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黄山馆壁

残日住孤馆,迟迟行古台。
大河连野去,白鸟背城来。
离恨浑如结,乡心渐欲灰。
山花半寥落,犹在社前开。

作品评述

《书黄山馆壁》是宋代文人寇准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黄山的孤寂之感,以及对故乡和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述了作者住在孤独的馆舍中,迟迟地登上古老的台阶。大河连绵不断地流淌,连接着无边无际的野外,而白鸟背着城市的繁华飞来。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感叹和观察。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离愁别绪。他的离别之痛像一根缠绕不解的结,而对故乡的思念则渐渐冷却。这里揭示了作者对离乡背井的痛苦和渐渐淡漠的心情。

最后两句描绘了山上的花朵,虽然已经凋零落寞,但仍在寺庙前开放。这里可以理解为寇准对美好事物的鉴赏和对生命的坚持。

这首诗词通过对孤寂、离别和困境的描绘,表达了寇准内心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恋。同时,他通过对山花的描写,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对生命的坚守。

中文译文:
残日住孤馆,迟迟行古台。
大河连野去,白鸟背城来。
离恨浑如结,乡心渐欲灰。
山花半寥落,犹在社前开。

诗意和赏析:
《书黄山馆壁》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寇准内心的情感和对于生活的思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他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对比,以及离乡背井的痛苦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中的孤馆和古台,营造出一种寂静和孤独的氛围,凸显了作者的内心独处和迟迟不前的心情。大河和白鸟则象征着外界的流动和变化,与作者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离恨如结,乡心渐欲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痛的深刻感受,以及对故乡的思念逐渐减弱的心理状态。这种离愁别绪,使得作者的心境变得复杂而沉重。

最后两句中的山花半寥落,犹在社前开,揭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生命的坚守。虽然花朵已经凋谢,但它们依然在寺庙前开放,传递出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坚持。

总的来说,《书黄山馆壁》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和内心情感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山花的寓意,也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生命的坚守。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残日住孤馆,迟迟行古台。
大河连野去,白鸟背城来。
离恨浑如结,乡心渐欲灰。
山花半寥落,犹在社前开。

中文译文:
夕阳照在孤寂的馆舍,我缓缓行走在古老的台阶上。
大河连绵地流向远野,白鸟背负着城市的喧嚣飞来。
离别之痛像结一般纠缠,对故乡的思念逐渐褪色。
山上的花朵半凋零,依然在寺庙前绽放。

诗意和赏析:
《书黄山馆壁》是寇准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黄山的孤寂之感,以及对故乡和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残日住孤馆,迟迟行古台”表达了作者在黄山馆舍中度过余晖时光的孤独感,以及他缓缓行走在古老台阶上的情景。这种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大河连野去,白鸟背城来”通过景物的对比,突出了自然与城市、野外与人文的对立。大河流淌向远方的野外,而白鸟却从城市中飞来。这种对比凸显了作者内心对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观察和感叹。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离愁别绪。他描述了离别之痛如同一根纠结不解的结,对故乡的思念逐渐变得冷淡。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离乡背井之苦和逐渐淡漠的心情。

最后两句“山花半寥落,犹在社前开”描绘了山上的花朵,虽然已经凋谢落寞,但仍然在寺庙前绽放。这句话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生命的坚守。即使花朵已经凋零,但它们依然在寺庙前绽放,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生命的坚守。

总体而言,寇准的《书黄山馆壁》通过对孤寂、离别和困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恋。同时,他通过山花的描写,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对生命的坚守。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作者介绍

寇准(九六二~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移大名府成安县。累迁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四年,罢知青州。五年,拜参知政事。至道二年(九九六),罢知邓州。真宗即位,迁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咸平六年(一○○三),迁兵部侍郎,爲三司使。景德元年(一○○四),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同年冬,契丹攻宋,准力谏真宗亲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阳),迫成和议,是爲“澶渊之盟”。三年罢相,爲刑部尚书,知陕州。后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復拜同平章事、枢密使。八年罢。天禧三年(一○一九),又授同平章事,充景灵宫使。四年六月,坐与周怀政谋请太子监国、禁皇后预政、奉真宗爲太上皇事,罢相,封莱国公,寻贬道州司马。干兴元年(一○二二),再贬雷州司户参军。仁宗天圣元年,以疾卒于雷州,年六十二。后十一年,诏復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又赐謚忠愍。有《忠愍公诗集》三卷,集前附有孙汴所撰神道碑。《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寇准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嘉靖间蒋鏊刻《忠愍公诗集》三卷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间吴调元辨义堂刊《寇忠愍公诗集》三卷本(简称吴本),清初《两宋名贤小集》钞本所收《寇莱公集》七卷本(简称集本)。採录清鲍廷博校记(简称鲍校)、劳权校记(简称劳校)、近人傅增湘校记(简称傅校)、张元济校记(简称张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彭元瑞知圣道斋钞本、李文田跋钞本,俱系出自蒋本、吴本,然四库本补了各本残缺的文字,少数异文有参考价值,故亦出校记注明。另辑得集外诗十五首,编爲卷四。《宋诗纪事》所收《春恨》一首,系唐人来鹄所作,今归诸附录。

