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赠卫清叔之潭州

颸颸忽见青鸾尾,扫遍翠崖冈上头。
昨夜月明仙子过,玉笙吹彻万山秋。

作品评述

《题竹赠卫清叔之潭州》是宋代赵汝愚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颸颸忽见青鸾尾,
扫遍翠崖冈上头。
昨夜月明仙子过,
玉笙吹彻万山秋。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自然景色的赞叹和对仙境般的美好的向往之情。诗中的青鸾、翠崖、玉笙等象征着神秘和华丽,而仙子和万山秋则给人一种唯美和宁静的感觉。

赏析:
首句“颸颸忽见青鸾尾”,以轻飘的声音和突然出现的蓝色鸾尾开篇,给人一种意外和惊喜之感。诗中的青鸾象征着神话中的神鸟,其出现使得整个诗景更加神秘而华丽。

第二句“扫遍翠崖冈上头”,通过“翠崖冈”形容了山峦的峰峦叠嶂,意味着作者的目光扫过了这片美丽的山峦。这一句描绘了山峦的壮丽景色,给人一种开阔和壮美的感觉。

第三句“昨夜月明仙子过”,通过“月明仙子”形容了夜晚月光下的仙境景色,增添了诗中的神秘和超凡的色彩。仙子的出现使得整个诗情更加唯美和浪漫。

最后一句“玉笙吹彻万山秋”,通过“玉笙吹彻”形容了笙声的悠扬,使得整个山野都被笙音所充斥。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宁静秋天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词以其华丽的描写和唯美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超凡世界的向往。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仙境般的情景,唤起读者对大自然和精神世界的遐想和感悟。

作者介绍

赵汝愚(1140--1196),字子直,饶州余干人,宋代汉恭宪王元佐七世孙。卒于宋宁宗庆元二年。宋建炎(1117—1130),迁居崇德县洲钱(今桐乡市洲泉镇)。父应善,字彦远,性孝悌,工诗翰,官至江南西路兵马都监。早有大志。擢进士第一,签书宁国事节度判官。召试职馆,除秘书省正字。历迁集英殿修撰,帅福建。绍熙二年,公元一一九一年召为吏部尚书。迁知枢密院事,辞不拜。孝宗卒,适光宗疾,不能执丧。汝愚遣韩侂胄以内禅意请于宪圣太后,奉嘉王即皇帝位,即丧次命朱熹待制经筵,悉收召士君子之在外者进右丞相。

赵汝愚的生平

  汝愚(1140年-1196年2月20日)少年勤学有大志,曾说:“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孝宗乾道二年(1166),考中进士第一(状元),授秘书省正字,迁著作郎,知信州、台州.改任江西转运判官,后入朝为吏部郎兼太子恃讲,迁秘书少监兼代给事中。淖熙八年(1181),代理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明年,以集英殿修撰出任福建军帅。后进直学士,出任四川制置使兼成都知府。时羌族四处骚扰,汝愚以计分散其势力,始相安多年。孝宗赞扬他有文武全才。光宗接位,进为敷文阁学士,知福州。绍熙(1983年版《辞源》作绍兴,误)二年(1191)。召为吏部尚书.四年,升知枢密院事。五年,太上皇孝宗病死,子光宗向与父不和,称病不执丧礼。于是两宫隔绝,大臣累奏不复,迁延多日,朝野忧虑,左丞相留正称病他去,官僚几欲解散,人心益浮动。汝愚以国事为重,临危不惧,屋进两宫疏通,又与工部尚书赵彦边等密议,派知阁门事韩侂胄进宫禀请宪圣太后垂帘,主持丧事:并逼使光宗退位,拥其子嘉王赵扩即皇帝位.嘉王恐负不手之名坚辞。汝愚劝道:“天子当以安社稷、定国家为孝,今中外忧乱,万一生变,将置太上皇于何地?”于是嘉王即位,是为宁宗.改元庆元。命汝愚兼代参知政事,特进右丞相枢密使。推辞不就,并请召还留正,使续居相位,又荐朱熹待制经箍;召回外出之官员,以安定朝政。留正还朝,汝愚自请免兼职,改任为光禄大夫,右丞相.力辞再三,宁宗不允,遂与留正同心辅政、时外戚韩惋胄以拥戴定策有功,出入皇宫,渐见亲幸,居中用事,乘问争权。待制朱熹、吏部侍郎彭龟年,以韩侂胄窃弄威福,不去必为后患,提出弹劾,未果。朱熹主张以厚赏酬劳,勿使干预朝政,而汝愚为人疏坦,不以为虑。侂胄遍植党羽,垄断言路。排斥贤良,汝愚势孤。天子更无所倚信。侂胄诬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必不利于社稷,因而罢右丞相.以观文殿学士出知福州。国子祭酒李详、博士杨简,太府丞吕祖俭等,以汝愚勋劳卓著,精忠贯于天地.先后上疏挽留,太学生客人伏闸上书,皆遭贬斥。有人以汝愚“倡引伪徒,图为不轨”,诏谪宁远军节度副使,贬放永州(今湖南零陵)。汝愚怡然就道,对送行者说:“看侂胄用意,必欲杀我。我死,君等方可无事。”宁宗庆元二年(1196)正月,行至衡州,得病,为守臣钱鍪所窘,壬午日(2月20日)暴卒(《庆元党案>>什遂服药而卒)。宁宗开禧三年(1207).侂胄被诛,党禁渐解,尽复汝愚原官,赐谥忠定,赠太师,追封沂国公。理宗诏配享宁宗庙廷.追封福王,义进封周王。有子九人。《宋史>)卷三九二有传。

