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郡君挽词

法度居无失,图书动有稽。
不偕君子老,空美大夫妻。
淡月临新兆,清风在旧闺。
哭声摧陇水,山鸟学人啼。

作品评述

《晋阳郡君挽词》是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法度居无失,图书动有稽。
不偕君子老,空美大夫妻。
淡月临新兆,清风在旧闺。
哭声摧陇水,山鸟学人啼。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转和现实变迁的思考和感慨。诗人以晋阳郡君为寓言,反思了社会法度的坚持和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他认为,法度不会因时光流逝而消失,而书籍的价值也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然而,他也触及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离别和相聚,探讨了君子和大夫、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

赏析:
该诗词通过对法度、图书和人际关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首先,诗人认为法度是不可动摇的,它以恒久不变的方式存在,并且在社会中保持其重要性。其次,诗人强调了图书的作用,认为它们能够传承文化和知识,使人们能够不断发展和进步。然而,诗人也指出,人们的相聚和离别是无法避免的。他感叹君子和大夫、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结束,但其中的美好回忆却是空虚的。最后,诗人通过描述淡月和清风,以及哭声和山鸟的啼鸣,展示了诗词中的景色和氛围。这些意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所带来的情感。

总的来说,《晋阳郡君挽词》通过对法度、图书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主题。它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尊重,以及对人们离别和相聚的感慨和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情感氛围,诗词营造了一种深沉而富有意境的氛围,引发读者对生活和存在的思考。

作者介绍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粪箕扛去轿抬回,优钵昙花向日开。但愿老僧高著眼,管教平地一声雷。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

诏合连催发,英髦一日齐。周瑜醇似酒,崔远爽於梨。高馆清无梦,寒灯坐赋题。还同宿山驿,风雨闭重闺。

我见鸳鸯飞水上,君还望月苦相思。一双裙带同心结,早寄黄鹂孤雁儿。

晨光欲动尚熹微,漠漠春阴未解围。雾掩前村迷酒旆,风吹寒色着征衣。功名底许妨行乐,出处年来果是非。一笑南坡归梦里,满山桃李政芳菲。

生长石城下。开门对城楼。城中美年少。出入见依投。

四海无波八表臣,恭闻今岁礼真身。七重锁未开金钥,五色光先入紫宸。丹凤楼台飘瑞雪,岐阳草木亚香尘。可怜优钵罗花树,三十年来一度春。

春冻晓鞯露重,夜寒幽枕云生。岂是与山无素,丈人著帽相迎。

湘潭之洒今稍薄,粉白水清亦不恶。百钱换得一斗归,复此悠然纵杯酌。醉中衡华皆秋毫,肯复刺眼事锥刀。层林密叶风力豪,钧天震音春台高。

吾翁积德厚,九子官其六。不幸失三人。孤嫠纷在目。三弟尚白丁,升沉犹未卜。吾人扶门户,参立如鼎足。脱死忧患余,偏亲须水菽。阿连先著鞭,去去长江曲。弱冠承赏延,十载荷衣绿。閒关困家食,才就五斗粟。要知官无卑,豪发当畏肃。督耕两大圩,受输十万斛。处之诚未易,勉旃

书云犹七日,阴极刚未长。风吹六花开,飞舞隘穹壤。一阳方欲来,和气已摩荡。著地寂不声,入林发余响。与客同拥炉,寒威不到幌。洗杓开蚊尊,下箸饫熊掌。道旧惊物变,谈空湔尘想。近诗稍阁笔,对此又技疗。踏雪访梅花,更觉吟兴爽。

呜呼忠献公,典则垂后裔。遗言故在耳,夕阳当自厉。

天启夫君八斗才,野人中路必须回。神仙一句难忘处,花外小车犹未来。

堪叹水流一道。须凭浩大添鼎千遭。海心万丈袅竿牢。定后尖生芝草。会得功夫早早。自然快乐陶陶。西江月里采芝苗。携去十洲三岛。

西山俄起一声雷,不觉如拳雨点来。滴遍池中万荷叶,又催檐蔔海榴开。

暇日远相问,古寺幽且深。青苔余华落,双树一莺吟。炉存散微篆,茗熟独成斟。明当持山酒,慰子客居心。

一松五凤雏。

使星遥指晋阳城,晓度郊原铁骑迎。狐塞天低横杀气,雁山秋早动边声。书生倚剑心徒切,诸将挥戈意未平。若过北堂春宴罢,还将筹策献承明。

樱桃大如红乳,芍药开似巨觥。不念蝶蜂苦雨,姑烦莺燕祈晴。

晚起翻书日欲西,偶然乘兴忘遨嬉。好书自癖非求利,掘冢才须数句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