诗词推荐

相府潮阳俱梦中,梦中何者是穷通。他时事过方应悟,不独荣空辱亦空。

古寺东峰上,登临兴有馀。同观白简使,新报赤囊书。几处闲烽堠,千方庆里闾。欣欣夏木长,寂寂晚烟徐。战罢言归马,还师赋出车。因知越范蠡,湖海意何如。

魏公番禺归,逢子芜江口。赠以越王头,还同月支首。割鲜为饮器,津浆若美酒。我独愧先生,馔致崇师友。应知愈饥渴,况是怀思久。

叠嶂连娟入翠微,乔松蔽日有孙枝。江流不尽松声远,雪栈行人力困时。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人说淮南有小山,淮王昔日此登仙。城中鸡犬皆飞去,山上坛场今宛然。世人贵身不贵寿,共笑华阳洞天口。不知金石变长年,谩在人间恋携手。君能举帆至淮南,家住盱眙余先谙。桐柏乱流平入海,茱萸一曲沸成潭。忆记来时魂悄悄,想见仙山众峰小。今日长歌思不堪,君行为报三青鸟。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莫嫌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欲减烟花饶俗世,暂烦云月掩楼台。别时旧路长清浅,岂肯离情似死灰。

金谷歌传第一流,鹧鸪清怨碧云愁。夜来省得曾闻处,万里月明湘水流。

神丹妙道故延年,岂是凡流识大仙。老子尚犹能讳事,轩皇不许乱相传。谁知造化功夫力,罕见今生度宿缘。猛虎伏来龙驾驭,云腾五色思悠然。

一抛学士笔,三佩使君符。未换银青绶,唯添雪白须。公门衙退掩,妓席客来铺。履舄从相近,讴吟任所须。金衔嘶五马,钿带舞双姝。不得当年有,犹胜到老无。合声歌汉月,齐手拍吴歈.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北斗城头北斗低,万家梦破一声鸡。马蹄踏踏车辘辘,阙下连趋市中逐。雄鸡安得噤尔声,利名少息世上争,漫漫夜长人不惊。

剩得吟身漫浪游,机心犹在莫盟鸥。一枰碁里乾坤大,九节筇边岁月流。涉世间关如履险,忧时感慨似悲秋。但营二顷閒田地,却笑区区万户侯。

少陵哦后牧之□,□□篇章可谓过。真是能专诗笔否,似应无奈菊花何。雁来秋老江湖落,病感风寒涕唾多。自古死生元有命,满斟且复醉颜酡。

佛庐增耀石人眠,莫谓思陵雨偏。宠断自空蝴蝶梦,魂归犹咽凤凰泉。碑趺蚀翠埋荒土,楼栱涂丹落废砖。主祭有谁今若此,此时出色想无氈。

官閒访招提,偶作南山游。门前乔木阴,苍藤挂髯虬。野僧出迎我,貌古气且柔。相将入壶中,水竹净双眸。万竿团修翠,一溪皱横流。长桥翼方沼,彷佛疑行舟。角门通细路,崎岖上层丘。树色老欲暝,风声寒自飕。佛阁瞰澄碧,下有百丈湫。客言龙所邑,不受鱼与鰌。行行更小亭,罗坐

海角飘零。叹汉苑秦宫,坠露飞萤。梦里天上,金屋银屏。歌吹竞举青冥。问当时遗谱,有绝艺、鼓瑟湘灵。促哀弹,似林莺呖呖,山溜泠泠。梨园太平乐府,醉几度春风,鬓变星星。舞破中原,尘飞沧海 ,飞雪万里龙庭。写胡笳幽怨,人憔悴、不似丹青。酒微醒。对一窗凉月,灯火

祝融南去万重云,清啸无因更一闻。莫遣碧江通箭道,不教肠断忆同群。

张颠没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兴来走笔如旋风,醉后耳热心更凶。忽如裴旻舞双剑,七星错落缠蛟龙。又如吴生画鬼神,魑魅魍魉惊本身。钩锁相连势不绝,倔强毒蛇争屈铁。西河舞剑气凌云,孤蓬自振唯有君。今日华堂看洒落,四座喧呼叹佳作。

辇路云开雨脚疏,君王游乐万几余。沧波不尽烟中景,清唱忽来江上渔。此日丹青须立本,何人词赋似相如。小臣赓载无他语,但咏山河壮帝居。

潮水碧,槐花黄,山川摇落窗户凉。宿云星稀日东出,青冥风高雁南翔。华堂昨夜读书客,匹马今朝游大梁。锋铓拂尘见飞影,把握惊人持夜光。康衢四辟通万里,天驷得地方腾骧。我留东山意颇卓,屏弃外虑无毫芒。子能相从味冲漠,捉箠勿暂迟归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