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诗八首

石泉冻合竹无风,夜色沉沉万境空。
试问静中闲侧耳,隔窗撩乱扑春虫。

作品评述

《雪诗八首》是苏轼创作的一组诗词,描绘了冰雪覆盖下的宁静景象和其中的微妙细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雪诗八首

石泉冻合竹无风,
夜色沉沉万境空。
试问静中闲侧耳,
隔窗撩乱扑春虫。

中文译文:
冰冻合住了石泉,竹林中没有风声,
夜色浓重,万物都无声。
试问在这宁静中,有人侧耳倾听吗?
透过窗户,扑打着春天的虫子。

诗意:
这首诗词以冰雪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安静而静谧的冬夜。石泉被冻结成冰,竹林中没有风声,整个世界都被夜色所包裹,一片寂静。苏轼通过描绘这种宁静的环境,表达了对冬夜的感受和对自然的观察。

赏析:
苏轼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冬夜中的景象。他使用了寥寥几笔,将整个场景勾勒出来。冰冻合住了石泉,形容了严寒冻结的景象,竹林中没有风声,更加凸显了宁静。夜色沉沉,万境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出整个世界都似乎沉睡,一片静谧。诗的最后两句,苏轼引入了一个细微的细节,以静中闲侧耳的方式,试图捕捉到那扑打春虫的声音。这一细节的插入,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也凸显了苏轼对于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敏锐感知。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冬夜的宁静景象,展示了苏轼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细微细节的关注。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冬夜的宁静和苏轼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道人东立海上山,锡飞西落大江北。双屦还乘海去起,西过当阳驻山曲。倚岩引锡神泉涌,一道明虹出幽谷。兀然孤冥踞盘石,清夜鬼神礼白足。化城自化非人谋,七日焕然一何速。雄楼杰阁郁相望,拥路十里长松绿。鸣钟击鼓四百年,法席巍巍倾楚蜀。堂上提印云门孙,闻我足音下山麓。

皮苍老松,色暗焦桐。微尘尘破,一印印空。大千经卷钟出碍,三世佛口谷吞风。六门了用,双眉有功。

嬴氏曾驱六合人,蔡侯只用一州民。立犀岂不贤川守,鞭石何须役海神。

无心唯有白云知,闲卧高斋梦蝶时。不觉东风过寒食,雨来萱草出巴篱。

叠嶂层峦画不如,虽贫未死比閒居。旧移一纪桐初大,重种三年竹尚疏。定借厄穷延老寿,敢禁桀黠笑痴愚。邻家夜夜谁吹笛,每辍灯前数叶书。

博山香重欲成云,锦段机丝妒鄂君。粉蝶团飞花转影,彩鸳双泳水生纹。青楼二月春将半,碧瓦千家日未曛。见说杨朱无限泪,岂能空为路岐分。

仰首青山俯首城,参差灯火万珠明。东风不吝春消息,小月偷看桥外樱。

万仞青空东可攀,天将飞瀑挂其间。一双玉塔倚绝壁,两道白云腾半山。覆器以欹嗟鲁庙,设瓴而建笑秦关。春风一卷出山去,万里青秧抱马闲。

萧王积甲事空传,子晋吹笙去不还。千里荒芜山色在,百年兴废水声间。雉飞陇麦新耕地,花落丛祠旧战关。旅宦远游仍吊古,苦无樽酒奈愁颜。

我初未识子,已知子能文。春风吹我衣,蜚召入九阍。众中得了辞,默许非他人。方将引飞黄,使出万马群。差之在须臾,气沮不复论。大明临万物,我亦傍车尘。相逢扶桑侧,一揖意自亲。屈子果由我,相示以无言。同行千步廊,揽辔金马门。归来客舍中,未及还往频。东舟载子去,千里

和戎诏下破群疑,无复旄头彗紫微。屈已销兵宜有报,先看长乐版舆归。

我昔怀军书,西行尽淮泗。是时敌方张,长江饮渴骑。憨将何一律,两地一朝弃。川原厌膏血,关山接烽燧。岿然舒子国,屹立干戈地。中有袴襦民,未可文法治。疮痍待良药,天子念循吏。谁厌承明直,雅是诗书帅。淮扬君肯薄,吾丘世寡二。正须烹鲜手,往述羡鱼意。前驱触炎热,弭节

鼓策飞晨华,翘辔玄景阿。云裾动星汉,流彩鸣玉珂。苕苕拂青霭,俛仰窥员罗。群真俨龙驾,拊节扬空歌。灵风翔玉京,音响生云和。飞轩出阊阖,紫霄高峨峨。览极不知疲,垂足濯天河。抵掌谈羲黄,历世由经过。下盼尘波中,秽浊真弃帑。胡为恋浮境,出没相缠纡。秦陵一抔土,神室

敢望重缘饰,微茫洞壑春。坐看终未是,归卧始应真。已觉心中朽,犹怜四面新。不因公子鉴,零落几成尘。

无食又无衣,逐儿安所之。不辞履霜苦,犹谓罪当笞。

故国休言万里程,为官为释且分明。道存不必曾倾盖,俱有清风匝地生。

两宫勤俭妇承姑,铺翠销金举世无。茧馆新蚕家法在,民间应有袴兼襦。

翠袖娇鬟舞石州。两行红粉一时羞。新声难逐管弦愁。白发主人年未老,清时贤相望偏优。一尊风月为公留。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萧洒桐庐守,沧洲寄一廛。山光隔钓岸,江气杂炊烟。藜杖听鸣橹,篮舆看种田。明时须共理,此兴在他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