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作品评述

《杨柳枝词》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以杨柳为主题。诗人观察到一棵杨柳树被春风吹拂,树枝嫩绿如黄金,柔软如丝绸。诗人在永丰西角的荒园里度过了整个白天,但没有人知道属于谁的这片园子。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和寂寥。杨柳是春天的象征,它的嫩绿和柔软给人以生机勃勃、柔和温暖的感觉。诗人通过形容杨柳的特点,将春风与杨柳相结合,使整个景象更加生动。永丰西角的荒园则给人一种荒凉和寂寥的感觉,没有人知道它的主人是谁,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和情感。在春天的季节里,诗人通过观察杨柳的细微之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蓬勃。同时,诗中的荒园和无人的描绘,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情绪。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相结合,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总之,白居易的《杨柳枝词》通过对杨柳和春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情感的感悟,以及对季节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这首诗词也展示了白居易细腻而深邃的诗歌才华。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诗词推荐

唾壶声里晚凉轻,风自虚徐月自倾。诗好要从知者道,格高今识古人情。三熏谁定分膏馥,十袭吾方守诅盟。预恐幽居念离索,时须开卷慰愁生。

杨柳

洋洋降临,肃肃布列。熙事既成,嘉笾告弃。九天下储庆,垂祐无缺。寐明寐昌,绵绵瓜{左瓜右失}。

杨柳

玉作精神雪作肤,雨中娇韵越清癯。若人会得嫣然态,写作杨妇出浴图。

杨柳

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

杨柳

裕陵固天纵,笔有云汉姿。尝重连山象,不数秋风辞。龙腾与虎变,狸豹复何施。我穷真有数,文字乃见知。闻君射策日,妙语发畴咨。一日喧万口,惊倒同舍儿。岂知二十年,道路犹迟迟。苦言如药石,瞑眩终见思。屈伸反覆手,独于君可疑。四门方穆穆,行矣及此时。

杨柳

春风两眼合看花,今年却不在黄家。世间岂无鱼羹饭,不似黄家能顿顿。未应南楼复南楼,江湖添个新白头。午夜横眠看星斗,玉柄摇摇似招手。崖公失顾第四星,使我不逢渠大明。忽思叔度久不见,林梢飞来果一片。露虫啾唧四壁鸣,小虫喉中亦作声。太息去年十二月,秀峰先生临去说。

杨柳

落帆人更起,露草满汀洲。远狖啼荒峤,孤萤溺漫流。积阴开片月,爽气集高秋。去去胡为恋,搴芳时一游。

杨柳

凉入帘帏夜色轻,瑶台添月更虚明。一壶天地浑无迹,只有清风动竹声。

杨柳

青山白水对开帘,佳句中边胜蜜甜。机杼由来千丈锦,区区割截笑江淹。

杨柳

唐世碑犹在,高丽鼓半穿。

杨柳

密传春信。微妆晓景,淡伫香苞欲绽。临风虽未吐芳心,奈暗露、盈盈粉面。何人月下,一声长笛,即是飞英凌乱。凭阑无惜赏芳姿,更莫待、倾筐已满。

杨柳

千里频年别,人来数寄书。旧题红叶处,犹记白头初。薤露危如此,庭兰赋有馀。摩挲东望眼,归泣向吾庐。

杨柳

怜君将命拜新恩,送别都门亦断魂。雨歇佳林秋更暖,瘴连梅岭日多昏。诏颁海徼征徭薄,兵罢蛮州市井繁。愧我不才居禁近,前春洒扫待回辕。

杨柳

含泪坐春宵,闻君欲度辽。绿池荷叶嫩,红砌杏花娇。曙月当窗满,征云出塞遥。画楼终日闭,清管为谁调。

杨柳

木奴矢矫二十里,大似盘龙趋桂林。中人薄暑遽如许,觅树依凉无好阴。

杨柳

悠悠竹色蘸清尊,更借阴风荡午暄。博得亲颜开一笑,佳名须记寿星轩。

杨柳

江天物候潜衰变,气爽初疑夏景馀。雨渍乱苔侵古壁,风飘红叶满荒渠。晚云连岳幽藏寺,秋水澄江静见鱼。昔岁一鸣无所恨,绿槐金蕊任萧疏。

杨柳

茂林斑若锦,秀巘矗如屏。底处供登览,阑干在杳冥。

杨柳

别后平安未有书,秋风客里定何如。西湖纵是芙蓉好,不似山家橙橘初。

杨柳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

杨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