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黄山馆壁

残日住孤馆,迟迟行古台。
大河连野去,白鸟背城来。
离恨浑如结,乡心渐欲灰。
山花半寥落,犹在社前开。

作品评述

《书黄山馆壁》是宋代文人寇准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黄山的孤寂之感,以及对故乡和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述了作者住在孤独的馆舍中,迟迟地登上古老的台阶。大河连绵不断地流淌,连接着无边无际的野外,而白鸟背着城市的繁华飞来。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感叹和观察。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离愁别绪。他的离别之痛像一根缠绕不解的结,而对故乡的思念则渐渐冷却。这里揭示了作者对离乡背井的痛苦和渐渐淡漠的心情。

最后两句描绘了山上的花朵,虽然已经凋零落寞,但仍在寺庙前开放。这里可以理解为寇准对美好事物的鉴赏和对生命的坚持。

这首诗词通过对孤寂、离别和困境的描绘,表达了寇准内心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恋。同时,他通过对山花的描写,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对生命的坚守。

中文译文:
残日住孤馆,迟迟行古台。
大河连野去,白鸟背城来。
离恨浑如结,乡心渐欲灰。
山花半寥落,犹在社前开。

诗意和赏析:
《书黄山馆壁》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寇准内心的情感和对于生活的思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他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对比,以及离乡背井的痛苦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中的孤馆和古台,营造出一种寂静和孤独的氛围,凸显了作者的内心独处和迟迟不前的心情。大河和白鸟则象征着外界的流动和变化,与作者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离恨如结,乡心渐欲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痛的深刻感受,以及对故乡的思念逐渐减弱的心理状态。这种离愁别绪,使得作者的心境变得复杂而沉重。

最后两句中的山花半寥落,犹在社前开,揭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生命的坚守。虽然花朵已经凋谢,但它们依然在寺庙前开放,传递出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坚持。

总的来说,《书黄山馆壁》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和内心情感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山花的寓意,也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生命的坚守。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残日住孤馆,迟迟行古台。
大河连野去,白鸟背城来。
离恨浑如结,乡心渐欲灰。
山花半寥落,犹在社前开。

中文译文:
夕阳照在孤寂的馆舍,我缓缓行走在古老的台阶上。
大河连绵地流向远野,白鸟背负着城市的喧嚣飞来。
离别之痛像结一般纠缠,对故乡的思念逐渐褪色。
山上的花朵半凋零,依然在寺庙前绽放。

诗意和赏析:
《书黄山馆壁》是寇准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黄山的孤寂之感,以及对故乡和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残日住孤馆,迟迟行古台”表达了作者在黄山馆舍中度过余晖时光的孤独感,以及他缓缓行走在古老台阶上的情景。这种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大河连野去,白鸟背城来”通过景物的对比,突出了自然与城市、野外与人文的对立。大河流淌向远方的野外,而白鸟却从城市中飞来。这种对比凸显了作者内心对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观察和感叹。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离愁别绪。他描述了离别之痛如同一根纠结不解的结,对故乡的思念逐渐变得冷淡。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离乡背井之苦和逐渐淡漠的心情。

最后两句“山花半寥落,犹在社前开”描绘了山上的花朵,虽然已经凋谢落寞,但仍然在寺庙前绽放。这句话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生命的坚守。即使花朵已经凋零,但它们依然在寺庙前绽放,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生命的坚守。

总体而言,寇准的《书黄山馆壁》通过对孤寂、离别和困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恋。同时,他通过山花的描写,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对生命的坚守。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作者介绍

寇准(九六二~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移大名府成安县。累迁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四年,罢知青州。五年,拜参知政事。至道二年(九九六),罢知邓州。真宗即位,迁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咸平六年(一○○三),迁兵部侍郎,爲三司使。景德元年(一○○四),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同年冬,契丹攻宋,准力谏真宗亲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阳),迫成和议,是爲“澶渊之盟”。三年罢相,爲刑部尚书,知陕州。后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復拜同平章事、枢密使。八年罢。天禧三年(一○一九),又授同平章事,充景灵宫使。四年六月,坐与周怀政谋请太子监国、禁皇后预政、奉真宗爲太上皇事,罢相,封莱国公,寻贬道州司马。干兴元年(一○二二),再贬雷州司户参军。仁宗天圣元年,以疾卒于雷州,年六十二。后十一年,诏復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又赐謚忠愍。有《忠愍公诗集》三卷,集前附有孙汴所撰神道碑。《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寇准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嘉靖间蒋鏊刻《忠愍公诗集》三卷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间吴调元辨义堂刊《寇忠愍公诗集》三卷本(简称吴本),清初《两宋名贤小集》钞本所收《寇莱公集》七卷本(简称集本)。採录清鲍廷博校记(简称鲍校)、劳权校记(简称劳校)、近人傅增湘校记(简称傅校)、张元济校记(简称张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彭元瑞知圣道斋钞本、李文田跋钞本,俱系出自蒋本、吴本,然四库本补了各本残缺的文字,少数异文有参考价值,故亦出校记注明。另辑得集外诗十五首,编爲卷四。《宋诗纪事》所收《春恨》一首,系唐人来鹄所作,今归诸附录。

