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

一树梅开早,清香袭客衣。
夕阳箫鼓散,半是折残枝。

作品评述

《一树》是刘子翚所作,宋代的一首诗词。诗人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梅花盛开的景象,同时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叹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以简洁而深刻的方式传达了作者的情感。诗的开头,“一树梅开早”,直接点明了梅花盛开的时间较早,凸显了它的独特和与众不同之处。接着,诗人用“清香袭客衣”来形容梅花的香气如何扑鼻而来,这种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梅花的清香。

在诗的后半部分,“夕阳箫鼓散,半是折残枝”,诗人用夕阳下箫鼓声散去的形象来描绘时光的流转,以及梅花的凋谢。这种转折的描述,让人感受到光阴流逝的无情和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最后一句“半是折残枝”,通过折断的残枝象征了生命的脆弱和有限性,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消逝。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梅花美的赞美,同时也通过描绘梅花的盛开和凋谢,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的深刻感慨。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悲壮的情怀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引起读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性的共鸣。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词语和形象的描写,展示了梅花的美丽和生命的脆弱,以及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性的思考。读者在赏析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对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深思,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悲凉情绪。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意境,给人以共鸣和思考的空间。

作者介绍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老去王摩诘,归来道更全。賸添天美禄,真得地行仙。日欲增三径,君胡欠百年。桃源不无路,重上惨风烟。

夜雨须停棹,秋风暗入衣。见君尝北望,何事却南归。

征衣何惜染尘埃,款段搜诗亦快哉。百里亭长与亭短,一天云合复云开。倾茅柴酒和馀粕,弹接{上四下离}巾去薄塺。不是剡溪清兴尽,声声杜宇劝归来。

禄养更迎侍,消摇介寿康。壮图虽偃屈,潜德竟辉光。可惜今埋玉,无由自奠觞。他年观上冢,千骑拥龙冈。

水际柴荆键不开,野人相觅漫敲推。寒鸦阵黑疑云过,老木声酣认雨来。酒价日低常得醉,官租时办不劳催。平生未省如今乐,却笑傍观误见哀。

思君一夕或三起,诗卷曷从来眼里。骤疑笑语接秋窗,不悟江山隔吾里。近来海内诗好谁,贱目可怜空贵耳。谪仙既作东山称,杜陵亦贵衡阳纸。吾人得穷固其分,幽谷安能争市倚。何当与子弃兹世,卜居在在佳山水。不同渊明田潠,即效龟蒙耕甫里。文成不作封禅词,相我于耜并举趾。

南归犹谪宦,独上子陵滩。江树临洲晚,沙禽对水寒。山开斜照在,石浅乱流难。惆怅梅花发,年年此地看。

诗家律手在成都,权与寻常将相殊。剪截五言兼用钺,陶钧六义别开炉。惊人卷轴须知有,随事文章不道无。篇数虽同光价异,十鱼目换十骊珠。

老归江上村,孤寂欲何言。世乱时人物,家贫后子孙。青山寒带雨,古木夜啼猿。惆怅西川举,戎装度剑门。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

自织春蓑学治田,山寒辛苦不逢年。摩挲此腹何时饱,黄犊夕阳相对眠。

清晨有高会,宾从出东方。楚俗风烟古,汀洲草木凉。山情来远思,菊意在重阳。心忆华池上,从容鸳鹭行。

春事倏已晚,飞花送啼莺。长安三月三,水边尽倾城。缅怀杜陵老,感之见歌行。青鸟忽飞去,素鳞盘水精。往事谁复识,梦绕白玉京。朅来官闽陬,江湖渺余情。嘉节闭门卧,客愁随日生。风光入樽酒,使我嗟独倾。良友慰寂寞,惠然成会并。金枝三雋才,千里未可程。王郎乌衣旧,高论

新亭序立郡城楼,樽酒登楼未免愁。家住斗星天北野,路随潮水海南头。古忧蛟蜃今思济,从说鱼虾不直钩。民俗不知官况薄,上书重把寇君留。

宣召班排过隔廊,耸闻神器授储皇。只将揖逊为家法,我宋真宜万代昌。

拄杖何年掷向空,云端隐约化晴虹。此桥端的通霄汉,谁与同游访月宫。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

种得霜秔弟子舂,掌中山雀钵中龙。诸方衲子归香积,可奈斋时一片钟。

一门萃忠孝,竹锦写家声。

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它日玉堂挥翰手,芳时同此赋林垧。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