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惠暹上人

经论功馀更业诗,又于难里纵天机。
吴朝客见投文去,楚国僧迎著紫归。
已得声名先振俗,不妨风雪更探微。
金陵高忆恩门在,终挂云帆重一飞。

作品评述

贻惠暹上人

青丝岁岁不言过,白髮峨峨愁有多。
劝君务当同武役,莫使文星衢豔儔。
贤恩感主知全國,碑石无情但激疏。
吾道天然當海阨,不圖顚倒近時蘇。

译文:
将我年少时的青丝不断提及,白发愈发沉重忧伤难言其多。
劝你务必参加武役,不要让文星街上的风花雪月比肩。
贤者的恩泽感动了君主,碑石没有感情,只会嘲讽冷落。
我的道路注定遥远,不图近在眼前的名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齐己写给暹上人的赠诗。诗中作者表达了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社会的不满。

第一句描述了青丝变白发,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衰老的忧虑。第二句提出了“劝君务当同武役”的意思,表示作者认为参加军事行动会比文学更有出息,对于文人来说,过多的追求风花雪月只会让自己变得虚浮。

第三句中的“贤恩感主知全國”指的是贤者的恩泽感动了君主,表示贤者虽然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但他的道德和才能最终会为全国所知。而“碑石无情但激疏”则暗示了现实社会对贤者的冷落和忽视。

最后两句:“吾道天然當海阨,不圖顚倒近時蘇”表现了作者追求真理和高尚理想的决心,他表达了自己不图近在眼前的名利,而只希望实现自己的道路和理想。

整首诗情绪抒发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深的不满和追求真理的决心,揭示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子的普遍困境和内心的挣扎。

作者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诗词推荐

瀑秩秩而可闻,山靡靡而旁绕。待皓月于台端,睇明河于木杪。

系舟枯柳岸,穷胜古城阴。松径云生屧,竹窗风满襟。不妨情话好,且放酒杯深。杖履寻归路,西山日未沈。

莽莽湖中客,悠悠月下杯。飞腾南海士,断绝尺书开。三命今为牧,传闻祝以来。贪泉姑着咏,驿使且催回。宾客有文士,登临仍古台。唱酬须写寄,属和恐非才。

误把维摩作病看,不知自欠起羸丸。殷勤浪说安心法,将取心来与汝安。

东西南北,{上祝下土}磕著,四维上下,天平地平。佛法大有在,只是无人证明。咄,我行荒草裹,你又入深村。

千峰万峰巴峡里,不信人间有平地。渚宫回望水连天,却疑平地元无山。山川相迎复相送,转头变灭都如梦。归程万里今三千,几梦即到石湖边。

壶关跨天党,中有地仙乡。曲蹬悬星斗,危峰度石梁。泉声当户落,药气入云香。何日同真隐,来寻出世方。

寸心似火频求荐,两鬓如霜始息机。隔岸鸡鸣春耨去,邻家犬吠夜渔归。倚松长啸成疏拙,拂石欹眠绝是非。执爨纵曾炊橡实,纫针曾解补荷衣。常凭早月来张烛,亦假清风为掩扉。多是元瑜怜野贱,时回车马发光辉。

昔见兰丛牙,今见连蔓瓜。持入咸阳市,本出故侯家。五色相钩蔕,秦人应自夸。行当七月荐,乞巧杂盘花。

册扑不做也由伊,做了何须死不辞。可惜一杯金屑酒,饮来秪较早些时。

清净家风,如常合道,本来面目休迷。行住坐卧,何处不相随。达理头头解脱,明心无作无为。君还悟,丝毫放过,画饼不充饥。古今贤达者,仗无情慧剑,斩断昏迷。把三尸赶退,六贼分离。云散天心独露,吐红霞、烹炼须弥。真功至,长生活计,能有几人知。

簨簴高悬于阗钟,黄昏发地殷龙宫。游人忆到嵩山夜,叠阁连楼满太空。

两穷相值愁无计,同是开元补阙孙。百世清风於此在,莫将贫悴对人言。

故里诗人去,湖山最寂寥。草深张祜宅,花暗许浑桥。凤髓何时续,蓬萍触处飘。鸿冥杳难及,霜鬓两萧萧。

多士宁王室,中宸梦傅岩。如何两京客,犹挂五湖帆。落落云松节,飘飘霜叶杉。深蒇草檄手,端欲取肴函。

壶山孤秀似西山,道上归人洗眼看。到我西山山有伴,不知谁伴此山闲。

膏火无光已累年,欢娱少味是穷边。强吹箫鼓迎乌帽,勾引游人近酒前。

雨足溪涨缘,风高花委红。天清气自佳,独步来山中。见竹不敢穿,生怕伤箨龙。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齿发将六十,乡关越三千。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笼翮思飞孰与哀,哺雏未返母先摧。茫茫纵使重霄彻,杳杳难将万古回。厨下米薪如手办,堂前风雨莫花开。读书两字从头误,直悔男儿堕地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