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天柱冯先生

郁萧空殿倚云霓,玉气珠辉冠紫微。
暂到帝城朝斗会,却思岩窦负琴归。
日奔内景乾坤静,泉漱清音杞菊肥。
却到水乡深邃住,晴岚掩映簇春晖。

作品评述

送天柱冯先生

郁萧空殿倚云霓,
玉气珠辉冠紫微。
暂到帝城朝斗会,
却思岩窦负琴归。

日奔内景乾坤静,
泉漱清音杞菊肥。
却到水乡深邃住,
晴岚掩映簇春晖。

中文译文:

送走天柱冯先生

幽静的空殿依靠着飘渺的云霓,
冕博玉气珠辉冠紫微。
短暂的来到帝都朝斗场,
却想念岩窟中负琴而归。

白天奔走于内廷景观,天地静谧,
清泉洗涤清音,杞菊茁壮。
却来到水乡深处安居,
晴朗的云雾掩映满是春光。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王钦若写给冯延巳(字天柱)的送别之作。诗人借用了景物和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好友冯延巳的思念和祝福之情。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天柱冯先生的高雅品质,他高尚自然的气质宛若紫微星辉一般。接下来,诗人写出了送别的情景,天柱冯先生暂时到帝都参加朝廷会议,但是在这繁忙的环境中,他却思念着负琴而归的山岩窟。

接着,诗人描绘了冯先生在内廷中的生活,白天忙碌于朝廷事务,其中的景物景观静谧安详。清泉洗净琴音,杞菊葱茏茂盛,这是对冯先生高尚品德的赞美和祝愿。

最后两句,诗人描述了冯先生到水乡深处定居的情景,晴朗的云雾掩映着春光,暗示冯先生生活得宁静、惬意,而他的好友也预祝他一切都好,生活幸福。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绘,抒发了对好友的思念之情,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与此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衬出冯延巳品性高洁、生活恬静的意境。

诗词推荐

修径转岩阿,危亭临木杪。清明江练直,紫翠山屏绕。林蛮献厅秀,图画极天巧。松杉韵轻风,笙箫奏云表。心知游鱼乐,目送飞鸿杳。浮生黄粱梦,幻事何时了。惟应观胜妙,坐可清纷扰。岂须登泰山,閒看诸峰小。

怪来齿发日凋疏,坐阅春秋六十馀。鬓雪难消休把镜,眼花易发废观书。身边赖有三田实,世上须知一梦虚。只办此心赢造化,浮沤起灭不关渠。

时序催人易白头,端阳怀古客添愁。朱符不写湘累恨,角黍难包楚国羞。记节何妨斟蚁酒,夺标无复见龙舟。高歌思远楼前路,掩雨珠帘今在不。

风窗有竹相敲,地炉无叶可烧。乱书翻覆未了,一灯明灭频挑。

折阑难寄远,渺汀蒲,烟思共依依。甚檐花听断,骚章歌罢,此意谁知。满眼孤村流水,肠断去年时。过了端阳日,重问归期。同是天涯羁旅,叹湘灵鼓瑟,笑我全非。九江风雨外,有客淡忘归。正目渺、骞情愁予,又吴潮、吹上竹枝词。西窗夜,待剪灯深坐,却话相思。

断续悲笳起丽谯,冥冥晚色四山椒。隔江人散虚分米,十里津喧蜑趁潮。夕照含山心悄怆,西风动地鬓飘萧。低头自笑微官缚,东望沧溟归路遥。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棹歌。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璚树摇岑掠眼新,鲜飙时复飏珠尘。此中自是蓬莱阙,何处更寻姑射人。

汴上相从又几星,尚淹符竹守临泾。不须怪我头添白,且喜逢君眼暂青。旧任再游空寂寞,同年屈数半凋零。何当展尽平边策,图使秦民得敉宁。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曾和秋雨驱愁入,却向春风领恨回。深谢灞陵堤畔柳,与人头上拂尘埃。

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谓言骨肉亲,中门如异域。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谷口 一作:溪上)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三秋开爽气,七月降元精。致主钧枢遍,尊贤衮钺轻。显庸归社稷,阴相在神明。漳水流无竭,年年伴寿觥。

东门人物乱如麻,想见新鞯照路华。午鼓已传三刻漏,从官初赐一杯茶。匆匆殿下催分首,扰扰宫前听卖花。归去莫言天上事,但知呼客饮流霞。

远国通王化,儒林得使臣。六君成典册,万里奉丝纶。云水连孤棹,恩私在一身。悠悠龙节去,渺渺蜃楼新。望里行还暮,波中岁又春。昏明看日御,灵怪问舟人。城邑分华夏,衣裳拟缙绅。他时礼命毕,归路勿迷津。

先志承颜善养亲,束装骑马试为臣。酒肠天予浑无敌,诗律家传便出人。拥鼻高吟方自得,折腰奔走渐劳神。归来一笑须勤取,花发陈吴二月春。

扫雪开幽径,端居望故人。犹残腊月酒,更值早梅春。几日东城陌,何时曲水滨。闻闲且共赏,莫待绣衣新。

石楼千丈锁山南,青壁盘桓下有岩。知是何年隐君子,清名留得在烟岚。

洞门生异竹,冉冉接同亭。石迸狂鞭怒,霜封密叶青。实应容凤食,杖欲变龙形。逋客归何日,岩阿已勒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