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意扬雄一区宅,城破萧条尚如昔。

出自宋代晁公溯的《得东南书报乱后东都故居犹存而州北松槚亦无毁者》

出自宋晁公溯的《得东南书报乱后东都故居犹存而州北松槚亦无毁者》

拼音和注音

qǐ yì yáng xióng yī qū zhái , chéng pò xiāo tiáo shàng rú x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萧条:(形)寂寞冷落,没有生气:经济~。[近]萧索。[反]繁华。

晁公溯

不详


原诗

旄头光垂北风起,胡沙漫漫暗天地。

翠华清晓巡朔方,咸阳宫殿生荆杞。

胡儿解鞍留汉土,凝碧池头日歌舞。

一朝忽弃洪河南,来归舆图丞相府。

当初乱离谁料此,南北中分指淮水。

天暌地隔十五年,不知中原复何似。

至今兵罢关泥开,始有北客中原来。

历言王侯故第宅,瓦砾半在高台摧。

最怜长杨与宣曲,树木荒凉迷御宿。

上林苑废花自开,辇路春回草还绿。

宫中千门万户空,兽扉凝尘生网虫。

遗民相对向天泣,耳冷不闻长乐钟。

外城白昼无人行,当道往往狐狸鸣。

天阴日暮闻鬼哭,万家经乱今一存。

呜呼上帝白玉京,繁华扫地令人惊。

此生复识太平象,不及百年终未能。

世人宁有金石坚,定恐不见全盛年。

出门恍惚忘南北,故国何在山连天。

岂意扬雄一区宅,城破萧条尚如昔。

闭门风雨长蓬蒿,榱桷多年亦倾侧。

户牖尚带沙场尘,小儿犹学胡笳声。

四邻半已易新主,存者无复当时人。

城北凄凉九原路,往往停车不忍去。

幸无樵牧犯松柏,那有鲜卑护置墓。

春风冢木生苍烟,北望拜泣还欣然。

向来艰难谁得免,独我获此真天怜。

君不见开成相国玉杯第,甘露变兴巢亦毁。

又不见骊山筑坟葬祖龙,牧儿盗入焚其中。

儒生虑远无后忧,生居敝庐死山丘。

五世相传盖有道,中无所欲人何求。

迩来天涯倦为客,角巾行卜东归日。

里中耆旧今已无,忍听邻人更吹笛。

诗词推荐

当年许与有谁知,人忽邱陵我独悲。逊国曩时犹易耳,不应留剑使心欺。

款承祗事,时惟肃雍。跪奉册炷,陈于法宫。以俯以仰,有德有容。明神介之,福禄来崇。

释家吾业根,大者名曰苦。吾儒视苦海,翻不翅乐土。毳行禹安之,飘饮颜得所。三苏穷始荣,更有孙似祖。

真常自在如来性,肯綮修持祗益劳。十二因缘无妙果,三千世界起秋毫。有心便醉声闻酒,空手须磨般若刀。截断众流寻一句,不离兔角与龟毛。

元规情不薄,上客有殷生。夜半酒将罢,公来坐不惊。舞翻江月迥,谈落麈毛轻。尘世风流尽,高楼空此名。

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大雄无与并,苍浑莫之先。倏忽阴晴异,逡巡起伏迁。云腾致雨气,水泻在山泉。偃蹇非松意,因人委婉传。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曾因避仇去,竟作倦游归。梅蕊经青眼,缁尘染素衣。湖山新有得,岁月旧成非。小定能来否,柴关夜启扉。

古人歌既醉,其中有五福。如何憔悴者,忍饮但餐菊。

用民如用焉,可御不可驰。论人如率医,贵常不贵奇。古琰才智士,日与功名期。傥遂李广侯,文帝数乃奇。先生盘石宗,一节江南归。圣皇夜半席,宁以鬼神移。遥知清问下,万里寄一辞。当使觳觫牛,不独见乃知。

一岁已阑人意倦,出门风物更萧然。水摇疏树荒城路,日带浮云欲雪天。未有诗书论进退,谩期身世托林泉。因思漠北离群久,此日穷居赖见贤。

寒花窈嫋蔓颓墙,古寺苍苔昼掩房。犬吠屋头山杳杳,虫鸣阶隙草荒芒。池塘澹月蒹葭冷,篱落西风橘柚香。六代江山金碧地,断碑留得管兴亡。

戊午七月阴气寒,重云低湿天漫漫。高檐流泻下檐溢,旅人愁绝居人冤。市井滂沱岂足计,老农涕泣犹辛酸。两年巨川舟楫乱,田莱风过生微澜。会稽涌溢鉴湖水,黄岩移徙陶家山。积骸荒沟如敝屣,余生骨立皮肤乾。秋来黄云蔽满野,瘦妻弱稚期朝餐。谁知造化不可料,恩加鱼鳖嬉禾田。

山头翠树调莺舌。山腰野菜飞黄蝶。来为等闲休。去成多少愁。小庭花木改。犹有啼痕在。别后不曾看。怕花和泪残。

仁帅安全蜀,祥葩育至和。地寒开既晚,春曙力终多。翠幕遮蜂蝶,朱阑隔绮罗。殷勤凭驿使,光景易蹉跎。

群山南走失所往,百川东逝兹其穷。天低水国疑将压,人过月塘愁欲空。

大殿连云接爽溪,钟声还与鼓声齐。长安若问江南事,说道风光在水西。

不议飞燕在昭阳,但吒流莺满建章。狗监若逢杨得意,何妨持此奉君王。

天岭循归道,征旟面早暾。滩声逢石怒,山气附林昏。谷啭如禽哢,尘交作马痕。萋萋芳草意,无乃为王孙。

德似羊羔春共颁,政如醇酎野多欢。属厌靖节杯中物,屡费将军竹里槃。畴昔调饥惟饮湿,祗今软饱不言寒。唱酬妍丽归公等,自笑梅翁语带酸。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