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翁石室

文翁石室有仪形,庠序千秋播德馨。
古柏尚留今日翠,高岷犹蔼旧时青。
人心未肯抛膻蚁,弟子依前学聚萤。
更叹沱江无限水,争流只愿到沧溟。

作品评述

《题文翁石室》是唐代裴铏的一首诗,该诗描写了一个名叫文翁的人住在一座石室中,这个石室历经千秋,一直散发着仪式的光芒。古老的柏树仍然翠绿,高岷山依然青葱。人们仍然保持着对学问的追求,弟子们聚集在一起学习。诗人借用了一个比喻,沱江水众多而不息地流动,渴望能够流到大海里。

中文译文:
文翁住在石室里,
这石室庄严典雅。
庠序教学传承久远,
播撒着道德的芳馨。
古老的柏树仍存翠绿,
高岷山依然苍翠葱茏。
人们仍然追求旧时的学问,
弟子们像萤火虫一样聚集。
我更加唏嘘不已,
沱江水没有止境地流淌,
只愿它能够汇入大海。

诗意与赏析:《题文翁石室》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学府的景仰和对学问的追求。文翁是一个具有教育使命的人,他住在一个石室中,这个石室不仅体现了古代学府的庄严和规矩,也代表了作者对传统学问的推崇。古柏和高岷山是象征长寿和庄严的意象,它们的存在显示出传统学问的持久和不朽。人们依然聚集在一起学习,他们像萤火虫一样为了知识而聚集。诗的最后,诗人通过比喻将大江河水与学问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学问源源不断传承和延续的渴望。

这首诗以优美的形象描写了石室、古柏和高岷山,展示了传统学问的庄严和美好。它表达了作者对传统学问的敬意和向往,并透露出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通过对沱江水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学问不断发展和流传的期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思熟虑的比喻,将作者对学问的追求和美好愿景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者介绍

裴铏xíng,唐(约公元八六O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初前后在世。咸通中,(公元八六七年左右)为静海军节度使高骈掌书记,加侍御史内供奉。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八七八年)以御史大夫为成都节度副使,作题《文翁石室诗》。裴铏著有《传奇》三卷,《新唐书·艺文志》多记神仙恢谲之事。其中《聂隐娘》一篇,亦见袁郊《甘泽谣》及段成式《剑侠传》。(此书系明人伪作)原书久佚,仅《太平广记》所录四则,得传于今。

裴铏的著述

  裴铏,唐末文学家。唐咸通九年(868)为静海军节度使高骈从事。乾符五年(878)以御史大夫为成都节度副使。一生以文学名世,为唐代小说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唐代小说之所以称为传奇,便是从其名著《传奇》一书命名的。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其书所表现出的高超的文学水准所决定的。《裴航》是《传奇》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小说写唐长庆年间,秀才裴航于蓝桥驿遇一织麻老妪的孙女,名云英,欲娶之,妪告以须用玉杵臼为聘。后航果求得玉杵臼,遂娶云英,两人并于婚后入玉峰洞为仙。这个故事据传说虚构而成的。后人诗文中常用此为典故。明杨之炯传奇剧本《玉杵记》即由此故事敷衍而成。

  裴铏的作品很多,题材也不拘一格,非常宽广。《聂隐娘》一书深刻地揭露了唐代藩镇割据、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的丑恶真相。《昆仑奴》是描写了一位武艺高强的老奴,他帮助少主窃取豪门姬妾,成全了他们的爱情。另外,裴铏还写了一些含有教育意义的神话小说,如《韦自东》,写义烈之士韦自东被道士聘去护丹抗妖。妖魔化作巨蛇、美女,都被他一一识破,最后被一个变幻作“道士之师”的妖魔所欺骗,前功尽弃。作品教育人们要善于识破伪装,不能以貌取人。总之,在晚唐,裴铏是一个多产作家,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推动了中国小说的迅猛发展。

  《传奇》的艺术成就首先在于它创造了一种通过人物的高超技艺来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新的表现渠道,推动了后世武侠小说向描写技艺的方向发展,《昆仑奴》和《聂隐娘》就是其代表之作;其次,它创造了一种骈散结合的语言表达方式:以骈文、诗赋描写人物和场景,以散文叙述故事,如《裴航》描写云英之姐樊夫人的外貌就是用大量比喻组成韵语,在形象上、音节上皆构成和谐的美感。成为后来古典小说叙事方式的滥觞。最后,《传奇》也和《甘泽谣》一样在叙事结构、视觉转换和叙议结合上均有新的创新。

