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庵四首

蚁窠得意从渠计,螳翳忘言息我机。
寒尽山庵无历日,野花啼鸟又春归。

作品评述

诗词:《白云庵四首》
朝代:宋代
作者:逍遥子

蚁窠得意从渠计,
螳翳忘言息我机。
寒尽山庵无历日,
野花啼鸟又春归。

中文译文:
蚁窠自得其乐,从自身筹谋;
螳螂躲避,忘记了发出声音来使我(指蜻蜓)停息。
严冬结束了,山庵没有往日的繁忙,
野花盛开,鸟儿再次回归。

诗意:
这首诗以白云庵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安宁宁静的场景。诗人用蚁窠和螳螂作为比喻,表达了自在和从容的意境。蚁窠自得其乐,从渠道中得到自己所需,展现了生活的智慧;而螳螂则停止了振翅虚张,展现出深藏不露的策略。然而,这幅和谐景象并非由历日(指世俗的琐事)维持,而是来自自然的律动。随着寒冬的结束,山庵不再计日程事,野花盛开,鸟儿归巢,宣扬了宁静自然的生活态度。

赏析:
《白云庵四首》刻画了一片宁静祥和的边山庙宇景象。蚁窠自得其乐,从渠道中得到自己所需,表达了以小见大的生活智慧;螳螂忘记了摆出威胁姿势,显现出内敛而深思熟虑的处世态度。作者通过这两种小昆虫的描写,反衬了人们过于忙碌的生活,倡导以简单、从容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真谛。同时,诗中山庵无历日的描绘,显示了一种解脱世俗纷扰的心境,让人联想到佛家修行的寂静与宁逸。最后,野花盛开、鸟儿归巢,表达了岁月变迁,自然循环的美好,并且暗示了人忙碌一季后自然返璞归真的渴望。整首诗以淡泊的笔调,温婉的语言,展现了宋代文人在纷扰繁忙社会中追寻宁静自然的生活理念。

诗词推荐

料事通神自一奇,奸雄如操已深疑。多言屡中真何补,一死由来自不知。

皇朝网英材,三岁设科目。四海一飞龙,两家双中鹄。得非诗礼效,且喜箕裘续。二老亦牵连,明年书小录。

穷边已深夏,气色耿清秋。鲜旭开山郭,凉烟澹戍楼。兜零烽火息,区脱虏尘收。迨此军中暇,无妨文雅游。

回中峰火入。塞上追兵起。此时边朔寒。登陇思君子。东顾望汉京。南山云雾里。赤螭媚其彩。婉娈苍梧泉。昔者琅琊子。躬耕亦慨然。美人岂遐旷。之子乃前贤。良辰在何许。白日屡颓迁。道心固微密。神用无留连。舒可弥宇宙。揽之不盈拳。蓬莱久芜没。金石徒精坚。良宝委短褐。闲琴

洁白又方正,似君心坦平。空随文价贵,未免刺毛生。客被侵霜薄,山窗映雪明。前春悬作榜,应见淡书名。

一纸日边裁,千山徼外开。所同惟甲子,绝异是人才。学问须传授,君家有自来。嗟余独何者,道阻乃从洄。

架上乱书儿自整,床头浊酒妇能谋。只将翘足垂莲势,静对书窗课弈秋。

何人醉酒在新丰,暮雪琼飞骖玉龙。云借威棱如直指,风排倾倚似斜封。堂堂不及侏儒饱,烈烈徒多憔悴容。久负梁园能赋客,且遵汉诏善劭农。

岚雾蒙蒙晓未收,青红窗户失飞楼。雨添芳草侵官道,水涨浮萍入御舟。苏小只传身后曲,江淹曾赋别时愁。杏花风急清明近,已觉新寒似麦秋。

一叶飘空便见秋,法身须透闹啾啾。明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

垂垂三径晚香开,二妙端能为我来。老瓦尚堪沽浊酒,破鞋何惜上高台。十年心事霜髯短,万□秋声画角哀。海内诗人有公等,悬崖待与斸苍苔。

早岁即相知,嗟君最后时。青云仍未达,白发欲成丝。小店关门树,长河华岳祠。弘农人吏待,莫使马行迟。

山林养得寸心丹,岂是清香不而寒?今日春风好颜色,任他自作杏花看。

内禅才成便乞身,营营众口尚成城。后来进退交相累,何似当初微罪行。

洛浦风流雪,阳台朝暮云。闻琴不肯听,似妒卓文君。

荷山非不高,城里自不见。一登碧落堂,山色正对面。如人卧平地,跃起立天半。指挥出伏兵,万骑横隔岸。後乘来未已,前驱瞻已远。晨光到岩岳,人物俱蒨绚。绿屏纷开阖,翠旗闪舒卷。安得垂天虹,桥虚度云巘。老铃偶报事,郡庭集宾赞。匆匆换山巾,默默下林阪。

今朝九月九,谈禅不开口。若是陶渊明,攒眉便回首。篱边黄菊正芬披,一枝两枝三枝四五六七枝。

翘翘数子拔群伦,落笔文章妙有神。清世暂时藏琬琰,红尘终不卧麒麟。淹留京国三年客,牢落江河一病身。得丧穷通虽付命,双眸忍泪已沾巾。

送人归后酒醒时,睡不稳、衾翻翠缕。应将别泪洒西风,尽化作、断肠夜雨。卸帆浦溆。一种恓惶两处。寻思却是我无情,便不解、寄将梦去。

冰壶彻骨无纤尘,新来结屋苕溪滨。倾银注瓦叟泥饮,披锦裂绣天行春。沙平印篆鸟浴羽,浪暖破绡鱼跃鳞。一丘一壑志愿毕,肯待人招祁孔宾。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