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子观筇竹杖

本是子猷园里枝,今朝他取手中携。
自怜高节虚无物,野外山行得共伊。

作品评述

浩然子观筇竹杖

浩然子是张继先的自号,他观赏着一根竹杖。这根竹杖原本是在子猷园里的一株竹子上的枝条,但如今他拿着它,随身携带。他自怜自己高尚的品德只是虚无的东西,而真正能与他一同共赏的,只有在野外山行时他所遇到的景物。

【译文】

浩然子观赇竹杖,
朝代宋,作者张继先。
本是子猷园里枝,
今朝他取手中携。
自怜高节虚无物,
野外山行得共伊。

【诗意】

这首诗以浩然子(张继先自称)观赏一根筇竹杖为主题。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自身价值的思考。竹杖原本在子猷园里的一株竹子上,但如今被浩然子带在手中。浩然子自怜自己的高尚品德似乎只是虚无的东西,而真正能与他共同欣赏的,只有在野外山行时所遇到的景物。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浩然子观赏竹杖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诗人通过竹杖这个象征物体,寄托了自己对高尚品格的向往。竹杖原本在子猷园的竹子上,可以看作是品格的源头,而浩然子将它取下,带在手中,象征着他将高尚品德内化并随身携带。

诗中的“自怜高节虚无物”表达了作者对自身高尚品格的自卑和怀疑。他感觉自己的高尚品德仿佛只是虚无的东西,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自怜的情感,透露出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野外山行得共伊”,表达了作者在野外山行中与大自然的共鸣。在山行中,他能够与自然景物相互交融,感受到真正的美和价值。这种与自然的亲近和共鸣,成为他对高尚品德追求的一种寄托和回应。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高尚品德和人生价值的思考。通过竹杖和山行的描绘,唤起读者对于自身内在追求和与大自然相融的共鸣。

诗词推荐

脱体无依是病由,直须大死一回休。西江吸尽无涓滴,便解人前不识羞。

女伴新晴喜晒衣,老人閒步览春晖。隔篱一树桃花发,初见今年粉蝶飞。

重峦俯伏朝黄岳,戈戟森森御仗前。海外群峰争赴壑,云端巨掌欲擎天。狂风直袭千寻索,急雨时倾百丈泉。为问绰棋诸羽客,谁挥斤斧劈山川。

兰畹梅林事未关,瑞香那复夜团团。东君动是经年别,每到花开仔细看。

总角曾随上峡船,寻思如梦可凄然。夜来孤馆重来宿,枕底滩声似旧年。秭归城邑昔曾过,旧识无人奈老何。独有凄清难改处,月明闻唱竹枝歌。

石门深且幽,好住不肯住。翻身入城隍,却向闹市去。闹浩浩处冷湫湫,冷湫湫处看杨州。四五百条花柳巷,二三千处管弦楼。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虚飘飘,虚飘飘。风寒飘絮浪,春暖履冰桥。势缓霜垂霰,声乾叶下条。雨中沤点没流水,风里彩云铺远霄。虚飘飘,比时光影犹坚牢。

冲霄难为羽,泛海难为舟。缚羊驾我辂,猛志空悠悠。农时失耕耨,何以望有秋?决藩盗菽粟,鹰隼不如鸠。韶华不我与,去若川水流。岁莫独彷徨,凛凛怀百忧。

仰观银河月,千林散寒光。佳人今何之,远在天一方。秋声酸我鼻,秋色断我肠。夜深倚西风,清泪如雨滂。世有千里马,可怜无王良。

瞬目迷千劫,扬眉隔万山。一真分瑞出双关。混入华元,到此有何难。*质飞金翼,凝阳透玉环。惺然洗觉梦魂间。云去无心,物外独清闲。

平生直道耻求人,下位沈英久未伸。齐吹古来偏有滥,叶龙今更不宜真。天边奕世三台贵,江上先庐一亩贫。大抵穷通相倚伏,这回寒谷解逢春。

行行渐入瘴乡深,官事从人笑我侵。越俎代庖真有愧,逢场作戏本无心。宾僚暇日一杯酒,杖屦西园十亩阴。政尔无能落闲处,且从猿鸟觅知音。

暂脱尘闉马足埃,僧窗高卧白云堆。青山影里春酲解,黄鸟声边午梦回。坐懒且推书册去,吟清时唤茗瓯来。要知门外无车辙,十日新生一迳苔。

异时随举孝廉郎,旗盖相承据一方。肠绕阊门祥已定,将军毕竟是吴王。

近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锡灵泉额。竹林晴见雁塔高,石室增栖几禅伯。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客有经年别故林,落日啼猿情脉脉。

贪忙安得似偷闲,日日红尘倦往还。买得小舟真似叶,败荷丛底看孤山。

雪入迎春鬓,茶醒学古胸。梦回霜满屋,吟到月斜钟。

高阁去烦燠,客心遂安舒。清流中浴鸟,白石下游鱼。秋树色凋翠,夜桥声袅虚。南轩更何待,坐见玉蟾蜍。

杜陵头白长昏昏,海图旧绣冬不温。更遭恶卧布衾裂,尽室受冻忧黎元。诗人穷愁自古尔,岂若种艺依青门。嗟予老懒世不用,穷巷久雨无高轩。虫鸣鸟噪感时节,嫠不恤纬羞前方。残章断简弃不录,自愧潢潦无根源。君胡衮字富褒饰,三复妙语将谁论。知君独负青云器,欲使饥者名长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