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倪公礼隐居

家近阊门市,清风一草庐。
窗明人问卜,山晚仆收书。
客笑鸠巢拙,妻怜蚁瓮虚。
城南炎热地,不识近何如。

作品评述

诗词:《题倪公礼隐居》
朝代:明代
作者:郑文康

家近阊门市,
清风一草庐。
窗明人问卜,
山晚仆收书。
客笑鸠巢拙,
妻怜蚁瓮虚。
城南炎热地,
不识近何如。

中文译文:
家庭靠近阊门市,
清风吹拂一座茅屋。
明亮的窗户里人们问卜卦,
傍晚时仆人收拾书籍。
客人嘲笑我简陋的鸠巢,
妻子怜悯我空虚的蚁瓮。
城市南部炎热的土地上,
我不知道近处的情况如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明代诗人郑文康的友人倪公礼的隐居生活。倪公礼的家庭靠近繁华的阊门市区,但他选择了清净宜人的山野生活。他住在一座简陋的茅屋,受清风吹拂,与自然为伴。

诗中的“窗明人问卜”表明倪公礼受人敬仰,人们前来向他请教卜卦之术,他以明亮的窗户为人们提供答案和指导。而“山晚仆收书”揭示了倪公礼脱离尘嚣之后的宁静时刻,晚上时仆人整理书籍,他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和研究。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些隐忧。有些客人嘲笑他简陋的居所,以鸠巢来比喻。妻子则怜悯他的生活清贫,用蚁瓮(蚁巢)来形容他的空虚。这些描写传达了倪公礼的清贫与自足,以及他对物质享受的淡漠态度。

最后两句“城南炎热地,不识近何如”,倪公礼隐居在城市南部,这里炎热而拥挤,他并不了解城市的近况。这句表达了他对尘世的疏离感和对城市生活的不关心,以及他对清静山野生活的珍视。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倪公礼隐居的生活境况和他对尘世的态度。通过对隐居者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宁静和独立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物质追求的淡化。这首诗词展示了明代文人士人格追求和生活态度的一面,饱含了隐士情怀和清静淡泊的哲理。

诗词推荐

流水漂花,记同寻阆苑,曾宴桃源。痛饮狂歌,金盏倒垂莲。未省负、佳时良夜,烂游风月三年。别后空抱瑶琴,谁听朱弦。风流少年儒将,有威名震虏,谈笑安边。寄我新诗,何事赋归田。想歌酒、情怀如旧,后房应也依然。此外莫问升沈,且斗樽前。

急景流年真一箭,残雪声中,省识东风面。风里垂杨千万线,昨宵染就鹅黄浅。又是廉纤春雨暗,倚遍危楼,高处人难见。已恨平芜随雁远,暝烟更界平芜断。

仙翁别后无信,应共烟霞卜邻。莫把壶中秘诀,轻传尘里游人。浮生日月自急,上境莺花正春。安得一招琴酒,与君共泛天津。

却忆天台去,移居海岛空。观寒琪树碧,雪浅石桥通。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终期赤城里,披氅与君同。

春阳连日竟何如,逐妇应怜拙勃姑。习习晚风来更急,欲吹时雨助虚枯。

九日报仙家,三秋转岁华。呼鹰下鸟路,戏马出龙沙。簪挂丹萸蕊,杯浮紫菊花。所愿同微物,年年共辟邪。

却因理发得披文,看尽庐山笔底春。寄语可师休祝发,癞边犹有去年痕。

山色阴晴远更青,谁教睥睨枕岩扃。诗翁意欲移千步,安得朱符巨灵。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发白真堪惜,萧萧可奈何。西风吹病树,残叶苦无多。

俊哉一跃透重渊,霹雳迫之去不还。却笑龙门烧尾者,依前点额在波澜。

不写桃符换旧诗,辛盘竹爆付儿嬉。山深未见新年历,只记梅花春早迟。

禅宫雄帝里,传是报恩开。慧鸟闻钟聚,香霞望树来。塔中观世界,画里识轮回。远别维摩室,尘心未尽灰。

南徐好,浮玉旧花宫。琢破琉璃闲世界,化城楼阁在虚空。香雾锁重重。天共水,高下混相通。云外月轮波底见,倚阑人在一光中。此景与谁同。

善弈从来数弈秋,胜游今作子长游。才多已觉悬河似,诗妙无劳入海求。画月裁云宁底巧,奔泉抉石一何遒。谁知倾盖成胶漆,笑杀如新到白头。

半床秋月一声鸡,万里行人费马蹄。青野雾销凝晋洞,碧山烟散避秦溪。楼台稍辨乌城外,更漏微闻鹤柱西。已是大仙怜后进,不应来向武陵迷。

风韶雨润催花候。叹春恨、年年常有。桃蹊杏陌相期久。一为东君试手。匆匆去、那人信否。襟泪渍、粉香依旧。单衣煮酒重来后。好与看承人瘦。

丹叶下西楼,知君万里愁。钟非黔峡寺,帆是敬亭舟。山色和云暮,湖光共月秋。天台多道侣,何惜更南游。

玉仗无踪辇路摧,旧名犹得榜高台。月斜晓树鸣鹎鵊,日暖春芜放雉媒。清洛夜声萦谷转,锦屏晴色照人来。凄凉满眼兴亡恨,谁是芜城作赋才。

三里之城渺大荒,两江横截壮金汤。唐家设险基犹在,圣代增陴虑更长。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