  《传奇》对后人的影响很大,宋元以后,很多戏剧、话本、拟话本小说皆取材于此:《孙恪》被元人郑廷玉改编为《孙恪遇猿》杂剧;明代戏曲家沈璟根据《郑德璘》创作出传奇《红蕖记》;取材与《薛昭》的有金院本《兰昌宫》,元代戏曲家庾天锡的《薛昭误入兰昌宫》以及市人小说《兰昌幽会》。《昆仑奴》和《聂隐娘》更成为后来武侠小说、戏曲的滥觞:元代杨景言杂剧《磨勒盗红绡》,佚名的南戏《磨勒盗红绡》,明代梅鼎祚的传奇《昆仑奴剑侠成仙》,梁辰鱼的传奇《红绡伎手语传情》,宋人话本小说《西山聂隐娘》,清人尤侗的传奇《黑白卫》等。取材于《裴航》者有:宋人杂剧《裴航相遇乐》,元代戏曲家庾天锡的《裴航遇云英》,明代龙膺的《蓝桥记》,杨之炯的《玉杵记》,清代黄兆森的《裴航遇仙》杂剧,以及《裴航遇云英》、《蓝桥记》等宋人话本小说。《新唐书·艺文志》裴铏著有《传奇》三卷,原书久佚,仅《太平广记》所录四则,得传于今。

诗词推荐

来时健笔佐嫖姚,去折槐花度野桥。谁见尊前此惆怅,一声歌尽路迢迢。

一别瑶池辄去思,明年农事要先知。天风夜半旛旂动,便欲欺梅更压枝。

久厌尘坌乐静元,俸微犹乏买山钱。徘徊真境不能去,且寄云房一榻眠。

正厌鸠呼雨,俄闻鹊噪晴。路开知潦退,书展喜窗明。日透疏帘影,风传暮角声。儿童竞相报,门有卖朱樱。

北沙一勺浅沙泉,三日弯跧厌客船。指似殿楼知有寺,经行陂泊见多田。清泉方斛快新浴,草屦葛衣便晚天。阅遍题名重惆怅,越州何许但云烟。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吏散长郭静,杖藜巾一幅。只图宽眼界,不管穷脚力。野水露微湾,寒山出寸碧。待拍洪崖肩,蓬莱真咫尺。

凤鸟才看刷羽仪,胡为遽报哲人萎。可怜如晦遄归日,不及唐朝既效时。善类固知难着脚,小人未可便扬眉。老天欲寿斯文脉,后死当为继绝思。

千行垂泪对风烟,万事伤心儿女前。晓镜不须催白发,潘郎秋鬓久萧然。

帝城深处寺,楼殿压秋江。红叶去寒树,碧峰来晓窗。烟霞生净土,苔藓上高幢。欲问吾师语,心猿不肯降。

昨日发葱岭,今朝下兰渚。喜从千里来,乱笑含春语。龙沙湿汉旗,凤扇迎秦素。久别辽城鹤,毛衣已应故。

紫岩天下志,勇决如百川。一身扶三纲,百丑妒独妍。南轩经世学,仰嗣千圣传。匆匆造膝陈,众鸟惊虚弦。油幢入楚泽,不复梦细旃。公乘一节朝,遇合君适然。物纾久必张,后美开诸先。区区人力衰,今乃还其天。夷夏早知名,家国嗟独贤。用大力有余,入细心愈研。三年尹王都,警柝

听说娑婆无量苦。高夸富足惭贫穷。无食无衣无栋宇。悬空釜。举头又见红轮午。只有*边芹可食。黄昏坐听饥肠语。多粟多金金子女。同欢聚。看来总是前生注。

颂罢南华谁得闻,两川寒玉一禅身。松边弹舌低声念,莫引龙来变作人。

青春已属明年事,昼漏初知夏景长。日日南风昏成竹,残红虽有不成妆。

秋色澄晖,蟾波增莹,桂华宫殿香凝。夜凉天半,横管度新声。应是齐吹万指,岩谷震、石裂霜清。天如水,飞云散尽,江月照还明。人间,何处有,祥风缓引,飘下层城。想广寒光冷,妙舞轻盈。愿上君王万寿,空伫忆、酒海吞鲸。归来也,惊涛隐隐,余韵入青冥。

八月吴中风露秋,子鹅可炙酒新篘。老人病愈乡闾喜,处处邀迎共献酬。

克家宗从誉,涧屋竹林庄。情话非前听,门庭付令郎。短生风烛顷,远日陇丘傍。红粉祠堂壁,亦应镌短章。

经旬寒雨正霖霪,才转东风便肯晴。我自西畴心念熟,不须学稼始归耕。

表海归来后,眠食喜清安。身轻于鹄,上下山北与山南。何必交梨火枣,自是霜筠雪柏,岁晚越坚完。摩诘本无病,微笑指薄团。天有意,留一老,殿诸贤。平生出处何似,试把二苏看。惟有黄门最贵,况是庞眉寿□,九秩阅人间。持此为公寿,即是寿元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