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桐休斲为琴瑟,胡部新翻格调清。
试听琵琶采莲曲,一般弦上数般声。

作品评述

《桐》是宋代诗人陶弼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描写一棵老桐树为主题,通过与音乐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为:

老桐休斲为琴瑟,
胡部新翻格调清。
试听琵琶采莲曲,
一般弦上数般声。

《桐》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通过对老桐树和音乐的描绘来展现。首先,作者将老桐树比作琴瑟,表达了它的年老和沧桑。斲(zhuó)字表示砍削,老桐树不再被砍削用于制作乐器,而是保留其原始的自然状态。胡部是指外国音乐的曲调,新翻格调清表示作者对这种新的曲调的赞美,清雅的音乐给人以愉悦和清新的感受。

接下来,作者试听琵琶演奏采莲曲,琵琶的声音在弦上回响,产生数般声音。这里的数般声,意味着琵琶曲的多变和富有情感。通过对音乐的描绘,作者传达了一种静谧、悠远的意境。

整首诗词以老桐树和琵琶的对比,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变迁。老桐树象征着岁月的积淀和智慧,而琵琶则象征着音乐和艺术的美好。通过将这两个元素融合在一起,作者展示了生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人与自然、人与艺术之间的共鸣。

这首诗词通过精练的语言和富有意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艺术的独特感悟。它让读者在静谧的氛围中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音乐的魅力,引发人们对生命和艺术的深思和赞美。

作者介绍

陶弼(一○一五~一○七八),字商翁,永州祁阳(今属湖南)人。仁宗庆历中以军功补衡州司户参军,调桂州阳朔县主簿,迁爲阳朔令。后歷知宾、容、钦、邕、鼎、辰、顺诸州。神宗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十八卷,已佚。事见《刘忠肃集》卷一二《陶公墓志铭》及《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四有传。 陶弼诗,以《宋人集·陶邕州小集》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式训堂丛书本(简称式本)、清麓山精舍丛书所收陈运溶刻本(简称陈本)、钱塘丁氏八千卷楼藏旧钞本(简称旧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另辑集外诗爲第二卷。

诗词推荐

兰若凭高处,风虚阁自凉。川林输望迥,日月对闲长。洒落幽人暇,奔驰俗累忙。何时足生理,卜筑并山阳。

岳降不偶然,天将辅有道。廊庙逼台斗,谁当致身早。我公立四朝,事业多远抱。心增许国壮,鬓为忧时槁。兹维大司马,名位列师保。特受先帝知,圣治回熙皞。风云非偶逢,日月有新造。用舍定由己,决归非草草。林下见一人,雒中配诸老。往事宁复论,清风播穹昊。

竹锡与袈裟,灵山笑暗霞。泉痕生净藓,烧力落寒花。高户闲听雪,空窗静捣茶。终期宿华顶,须会说三巴。

凄凉怀古地,惨澹暮秋天。红树秦驰道,青山禹庙壖。湖风飘断角,墟日起孤烟。老恨功名晚,无人共著鞭!

童稚苦相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好学诚虽笃,事亲心不忘。秋风满黄叶,归路正重阳。力行宜无改,脩辞况有方。起家知可望,兰秀自闻香。

俗士骑户限,痴官摸床唇。名节与官爵,岂以全畀人。子方贵良贵,我亦仁景仁。终始议论间,但保一色醇。

女儿魂魄完复完,湖山秀气还复还。炉香瓶卉践复残,他生重见艰复艰。

举头便是长安日,弄袖时飘梦泽风。茂苑久抛飞鸟外,楚台遥在碧云中。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丞相训子尤俭,夫人送女已非。盥面用瓦盆子,籍足以锦地来。

树似新亭岸,沙如龙尾湾。犹言吟溟浦,应有落帆归。

青霄望极。际万里月明,无点云色。一片冰壶世界,水乡先得。年年客里惊秋半,倚西风、鬓华吹白。觅闲无路,相逢且醉,好天凉夕。听曲曲、仙韶促拍。趁画舸飞空,雪浪翻激。行乐风流,暗省旧时京国。插空翠巘连星麓,但波痕、浮动金碧。不如归去,扁舟五湖,钓竿渔笛。

国小民劳事已非,城狐不斩愈危机。却屯已可擒锺会,邓艾无翎独解飞。

一片吹来锦,人言是杏花。倚栏堪把玩,胜似日边霞。

蛾眉山势接云霓,欲逐刘郎北路迷。若似剡中容易到,春风犹隔武陵溪。

悲哉天宝时,帝耄政不修。宠幸尊妇人,阴极阳已柔。外戚盛本枝,栉比封列侯。丞相大将军,备位甚悠悠。天下安既久,积渐力不周。车服金玉焕,黎庶饥寒愁。骊山温泉宫,昼幸与夜游。一游百司备,万费一日休。虽能心自快,化作神稷忧。国忠恣吞噬,林甫怀奸偷。胡雏据太原,钟鼓

衲僧去就水云姿,偶堕夤缘出应时。今日又归林壑去,得便宜了得便宜。

衰病不浪出,闭门烟雨中。苇花添絮暖,葑火试炉红。仕宦螘窠梦,功名马耳风。山翁但更事,人看作神通。

细擣枨虀卖膾鱼,西风吹上四腮鲈。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