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十二首

鲁论安昌侯,田至二百顷。
后堂罗曲旃,女乐极妍靓。
晚爱肥牛亭,僭上辄有请。
行内忧外家,略不效忠鲠。
口张理义门,胸裹利欲阱,持国送与人,独欲保首领。
焉知赤眉祸,暴尸肉未冷。
寄言发冢儒,厥报捷响影。

作品评述

杂兴十二首

鲁论安昌侯,田至二百顷。
鲁論安昌侯,田地廣達二百頃。
我谈论安昌侯,田地广达二百顷。
I discuss the Marquis of Anchang, whose fields extend over two hundred acres.

后堂罗曲旃,女乐极妍靓。
後堂羅曲旃,女樂如此美麗。
后堂罗曲旃,女乐如此娇媚。
In the back hall, there are colorful curtains and enchanting music played by beautiful women.

晚爱肥牛亭,僭上辄有请。
晚間喜愛肥牛亭,竟敢越位邀請。
傍晚钟爱肥牛亭,胆敢越位邀请。
In the evening, the Fat Ox Pavilion is cherished, daringly inviting improper guests.

行内忧外家,略不效忠鲠。
在朝内忧虑家事,稍显不忠诚。
在朝内忧虑家务,稍显不忠诚。
Worries about domestic matters within the court, showing slight disloyalty.

口张理义门,胸裹利欲阱。
口角张开辩义门,胸襟裹着利欲陷阱。
口口相张辩义门,胸襟裹着利欲陷阱。
Mouths arguing over matters of righteousness, while their hearts are wrapped in the snare of personal gain.

持国送与人,独欲保首领。
把国家送给他人,只想保护首领。
将国家送与他人,只欲保护首领。
Giving the country away to others, only desiring to protect the leader.

焉知赤眉祸,暴尸肉未冷。
焉知赤眉之祸,尸体尚未冷却。
焉知赤眉之祸,尸体尚未冷却。
How could they know the calamity brought by the Red Eyebrows, while the corpses are still warm?

寄言发冢儒,厥报捷响影。
写信寄语埋葬的儒士,他们将会追随胜利的声响。
写信寄语埋葬的儒士,他们将会追随胜利的声响。
Sending a message to the buried Confucian scholars, they will follow the echoes of victory.

诗意与赏析:
这首《杂兴十二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权力争斗、欲望膨胀以及忠诚与私利之间的矛盾的思考。

诗中描绘了安昌侯的财富和娱乐生活,以及人们对他的追捧和越位的请托。然而,诗人指出安昌侯的欲望和私利使他忽略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带来了祸害。

诗人进一步批判了那些只追求个人利益,口头上辩论义理,却实际上将个人利益置于首位的人们。他们的行为是虚伪的,背离了正道。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的寄语,他希望那些为国家奉献并为正义而战的人能够获得胜利和尊重。诗人在这里给予了那些为国家奉献的儒士们一种肯定和鼓励,他们将会追随着胜利的声响,并得到应有的荣誉。

整首诗通过对权力、欲望和忠诚的探讨,揭示了人性中复杂的矛盾和道德困境。诗人以鲜明的形象和批判的语言,将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展现出来,呼唤着人们能够追求真正的忠诚和正义,并警示着权力和欲望的腐蚀力量。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蕴丰富,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和抽象思考的结合,呈现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它通过诗意的表达和赏析,引发读者对于权力、欲望和忠诚的思考,并反思人性中的弱点和道德的选择。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天空蜡灭影,风定水无纹。半树挂残日,千岩吞湿云。

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

毵毵杨柳绿初低。澹澹梨花开未齐。楼上情人听马嘶。忆郎归。细雨春风湿酒旗。

西池花谢见莲成,短世逢人问死生。白发卧云真是病,青山埋骨始完名。雨灯夜着虚堂影,秋磬寒随落木声。欲为吾师著禅行,石章兼勒嗜茶铭。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悠悠驱马历山川,石灰光中又度年。狼籍冷梅初著地,玲珑幽涧已通泉。静思客子万里道,那及山人一觉眠。香饭可添茶可试,回头乡国两茫然。

江城三月艳阳时,杨花如絮飞参差。悠悠宛转知谁系,历乱轻盈不自持。可怜朝散铜池里,可怜暮落章台市。闲逐游丝去复来,细萦花片低还起。灞桥系马及芳辰,白门藏乌过上春。吹入妆楼全误粉,飘将舞席半成尘。乍高随鸟没遥空,渐卑趁燕绕帘栊。花飞猗靡如回雪,质轻流便不因风。

相逢陪酒又陪歌,醉倒家中要我驼。驼到家中犹骂詈,不知醒后又如何。

嗟余尉穷县,端坐百无虑。幸兹岁丰穰,庶息尘埃步。乘间策羸马,莽莽出门去。田原亦可悦,农事蔼方布。还家有诗书,客至具鸡黍。勿复叹远游,人生孰非寓。

春回天际,见柳眼翠窥,梅腮粉腻。日庆三阳,时逢千载,帷幄挺生元帅。亘古抚今忠义,天下安危注意。负英伟,信功高耿贾,勋侔霍卫。和气。东风里,楼阁五云,玉帐环珠翠。庙食真扬,人怀邵父,当代虎臣难比。拟把倩桃为寿,莫惜金花沉醉。受阃寄,佐君王神武,复恢舆地。

玲珑万状石欺玉,开阖千层秀结峰。尚有炎蒸疑夏日,未令新爽洗秋容。龙翔凤舞来天目,水秀山明巩帝封。新见钱塘王气好,中原我欲指迷踪。

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今日寄来春已老,凤楼迢递忆秋千。

晚风吹醒梅花梦,吟袖人倦无语。楚天云澹雁凄凉,何况黄昏雨。又忽忽、惊心岁序。村荒更迥无钟鼓。对夜色萧条,漫借得、孤缸耿耿,独照离绪。憔悴怨墨频题,征衣慵整,怪却双鬓如许。故园犹是旧东风,往事今尘土。但忆着、章台柳树。十年青镜催迟暮。任艳怀、如流水,芳草王孙

玉局老仙天下人,平生爱与石传神。长江绝岛风涛里,千古常令墨色新。

晓路入西郊,新霜着鬓毛。贫交借羸马,慈母授征袍。野静狐狸出,天寒雁鹄高。艰难忆亲旧,清泪渍平皋。

潇然独出泥滓外,不待好风相濯磨。红如咸池浴朝日,莹若璧月沉秋波。强将国色斗清绝,辄莫天人谁敢过。香阁容我小舟入,不怕鸳鸯惊棹歌。

神既贶施,嗜我饮食。申以累献,以承灵亿。神方常羊,咸毕我觞。于再于三,于诚之将。

白玉为台金作盏。香是江梅名阆苑。年时把酒对君歌,歌不断。杯无算。花月当楼人意满。翘戴一枝蝉影乱。乐事且随人意换。西楼回首月明中,花已绽。人何远。可惜国香天不管。

石中韫着无瑕玉,矿里淘成紫磨金。八十年来岑铁面,谁知一片老婆心。

乌帽休冲九陌埃,瘦藤定约到秋回。龙湫鴈荡经行处,断取松风万壑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