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桐休斲为琴瑟,胡部新翻格调清。
试听琵琶采莲曲,一般弦上数般声。

作品评述

《桐》是宋代诗人陶弼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描写一棵老桐树为主题,通过与音乐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为:

老桐休斲为琴瑟,
胡部新翻格调清。
试听琵琶采莲曲,
一般弦上数般声。

《桐》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通过对老桐树和音乐的描绘来展现。首先,作者将老桐树比作琴瑟,表达了它的年老和沧桑。斲(zhuó)字表示砍削,老桐树不再被砍削用于制作乐器,而是保留其原始的自然状态。胡部是指外国音乐的曲调,新翻格调清表示作者对这种新的曲调的赞美,清雅的音乐给人以愉悦和清新的感受。

接下来,作者试听琵琶演奏采莲曲,琵琶的声音在弦上回响,产生数般声音。这里的数般声,意味着琵琶曲的多变和富有情感。通过对音乐的描绘,作者传达了一种静谧、悠远的意境。

整首诗词以老桐树和琵琶的对比,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变迁。老桐树象征着岁月的积淀和智慧,而琵琶则象征着音乐和艺术的美好。通过将这两个元素融合在一起,作者展示了生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人与自然、人与艺术之间的共鸣。

这首诗词通过精练的语言和富有意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艺术的独特感悟。它让读者在静谧的氛围中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音乐的魅力,引发人们对生命和艺术的深思和赞美。

作者介绍

陶弼(一○一五~一○七八),字商翁,永州祁阳(今属湖南)人。仁宗庆历中以军功补衡州司户参军,调桂州阳朔县主簿,迁爲阳朔令。后歷知宾、容、钦、邕、鼎、辰、顺诸州。神宗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十八卷,已佚。事见《刘忠肃集》卷一二《陶公墓志铭》及《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四有传。 陶弼诗,以《宋人集·陶邕州小集》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式训堂丛书本(简称式本)、清麓山精舍丛书所收陈运溶刻本(简称陈本)、钱塘丁氏八千卷楼藏旧钞本(简称旧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另辑集外诗爲第二卷。

诗词推荐

璧池忝门子,俄顷变炎凉。绿竹深虚馆,清流响洞房。园林在建业,新友去咸阳。中夜鼓钟静,初秋漏刻长。浮云开太室,华盖上明堂。空此远相望,劳歌还自伤。

醉轻浮世事,老重故乡人。

复作泸州去,轻舟疾复徐。峡深藏虎豹,谷暗隐樵渔。西望青羌远,南瞻白帝迂。晴岚侵簟枕,寒露溼衣裾。野沼荷将尽,山园荔已疏。长官相见后,置酒斫鲸鱼。

月傍细细水波云,绣撚金描孔翠纹。夜半冰轮悬净碧,太空不动扫魔群。

骇雉丹青人姓边,无花无石自瞿然。已能倚壁音声绝,何用蹲飞欲上天。

径山有个竹篦,直下别无道理。佛殿厨库三门,穿过衲僧眼耳。

桃李盘中天地宽,误渠鼎实为才悭。苔荒草没浑无耻,犹自青黄烟雨间。

江上霜寒透客衣,闭窗羸卧不支持。羁孤形影真相吊,衰飒头颅已可知。潦缩稳经行雨峡,竹疏剩见挂猿枝。清樽可置须勤醉,莫望功名老大时。

霜透青棱暖弗回,冰侵鹤骨瘦於梅。床头幸有溪藤制,唤起家僮亟展开。

三年牢落荒江路。忍明日、辄帆去。冉冉年光真暗度。江山舞助,风波有险,不是留君处。梅花万里伤迟暮。驿使来时望佳句。我拚归休心已许。短篷孤棹,绿蓑青笠,稳泛潇湘雨。

德水汤汤,发源灵长。皎鉴澄入,千年效祥。积厚流湿,资生阜昌。朝宗润下,善利无疆。

风帘交翠篆香飘。却暑卷轻绡。最好佳辰相近,寿觞对饮连宵。仙翁未老,云中跨凤,台上吹箫。看取他年荣事,鱼轩入侍涂椒。

红船压秋绿,水涩藕根香。昨夜龙沙月,鸳鸯梦薄霜。秋弯扫蛾翠,生色染丝黄。为报浔阳客,行云不下堂。

求名当著鞭,访道亦重趼。二边俱不住,三昧不如懒。向来南岳师,自谓极萧散。收涕且无绪,客至那可款。争如懒窝高,门外辙常满。殊不妨啸歌,秉烛苦夜短。天寒雪欲花,屋角黄云晚。径须烦二妙,对洗玻璃盏。

一痕如掐夕天涯,望转青林出没时。不是山高爱藏月,月光犹嫩怯人窥。

未得向深谷,空林且暂依。自从草塞径,便不昼开扉。疏磬隔烟晚,凉云逗竹飞。相过平日客,谁复送令归。

寂寞石琴台,香云拨不开。多知骑鹤去,自欲买舟来。葑岸春回草,山亭雨谢梅。怀人成怅惘,日暮惜空回。

岸落残红锦雉飞,渡江船上夕阳微。一枝犹负平生意,归去何曾胜不归。

十万买山浑可事,放教身死骨犹香。不知筋力何年尽,看到杉松几尺长。管郭岂能谋富贵,诗书元自著兴亡。采薇歌在无人识,千载清风独首阳。

平旦寅,鸡鸣犬吠足圆音。祗这圆音无二听,何劳妄想别求真。击锺鼓,了无声,了本无声真好听。声馆无体门前客,体合声空个裹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