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过岭

山林瘴雾老难堪,归去中原荼亦甘。
有命谁令终返北,无心自笑欲巢南。
蛮音惯习疑伧语,脾病萦缠带岭岚。
手挹祖师清净水,不嫌白发照毵毵。

作品评述

《和子瞻过岭》是苏辙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林瘴雾老难堪,
归去中原荼亦甘。
有命谁令终返北,
无心自笑欲巢南。
蛮音惯习疑伧语,
脾病萦缠带岭岚。
手挹祖师清净水,
不嫌白发照毵毵。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子瞻在过岭的旅途中的心境和感受。山林中的瘴雾使旅途艰辛,但即使面对这种困难,回到中原的家乡仍然是甘心愿意的。诗中反问了有命令他回到北方的是谁,暗示着他内心的矛盾与无奈。他内心并不想回到北方,却不得不微笑着向南方寻找栖身之地。作者还提到了异域的蛮音和不解其意的语言,暗示着他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到困惑。他的脾气病也被山岚所困扰。最后,他提到自己手中握着祖师留下的清净水,不嫌白发凋零,依然自信满满。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旅途中的困难和内心矛盾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陌生环境的困惑。作者表达了自己回归中原的决心和无所畏惧的态度,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自身能力和内在力量的自信。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山林瘴雾与中原的对比,以及北方与南方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矛盾。最后,祖师留下的清净水象征着作者的信仰和智慧,它给予了作者坚定的信心和力量,使他能够面对困境和挑战。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通过对旅途和内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它不仅表达了个体的情感体验,也折射出了宋代社会动荡和士人的处境。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南涧先生归几时,南溪如泛未传诗。君行为我殷勤录,并问茶山僧乞碑。

驱马马走山,回车车渐水,涂穷我何适,恸哭盈襟泪,巢居识风声,穴藏知雨意,救斗曾得伤,缨冠亦可已,

函丈当年貯卧龙,笑谈曾记一尊同。幅巾已起草庐在,寂寞溪山空晚风。

云愁鸟恨驿坡前,孑孑龙旗指望贤。无复一生重语事,柘黄衫袖掩潸然。

醉来援笔壁飞鸦,他日还能罩碧纱。却喜樽前低笑道,长安何处没闲花。

柳过清明絮乱飞,感时怀旧思凄凄。月生楼阁云初散,家在汀洲梦去迷。发白每惭清鉴启,酒醒长怯子规啼。北山高卧风骚客,安得同吟复杖藜。

每逢清夜坐更深,白日忙忙各是情。南北东西谁定准,无穷天地始知名。

岁华将暮,寒林萧索,极目冻云垂地。官梅忽见一枝芳,便顿觉、新春情味。小筵开处,歌喉清婉,舞态蹁跹争媚。沈腰潘鬓两休论,共举白、何须惜醉。

南冠亭外淡江天,久客登临更浩然。远浦秋深翻白浪,孤山日暮起苍烟。已嗟异国逢衰节,况复西风听乱蝉。倦鸟知还虽有意,故林无奈隔秦川。

四十余年学养生,谁知所得亦平平。体孱不犯寒时出,路湿常寻乾处行。

当夏而闵雨,百神靡不宗。精诚既上达,所愿神辄从。触石忽生云,初亦无多浓。东风借其力,斯须满诸峰。稍久弥六虚,油油复溶溶。炎歊化清凉,密布难知重。雷电发灵响,潭湫起飞龙。甘霔冈不周,非止千里封。槁苗浡然兴,边畴遂芃芃。焚香拜天赐,欢声遍群农。当书大有年,赋食

白日尊部短,青山枕上高。

大白东西飞正狂,新刍石冻杂梅香。诗中反语常回避,尤怯花前唤索郎。

风标清白难谐俗,气候中和易得朋。招不肯来麾不去,若无才思渠应能。

日和犹有采花蜂,日冷凄然难为容。不以无人废芳事,政应兰薏与同宗。

谯鼓咚咚入四更,行行三五入西城。隔壕喝问无人应,怕恐人来捉眼生。

东风急,惜别花时手频执,罗帏愁独入。马嘶残雨春芜湿。倚门立,寄语薄情郎,粉香和泪泣。

待月东扉外,一枝明烛残。谁将丹桂子,种在碧云端。病叶依窗湿,饥鸿集渚寒。婵娟为雨妒,怊怅又更阑。

闻名今子骏,所至见公诗。数步元非过,相看岂可迟。吟鞍霜跌后,谈麈日閒时。此客差同味,萧斋许一窥。

楚翠亭边花正开,道乡台下石崔嵬。主人今有此客否,客亦思君日百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