐吴山。

中文译文:
脱去粗布衣,抛开简陋的竹席扇,不再懒散消遣。
肩上扛着竹轿,面红耳赤地走过市街。
狭窄的巷子里,蛙鸣蝉叫喧闹不已,扫除了风月之间的宁静。
为何说时光炎热久无凉意,却说天空高远只能回归。
传承了痴迷的词源,粗糙而超越世俗,仿佛梅尉的音乐唤起吴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夏日的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感叹。夏日的炎热让苏籀感到烦躁,他决定脱去粗布衣,放下简陋的竹席扇,不再懒散地消磨时光。诗中提到了肩上扛着竹轿,这可能暗示作者忙碌地穿梭于市街之间。然而,纵使在这狭窄喧闹的巷子里,蛙鸣蝉叫仍然喧嚣不已,扫除了作者寻求宁静的心灵净土。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夏日的感叹。他不明白为何时光长久以来都是炎热的,而天空却高远无边,只能回归现实。这里可能折射出苏籀对于人生困境的思考,他意识到现实的束缚和无法逃离的命运。

最后两句诗提到了传承了痴迷的词源,以及粗糙而超越世俗的表达。这或许是苏籀自我反思的一种表达,他希望自己的词作能够超越现实,达到梅尉音乐那样的高度,唤起人们对吴山的思念和遐想。

整首诗以夏日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物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抓住了夏日的特点和氛围,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和追求。

诗词推荐

人生难满百年心。得分阴。胜千金。吹帽风流,时节又相寻。回首赐萸休说梦,真率具,自山林。逢迎一笑且开襟。酒频斟。量犹禁。相劝相期,长健似如今。醉也从他儿女手,争把菊,满头簪。

千载荷神物,四书与五经。勋华生万民,孔颜真仪刑。本原尽溟漠,日用垂日星。疾契虎豹变,力行凤凰庭。感通穷有气,润泽周流形。拟议辄破的,宰制动发硎。达即雨天下,穷足春林坰。自从孟子没,斯义久晦冥。歆雄暨马郑,熠熠暗飞萤。韩柳至欧苏。亦如醉不醒。白书瞠两目,不见

作者向来十数,名随草木俱堙。圣贤生世不数,文章何代无人。

右文兴化,定古师经。明祀有典,吉日愉丁。岂牺在俎,雅奏在庭。周旋陟降,福祉是膺。

官微多惧事多同,拙性偏无主驿功。山在门前登不得,鬓毛衰尽路尘中。

谁遣秋风开此花,天香来自玉皇家。郁金裳浥蔷薇露,知是仙人萼绿华。

壮年得疾势能支,不废霜螯左手持。渐喜一杯好留客,未应五斗似当时。口中舌在时闻句,雪里心安不问师。去卧淮阳従病守,功名他日许君期。老去生经废不行,镜中白发见空惊。解将冲气通枯指,易甚新阳发旧茎。一悟少年难久恃,不妨多病却长生。文章缪忝追前辈,服食従来亦强名。

穿凿彊挥麈,跳梁勇执弓。矫诬天亦怒,驱逐国为空。笑里刀常有,盟边甲已衷。拾遗端可拜,诛佞笔生风。

牡丹枝上先春蕊,翠可坛边未雨虹。知有文章光万丈,钟成佳气满黔中。

浩浩风兼雨,纷纷柳与花。不知春事减,但觉旅愁加。嗜酒谁明意,耽诗老不佳。无家对寒食,相与重成嗟。

门外数峰围绕。帖石路儿弯小。花老不禁风,委地乱红多少。人悄。人悄。隔叶数声啼鸟。

崔徽休写丹青,雨弱云娇,水秀山明。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水洒不着春妆整整,风吹的倒玉立亭亭,浅醉微醒,谁伴云屏?今夜新凉,卧看双星。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笑倩谁扶,又被春纤

谁分万类二仪间,禀性高卑各自然。野鹤不栖葱蒨树,流莺长喜艳阳天。李斯溷鼠心应动,庄叟泥龟意已坚。成是败非如赋命,更教何处认愚贤。

半日修途适到陈,因思尼父倍伤神。行囊拌擞幸余半,旅馆萧条苦芝薪。唤仆买杯苏脚倦,拂尘题句效眉颦。孤村落日黄昏后,一觉明朝又问津。

本身卢舍意光周,碧云间举几千秋。被人叩诘无私答,山自青青水自流。

忆昨灊楼幸久留,乾坤谈罢论雎鸠。它时已恨相从少,此日能忘共学不。南去溪山随梦断,北来身世若云浮。行藏愿与君同道,只恐蹉跎我独羞。

陆海蓬壶自有山。光风霁月未应慳。但将歌舞酬佳节,却信阴晴是等闲。花照夜,烛烘盘。明年公更酒肠宽。奉陪黄伞传柑宴,莫忘红妆拥座欢。

桑畴雨过罗纨腻,麦陇风来饼饵香。揭示西来端的意,好商量处错商量。

剪酥蹙锦上林花,晓怯春寒不放开。蓦听一声挝羯鼓,檀心远送异香来。

床席呻吟里,衡茅隐约中。空兴年往叹,未著日新功。世远言犹在,身危道岂穷。但能无愧怍,天地本来公。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