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山僧房赏花

云房閟孤赏,幽花杳谁攀。
春风不掩私,吹芬满禅关。
欣抃披沉寂,觅此芳菲颜。
亭亭紫锦盖,济济玉笋斑。
风流冠群英,擢自蓬藋间。
感物动嘉咏,飞觞且循环。
上人灭华念,对之心自闲。
一笑吾未领,夕烟沉远山。

作品评述

《柏山僧房赏花》是宋代董天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云房閟孤赏,幽花杳谁攀。
春风不掩私,吹芬满禅关。
欣抃披沉寂,觅此芳菲颜。
亭亭紫锦盖,济济玉笋斑。
风流冠群英,擢自蓬藋间。
感物动嘉咏,飞觞且循环。
上人灭华念,对之心自闲。
一笑吾未领,夕烟沉远山。

诗意:
《柏山僧房赏花》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僧房中独自欣赏花朵的景象。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禅宗修行的思考。通过观赏花朵,作者感受到了春风的吹拂,花香弥漫在僧房中。他欣然展开心怀,追寻这美丽花朵的容颜。花朵如紫锦一般娇美,犹如玉笋般繁盛。作者认为自己的才华和修行使他脱颖而出,超越了常人。他的心灵被这美景所感动,激发了他的诗歌创作灵感。在欢乐的气氛中,他与自然、与神明的联系更加深厚。他认为僧人能够超脱尘世的纷扰,抛弃对世俗华美的执念,心灵得到了宁静和自由。

赏析:
《柏山僧房赏花》通过描绘僧人赏花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禅宗修行的赞美。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花朵的美丽和带来的愉悦感受。作者通过对花朵的描绘和自然景物的运用,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禅宗修行的境界和心灵的宁静。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如春风吹拂、花香弥漫,给读者带来了清新的感受。诗中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禅宗修行的思考和对修行者心境的赞叹。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清新风采和对禅宗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禅宗修行的赞美,展现了禅宗的境界和修行者心境的宁静。通过描绘花朵和自然景物,诗中营造出清新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推荐

挟弹飞霜醉落花,歌儿笑引入倡家。归来万树垂杨下,一路骄行白鼻襜。

未尝无果菜,何至取吴中。祭我必土产,遗言敢不共。

袅缆宿前湾,平芜泱漭间。舫移星在户,岸迥斗藏山。浅濑不胜揭,浮竹何日閒。夜深闻过櫓,知自溧阳还。

百万长驱入战尘,几人能保去时身。古来战将知多少,尽作青青塞草春。

小姝先行,老爷踵去。无意奔丧,急寻死路。哭泣煞孤孀这老娘,钁头边事难分付。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欹枕覆鸳衾。隔帘莺百啭,感君心。

彭祖八百乞延寿,秦皇登位更求仙。昨向天津桥上过,石崇犹自送穷船。

成性存存,用志不分。又何患乎,不到古人。

久欲寻高隐,今朝信马行。闲看花上蝶,静听柳间莺。披豁尘襟尽,从容乐事并。醉来犹有恨,未许见倾城。

此心生不背朝日,肯信众草能蘙之。真似节旄思属国,向来零落谁能持。

万人歌舞乐芳辰,长养恩深第四春。令下风雷常有信,时来草木岂知仁。璇玑已正三阶泰,玉琯初知九奏均。更欲年年同此乐,故应相继得元臣。

才及中年便买山,山中何事可怡颜。当时白传登临眼,物色浑归几案间。

紫萼红英细细装,新枝短短旧枝长。未经晓日谁言艳,可藉春风自有香。却恐折残妨把酒,若为遮住莫临墙。关中气候由来晚,二月花开岂是忙。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晓莺。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先帝乘龙厌九州,行宫花柳不胜愁。伤心更有秦淮水,故绕宫墙日夜流。

地载万物,民资迺功。报本称祀,太稷攸同。礼乐既备,讫埋愈恭。神其降嘏,时和风丰。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飞棹中流救屈平,俚歌宁复楚遗声?危冠更在门楣上,但觉萧敷与艾荣。

息存东涧三汤老,文我平生尽见之。身到黄龙山几度,却惭欠读惠璋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