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歌

浮生一虚梦,举世皆未觉。
靡靡空中絮,东西互飘泊。
譬如归山云,徐疾纷相错。
日暮澹无踪,乌没天寥廓。
乃知昧者悲,至人脱羁缚。
深松间茂柏,地下正相乐。
捐弃勿复道,天地会销铄。

作品评述

《挽歌》是明代诗人郑希良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浮生一虚梦,
举世皆未觉。
靡靡空中絮,
东西互飘泊。
譬如归山云,
徐疾纷相错。
日暮澹无踪,
乌没天寥廓。

乃知昧者悲,
至人脱羁缚。
深松间茂柏,
地下正相乐。
捐弃勿复道,
天地会销铄。

诗词的中文译文:
人生如同一场虚幻的梦境,
世人都未能觉醒。
无数的细碎物事在空中飘荡,
东西互相飘泊。
就像归山的云朵,
忽快忽慢地交错飘动。
日暮时它们渐渐淡去无踪,
乌鸦遮没了辽阔的天空。

因此明白了无知者的悲哀,
而至高的人已经超越了束缚。
深处的松树和茂密的柏树,
在地下正欢乐地相会。
放弃世俗的追求,
天地最终将会消融。

诗意和赏析:
《挽歌》这首诗以浮生如梦的主题,表达了人生的虚幻和无常。诗人郑希良通过描述东飘西荡的细碎物事,比喻人们在世间的往来和追逐,但最终都会消散无踪。诗中的归山云意味着生命的流转和无常,它们在天空中徐徐飘动,有时快速相错,象征着人们在繁杂的纷扰中徘徊不定。

然而,诗人通过乌鸦遮没天空的描写,暗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和欲望的过程中,可能会失去真正的自由和无拘束的状态。诗的后半部分则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至人脱离了世俗的束缚,进入了一种超然的状态,与自然相融合。深处的松树和茂密的柏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繁荣,它们在地下相互欢乐。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虚幻和追求的思考,通过对比世俗与超脱的境界,表达了一种寻求内心自由、追求超越尘世的心境。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比喻,凸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诗词推荐

摩拊惸嫠达下情,领州作县总书生。清诗要自清心出,比自新安水更清。

天借重阳一日晴,因过竹院远寻僧。翠屏晚对无人共,画栋朝飞与客登。旋摘菊花浮腊醖,待分贝叶读秋灯。余生有暇须行乐,漫向松冈叹废陵。

芙蓉羞粉香,倚竹窥烟霁。眼带楚波寒,骨艳春风醉。谁传侧帽情,想解遗鞭意。红叶可怜秋,不寄相思字。

谁伴幽人饱岁寒,霜葩雪干翠琅玕。眼前交道如渠少,好作长年耐久看。

福德才名尽不如,三朝荣贵四旬余。花前尚饮连觥酒,灯下犹看细字书。黄閤暂抛金印重,青铜闲照雪髯疏。苍生共指中台位,除是明公更合居。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折花 一作:折梅)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行功足。蓬莱三岛群仙聚。瑶池会、圣贤无数。尽是修真,学道列仙侣。侍奉高真,西王圣母。

老翁曾旧识,相引出柴门。苦话别时事,因寻溪上村。数年何处客,近日几家存。冒雨看禾黍,逢人忆子孙。乱藤穿井口,流水到篱根。惆怅不堪住,空山月又昏。

三种病二种光即不问,且如何是法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郢客文章绝世稀,常嗟时命与心违。十年失路谁知己,千里思亲独远归。云帆春水将何适,日爱东南暮山碧。关中新月对离尊,江上残花待归客。名宦无媒自古迟,穷途此别不堪悲。荷衣垂钓且安命,金马招贤会有时。

书棚尚有送春诗,由见秋风满范围。夜雨床头多酿酒,天边一舸有人归。

阊阖城西山四面。鸭绿鳞鳞,轻拍横塘岸。一阵东风羊角转。望中已觉孤帆远。独恨寻芳来较晚。柘老桑稠,农务村村遍。山鸟劝酤官酒贱。炊烟深巷听缲茧。

学者学圣人,斯须不容苟。百年乐箪瓢,千载仰山斗。家庭盛弦诵,父子相师友。但令书种存,勿媿耕垄亩。

孩提知所爱,妻子具而衰。大孝终身慕,予於舜见之。

浓淡色中匀粉腻,浅深痕上著臙脂。华堂展处南薰起,一似西湖六月时。

江天梅雨湿江蓠,到处烟香是此时。苦竹岭无归去日,海棠花落旧栖枝。春宵思极兰灯暗,晓月啼多锦幕垂。唯有佳人忆南国,殷勤为尔唱愁词。

为谒先儒马鬣茔,倚藤得得上天平。直疑寺外崚嶒石,犹是胸中数万兵。松障四开心目快,山泉一歃骨毛清。坐间恰动思亲念,隐隐白云何处生。

我昔不知风雅颂,草木独遗茶比风。陋哉徐铉说茶苦,鹆民淇园竹同种。又疑禹漏税九州,橘柚当年错包贡。腐儒妄测圣人意,远物劳民亦巡用。含桃熟荐当在盘,荔子生来枉飞鞚。羊葅异好亦何有,蚶菜殊珍要非奉。君家季疵真祸首,毁论徒劳世仍重。争新斗试夸击拂。风俗移人可深痛。

春城北斗转招摇,寒御初还阵尚嚣。一夜雪声欺布被,定知贫舍故相撩。

试笔懒题新郁垒,拂尘聊挂古钟馗。斑衣纪节诸孙喜,白首添年一老悲。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