  汝愚学务实用,常以司马光、范仲淹等自期。著有《忠定集》十五卷、《太祖实录举要》若干卷、《类宋朝诸臣奏议》三百卷等。

  洲钱赵氏,聚族而居,汝愚所得廪食常分与旗人,而自奉甚薄。虽贵为丞相,仍布衣蔬食. 乡人盛赞其清正贤能,故命其故巷为生贤里、巷东小桥为生贤桥,相沿至今。又于隔河梁代古刹柢园寺建赵忠定祠。祠后毁于火,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重建,钱梦得为之撰《重建赵忠定公祠记》清光绪间(1875~1908)又重建。

诗词推荐

风痹宜和暖,春来脚较轻。莺留花下立,鹤引水边行。发少嫌巾重,颜衰讶镜明。不论亲与故,自亦昧平生。

绮窗一枕小游仙,肠断秾华过去缘。薄命生遭风雨妒,多情枉受蝶蜂怜。更无一语归何处,再欲相逢动隔年!绿已成荫芳草歇,鬓丝愁绝杜樊川。

禀生拙以疎,俯仰人事劳。烦疾乘秋至,幽忧安能逃。闭合无余欣,西风晚萧骚。乃司扬子居,未曾损一毛。流光背人驰,岁暮不自聊。安得七发贤,相从观海涛。

清寒作新雪,玉花仅堆积。云破煦朝曦,数霤忽消释。馀阴变小雨,颇似烟幕幕。时见庭前槐,枯梢水珠滴。破愁无尊酒,慰眼有书籍。涵泳度穷年,所得固清适。

仙娥玉宫秋夜明,桂枝拂槛参差琼。香风下天漏丁丁,牛渚翠梁横浅清,羽帐不眠恨吹笙。栖乌暗惊仙子落,步月鬃云堕金雀。蕙楼凉簟翠波空,银缕香寒凤凰薄。东海即为郎斟酌,绮疏长悬七星杓。

不受春风半点尘,骨寒花冷雪为群。桂椒不敢攀同传,正是骚人独敬君。

燕子蜂儿各自忙,玉魂谁返杜秋娘。人间抵死无殊丽,免唤分司御史狂。

寒宵劝酒君须饮,君是孤眠七十身。莫道非人身不暖,十分一醆暖于人。

凌晨问前路,晓色未全分。带月马头梦,隔林人语闻。树平连野雾,风细绕溪云。异国堪愁绝,南天无雁群。

浮云踪迹任西东,翰墨场中且用功。时对此君哦七字,也胜痴坐辩幡风。

春到梨花意更长,好将素质殿红芳。若为寄与江南客,枉是杨梅忆庚郎。

大道夷且长,窘路狭且促。修翼无卑栖,远趾不步局。舒吾陵霄羽,奋此千里足。超迈绝尘驱,倏忽谁能逐。贤愚岂常类,禀性在清浊。富贵有人籍,贫贱无天录。通塞苟由己,志士不相卜。陈平敖里社,韩信钓河曲。终居天下宰,食此万钟禄。德音流千载,功名重山岳。灵芝生河洲,动摇

故人常叹别时长,一笑眉开色便黄。领畧西园好风景,凭君更唤郭汾阳。

名章络绎走陪台,得对春风一笑开。楼外未知明月出,袖中疑有夜光来。秀如王子登门竹,味胜曹公止渴梅。已向歌谣挹和气,预知丰稔变污莱。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

探请东皇第一机,水边风日笑横枝。鸳鸯浮弄婵娟影,白鹭窥鱼凝不知。

寺迥伦无事,山幽剩得春。天机元不断,岁律自成新。禅定才朝暮,劳生几屈伸。诗成人未散,月得梁庭筠。

五柳逢秋影渐微,陶潜恋酒不知归。但存物外醉乡在,谁向人间问是非。

丈人鲁诸生,明刑如皋陶。幸宽右顾忧,未惜一身遥。西南万里行,可以断绳桥。慎勿用惠文,神母仁如尧。

瘦筇支我上高寒,风露凄清酒力悭。千里人邀千里月,一重楼见一重山。筵前飞雪喷焦遂,槛外行云遏小蛮。便好翻身驾黄鹄,直将情枉扣天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