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对月

一片瑶光万里开,停杯追忆谪仙才。
寻常明月不易见,如此中秋能几来。
零落故人非白社,登临何地不瑶台。
欲招黄鹤临风去,为问霓裳安在哉。

作品评述

《中秋对月》是宋代文人史嵩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我给出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片瑶光万里开,
停杯追忆谪仙才。
寻常明月不易见,
如此中秋能几来。
零落故人非白社,
登临何地不瑶台。
欲招黄鹤临风去,
为问霓裳安在哉。

诗意和赏析:
《中秋对月》以中秋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幸福的向往。

诗的首句 “一片瑶光万里开” 描绘了明亮的月光辉映下的美丽景象,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也隐喻了情感的高涨。停杯追忆谪仙才”,诗人停止手中的杯盏,追忆自己的仙才之路。谪仙才指的是诗人自认为自己在仙人的境地已升华,已经脱离凡尘。

接下来,诗人提到寻常明月不易见,强调自己能够在中秋之夜欣赏到如此美丽的月光是何等的难得。诗人之所以用“如此中秋能几来”,是再次表达他对这美好时刻的珍视和回味。

接着,诗人提到了“零落故人非白社”,白社是一个古代仙山的名称,故人们已经离去,散落在各个地方,与这个名胜之地分隔。而“登临何地不瑶台”则是说不管身处何地,只要抬头仰望明月,都能够进入祥和的仙境,感受到“瑶台”的美妙。

最后的两句 “欲招黄鹤临风去,为问霓裳安在哉”表达了诗人对与自然媲美的黄鹤的向往,以及对霓裳(传说中仙女佩戴的彩云裳)的寻觅。这两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自己希望成为仙人的愿望和思索。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景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回忆,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诗词推荐

凤城鱼钥晓开银,国子先生领缙绅。山水光中金凿落,芙蕖香里葛头巾。

执籥持羽初终曲,朱干玉戚始分行。七德九功咸已畅,明灵降福具穰穰。

花日浅明牖,竹风低度墙。举头空弱絮,转盼堕危芳。兴遣恁毛颖,愁消赖羽觞。阴阴繁夏木,故里耿难忘。

八十仍逾四,迟留未告行。筮言灾退散,医贺脉和平。耕牧犹能力,痴顽每自惊。所嗟经学废,心媿济南生。

霜筠万个绕龙孙,中有茅檐据小村。疏处只容猿鹤过,喜无俗客敢登门。

冬至长于岁。

纵辔不嫌远,逢山犹一登。夕阳波渺渺,残雪塔层层。折竹横遮道,饥乌下涿冰。欲归还小驻,倚杖对崚嶒。

二年羁旅越人吟,乞得东南病更侵。殇子未安庄氏义,寿亲还慰鲁侯心。鲜鲜细菊霜前蕊,漠漠疏桐日下阴。浊酒一杯秋满眼,可怜同意不同斟。

十首诗成尽可怜,怜他只影小窗前。也知岭外归来客,独宿松间十七年。

晓读云水静,夜吟山月高。焉能履虎尾,岂用学牛刀。 ——宁茵但得居林啸,焉能当路蹲。渡河何所适,终是怯刘琨。 ——斑寅无非悲甯戚,终是怯庖丁。若遇龚为守,蹄涔向北溟。 ——斑特

田家宜伏腊,岁晏子言归。石路雪初下,荒村鸡共飞。东原多烟火,北涧隐寒晖。满酌野人酒,倦闻邻女机。胡为困樵采,几日罢朝衣。

烽火连诸郡,旌旗转百蛮。野莺先客至,江雁及春还。吴楚青天迥,潇湘白日闲。登临慰怀抱,况复近乡关。

怒则乖天和,喜亦伤大雅。喜怒同使臣,胸臆若传舍。来去本无端,不乘车与马。一气自起灭,万形非真假。十年会此理,欲辩言愈寡。中心久藏之,当告知音者。

前时临别语堪哀,后会无期首重回。我有巾山缘未继,半年两度入城来。

曹溪旧弟子,何缘住此山。世有征战事,心将流水闲。扫林驱虎出,宴坐一林间。藩守宁为重,拥骑造云关。

年小灵童,出家学道,师言侧耳须听。清晨早起,扫地莫扬尘。梳洗身边洁净,然后刷釜拈盆。厨房内,油盐米面,休得费半毫分。客来须接待,行须缓步,语要低声。守清贫寂淡,莫恋浮荣。遇晚端身正坐,心清净、满目光生。休改变,天长地久,自有好前程。

风日催荷作老香,便将新句责胡床。重山抱屋临幽爽,四月边湖纳晚凉。扇景不惊蛙黾坐,槃餐还爱笋蔬长。佳宾壮论能投俗,归路谁怜鬓雪光。

秋潭看月还,片雨千山冥。独有钵中龙,蜿蜒伴僧定。

豪杰消磨叹五陵,发冲乌帽气填膺。眼前不是无豪杰,身后何须论废兴。当道有蛇魂己断,渡江无马谶难凭。可怜一片中原地,虎啸龙腾几战争。

松月流光精,照我双瞳青。千里共徘徊,两情正交并。取琴弹《别鹤》,弦寒不成声。谁知扬州地,亦隔牛女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