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诗

桃花流水神仙地,枯木寒岩自在春。
错上磨成白玉质,矿中仍现紫金身。

作品评述

《扇子诗》是李石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桃花流水和枯木寒岩的景象,表达了春天的自然美和生命的坚韧不拔。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桃花流水神仙地,
枯木寒岩自在春。
错上磨成白玉质,
矿中仍现紫金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桃花流水和枯木寒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神奇和生命的韧性。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桃花流水的美景,这里的桃花流水被赋予了神仙般的特质,似乎来自一个超凡的世界,给人以神奇和美好的感受。

第二句中的枯木寒岩则传达了一种坚韧和自由的意象。枯木和寒岩都是严酷环境中的存在,但它们却能在春天里自由自在地展现出生机。这种景象反映了生命的顽强和不屈的品质。

第三句用错上磨成白玉质来形容这些景物,暗示了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磨砺,变得纯洁而坚硬。这种转化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提炼和升华,从粗糙中提取出美丽和纯净。

最后一句提到矿中仍现紫金身,暗示了这些景物虽然经历了变化,但依然保留着自己的本质和独特之处。紫金是一种珍贵的金属,它的出现进一步强调了这些景物的珍贵和宝贵。

整首诗以极简的语言表达了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力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人生哲理。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与人的关系也引发了人们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坚韧不拔,追求美好和自由。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闻君负北郭,筑室扁西畴。绿水人家晓,黄云穑事秋。吾生如有此,外物更何求。堪卜东邻否,耕余着钓舟。

先生风节昔人似,白发箪瓢犹嗜书。家有校书诗百首,可能乞我助三余。

孤灯照不寐,独起行绕床。命驾欲千里,千里债已偿。可怜太拙计,弗学时世妆。癖嗜镌聱牙,拄彼枯贤肠。柴桑赋移居,取友胜面墙。奇文与疑义,相与窥抑扬。愿给薪水役,怀此一瓣香。自分参也鲁,或笑道士狂。吁嗟古之人,踽踽而凉凉。我不欲富贵,修短由上苍,齐奴尔何事,彭祖

风波才定日,舟楫又归程。月冷猿猨啸,人悲蜀道行。阵图依旧垒,山势接孤城。最是临歧别,秋高断雁鸣。

穷老宁须叹,吾生得已多。风埃弃朝帻,烟雨弄渔蓑。富屋乌爰止,闲门爵可罗。人生只此是,得酒且高歌。

四祖门庭寂寞秋,牛头只是旧牛头。如何一旦风光别,花落花开百鸟愁。

一元之根贞下起,勾萌甲柝春阳敷。千红万紫弄晴霁,忽然暗绿绕丘墟。霜风厉厉百物遂,枝叶剥落留根株。一诚通复心无愧,虽千万往犹褐夫。浩然之气非袭取,所要与道与义俱。勿正勿忘勿助长,活泼泼地惟鸢鱼。子思吃紧为人处,邹孟得之曰养吾。千载断脉无人续,往往舐痔夸得车。

百和香凝宝络,长生酒满金尊。葱葱佳气霭庭萱。同把椿龄祝愿。玉树已生谢砌,孙枝复长于门。伫看百子共千孙。此去公侯衮衮。

凛凛千军笔,堂堂一面威。荆流春浪涌,峡树莫云飞。素壁琴犹在,中桥鹤不归。剑亭遗迹古,丰石照山辉。

莫将彩笔寄朝云,红泪罗巾隔路尘。说与东风无限恨,倩风吹断去年春。

风雪横街不能出,闭户垂帷养衰疾。黄昏卧听打窗声,聊挽清寒入诗律。公孙布被久有味,子敬青毡暖无匹。石鼎闲烹似爪茶,霜皱旋破如拳栗。蹲鸱足火微点盐,甖粟熬汤旋添蜜。龙蛇(左角右戢)寒笋束,子母累累丹柿实。玉狸试说涎已堕,石芥才尝酒如失。天公付汝亦已厚,饱食长谣抱

赤城千古一东湖,谁肯重开太极图。要得斯文传气脉,定须吾党立规模。圣贤不尽七分易,天地长存三字符。念念服行方是学,莫将枝叶费工夫。

青溪知不远,白首要难归。空想烟云里,春风鸾鹤飞。谁论传法偈,自补坐禅衣。未谢侯门去,寻常即掩扉。

复作骑驴不跨驴,此生断酒未须扶。独无锦里惊人句,也得梁园画作图。

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

从军在河上,仗钺喜公来。幕府方闲暇,歌钟得纵陪。它年老宾佐,过国泣楼台。犹有坟碑在,仍令故客开。

鹫峰云散霜天冷,南北东西片月孤。喜得江湖好消息,点胸尊者在云居。

岂少安危事,柴门独倚楼。溪才通舴艋,林已叫钩辀。归鬓霜俱落,冥心水不流。荆轲何用咏,剑术转堪羞。

天厩龙媒十万蹄,春池蹴踏浪花飞。路人争看萧衙内,月下亲调御马归。

风甃残花满地红,别离樽俎谩匆匆。春光未肯收心去,却在荼蘼细影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