诗词推荐

画角吹残晓月明,官船挝鼓发彭城。山峰北去青如染,河水东来势若倾。两岸菰蒲天共远,几家村落屋初成。长歌激烈空怀古,亚父墙头草又生。

款段余生谢伏波,咏归心事竟云何。藕花又趁榴花发,诗债仍兼酒债多。击壤先生黄色论,卖薪老子翠微歌。吾侪胸次元相似,谁道金章胜钓蓑。

日澹霜明雨意悭,枫林稻陇褧衣斑。小楼触目秋容好,得似萧晨起看山。

共有烟霞疾,襟期江海分。故人年老别,寒雨夜深闻。地肺潜通岳,峨眉秀拂云。何时负笈去,稽首五千文。

长沙事可悲,普掾罪谁知。千载人空尽,一家冤不移。吟寒应齿落,才峭自名垂。地远山重叠,难传相忆词。

满头华发向人垂,长逝音容迥莫追。先垄每怀风木夜,画堂无复彩衣时。停车遥望孤云影,翘首惊看吊鹤悲。独有贤人崇孝义,伤心共咏蓼莪诗。

隆然新堂,治所中间。江岭环匝,州瘠以寒。吾氓蚩蚩,吏有夺欺。侯登新堂,来辑来绥。新堂隆然,侯远近望。力纾吾氓,俾获其仰。瘠吾与食,寒吾与纩。导尔嬉娱,废尔凄怅。堂富众产,左右后前。沼魴屿鸟,春棠夏莲。莫莫者葛,荫五亩馀。尔动尔植,其宁尔居。侯讌新堂,宾僚接

含香五字客,尚齿十年兄。旧奏梁园赋,新题汉柱名。出驱星使传,入佐地官征。献可方前笏,分忧又抗旌。富饶今泽国,佳丽古台城。错节投刀释,颓纲揽辔清,沃心期密启,衔尾待香秔。处处江山秀,行春莫计程。

与君暮从栖岩东,有泉锵然发深谷。人言祥符行幸城无水,跨野疏泉此山足。后来修废吴与李,谁其记者江休复。我欲重铭章圣功,借君巨笔錾寒玉。

幕府文书日日同,愧无长策议平戎。但惊蓬鬓看双白,不觉花枝已半红。宦意蹉跎侵晚景,客愁散漫逐春风。古人枉说从军乐,兴在江湖短艇中。

慧眼舒光无不见。尘中一一藏经卷。闻说大千摊已遍。门方便。法轮尽向毫端转。月挂烛笼知再见。西方可履休回盼。要与老岑同掣电。酬所愿。欣逢十二观音面。

新声不及郁轮袍,空拨皮弦挂锦绦。独向月明弹一曲,白头双泪落秋涛。

石侯守铜鞮,暑居念烦愀。营基切城角,列礎出树杪。窗横四野外,转目可俱了。长风落霄极,万里吹缥缈。主人白羽扇,日日上清晓。琴樽啸佳侣,以乐军事少。晴烟抹阛阓,暮角送禽鸟。语客莫遽归,前林月将皎。

地何产楠与速,吾何畜豕与犊。豕犊盈盘吏反嗔,楠速穷年束不足。但愿黄金满粤南,宁使黎田不盈粟。粤南金多吏不索,黎田粟少人未哭。刻箭为约安得销,岁岁生当剥吾肉。负戈因拚一命偿,嗟嗟黎人谁尔牧?皇章惠尔非尔毒。

碧落远澄澄,青山路可升。身轻疑易蹋,步独觉难凭。逦迤排将近,回翔势渐登。上宁愁屈曲,高更喜超腾。江树遥分蔼,山岚宛若凝。赤城容许到,敢惮百千层。

寄语同参人,切忌随他转。若向句中寻,相逢不识面。

斯道今犹古,相望百载间。孤忠如白日,遗像对青山。寂寞吾儒事,崎岖世路艰。圣朝仁脉在,先后惨生还。

灯火迫新凉,志士功名重。十年窗下愁,会见金莲宠。

滕翁只道老非才,不料穷冬雪壮哉。拟拨寒蔬寻早韭,试寻玉树索寒梅。孤汀错认鹚为鹭,四野偏宜牟与来。闻说广鞮西北走,将军已自播州回。

海岛丘刘谭马。因师各弃荣华。逍遥自在乐无涯。休论高高下下。不会琴棋书画。些儿营运无差。眠云卧月饮流霞。醉后惺惺洒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