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临为官

唐临为万泉丞。
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
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
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何以活人,请出之。
”令惧其逸,不许。
唐临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
”令因请假归乡。
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
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
临由是知名。

作品评述

唐临为官翻译及注释

翻译
  唐临是万泉县令的下属官员。县监狱里关押着十几个囚犯,都是因为没缴租税而被关押的。当时恰好赶上了晚春时节,雨水及时,正是耕种的好时候。唐临禀报县令:“囚犯也有妻子和儿女,不劳作怎么让他们生活,请把他们放出来。”县令害怕他们被放出后逃跑,不准许。唐临说:“大人如果有所怀疑,我一个人承担全部罪名。”县令就请假回乡。唐临于是将囚犯全都召集起来让他们回家耕种,并且和他们约定:春种结束,都要回到监狱里去。囚犯们感激唐临的恩情,到春种结束时全部集中在县的监狱里了。唐临由于这件事出名了。

注释
1、会:适逢(正赶上)
2、白:报告
3、逸:逃跑
4、悉:都
5、丞:县令的属官
6、稼穑:田间劳作,这里指种庄稼
7、毕:结束/全,都
8、系:关押
9、为:担任
10、皆:都
11、耕:耕作
12、活:使……活下来
13、由是:从此以后
14、许:允许,答应
15、万泉:古县名
16、明公:对县令的尊称
17、当:通“挡”,抵挡
18、何以:凭借什么(以,凭借)
19、之:代词,代囚犯
20、所:监狱
21、毕:全部,都
22、出:让...离开
23、雨:下雨

作者介绍

刘昫(887年—946年),字耀远,中国五代时涿州归义(今属河北)人,后晋政治家。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后晋时,官至司空、平章事。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年)招撰《唐书》(《旧唐书》)200卷。实为赵莹诸人所作。

刘昫的贡献

  刘昫明宗时为端明殿学士,不久拜相,兼判三司,当政期间,曾改革财政弊端。后晋时,受封为谯国公,后唐、后晋两朝,都奉命监修国史,开运二年(945年)领衔上《唐书》二百卷,即《旧唐书》。

  刘昫领衔编写的《旧唐书》在如实保存史料方面,有着它巨大的功劳。在刘昫领衔编写的《旧唐书》里,保存了唐朝的第一手史料。唐朝三百年历史中,屡经战乱,尤其是安史之乱和唐末军阀混战,致使“向时遗籍,尺简无存”。幸而有肃宗时韦述编纂的国史,到后晋时,便成为修撰唐史的主要依据,肃宗以后,史料留存更少。特别是唐武宗以后的宣、懿、僖、昭、哀五代,连“实录”也都没有存下,只因有张昭远和贾纬等人在“丧乱之际”,杂采各家传闻和小说编出的《唐年补录》和《唐末三朝闻见录》诸书,使史实略有所补。编撰《旧唐书》时离唐亡仅三十多年,许多史料直接从唐人得来。《旧唐书》使这些难得的史料保存了下来。这是它的一大好处。例如某些传里的“今上践祚”、“上即位”、“上初嗣位”等语句,便明显是从当时国史和实录直录下来的痕迹。唯其直录当时人的记录,史料价值就尤其可贵。有些列传,还采用了唐朝当时人写的“行状”、“家传”。这些家传,常常是唐代的名家所书,不仅如实保留了史料,而且在文笔上也很有特色。赵翼《廿二史札记》评论说,《旧唐书》中的《封常清传》,“郁勃悲凉”,“千载下犹有生气”;裴垍所写的《郭子仪传》,“首尾整洁,无一酿词,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于文学也”。《旧唐书》的纪传里,还大段大段地引录唐朝君臣的诏令、手札、奏章,这些原始资料后来有的已荡然无存,却赖《旧唐书》的收录而得以保留。正由于《旧唐书》有上述这些长处,司马光等在修《资治通鉴》时,隋唐部分便大量采用了其中的材料。另一方面,唐朝是中国一个强盛的朝代,多民族统一国家有所发展。在《旧唐书》里记录了大量的中国少数民族的史料,以及他们和中原的唐王朝相互交往的亲密关系。比如,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婚姻的记实,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迹,,以及突厥、回纥、吐蕃、契丹等北方、西北、东北、西南许多民族的历史记录,都在《旧唐书》里有较多的记载。在唐朝和邻国日本、朝鲜、印度的关系史方面,《旧唐书》记载也较为详细。其分量比起别的同类正史来要多得多,史实也较可靠。

  刘昫领衔编写的《旧唐书》在研究中国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方面。也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史书。关于唐朝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都有比较翔实的记载,给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尤为可贵的,是《旧唐书》的志里,保存了内容相当丰富的中国科技史的资料。在《历志》和《天文志》里,有著名天文历法家李淳风和僧一行制定的《麟德历》和《大衍历》的比较完整的内容。《五行志》一卷,列举各地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还有不少反映民生困苦、工商业状况和国内外交通方面的资料。

  《地理志》四卷,记载了全国边防镇戍的分布和兵马人数,并以天宝十一载(752)疆域为准,分道叙述了各地州县设置和户口等情况。《职官志》三卷,不少文字是照抄《唐六典》,并记载了代宗永泰二年(766)时官品的变革。《舆服志》一卷,记载唐代帝、后、王、妃以及百官按品级规定的车舆、衣冠、服饰制度,用以区别贵贱士庶,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经籍志》二卷,以开元盛世为准,记录了经、史、子、集四部的存书。志序还扼要叙述了安史之乱后直至后梁迁洛期间国家书籍的残损情况。

  《食货志》二卷,比较集中地记载了唐代田制、赋役、钱币、盐法、漕运、仓库乃至杂税、榷酤等有关经济史资料。《刑法志》一卷,记载了唐代法典律、令、格、式(见律令格式)的制订过程,并有关于执行情况的概略叙述。《旧唐书》诸志集中了不少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但也存在着错讹和重大遗漏。在《贾耽传》里记录了他所着作的《陇右山南图》和《海内华夷图》等地理学上极为珍贵的资料,这是中外地理学家研究古地理学的难得的记录。但《旧唐书》的缺点也很明显。因为它出自乱世,又出自众手,成书迅速,因此不免有些粗率。有时转抄的痕迹也很明显,甚至一件公文,在纪和传里同时抄进,造成了不应有的芜杂。因为编史队伍的不稳定以及互不通气,竟至出现某些人物同时并列两传的情况,如《杨朝晟传》就同时列在卷一百二十二和卷一百四十四两处;《王求礼传》和《丘神绩传》也有类似情况。

诗词推荐

万辔冬珑凤阙西,病兴重喜趁朝闺。初霞稍上岩廊戟,落月催传卫士鸡。温树未凋风力薄,仙杯已满露华低。明光一对清光罢,昏目犹惭眩转迷。

文言文

幽居敢谓谢玄晖,茅舍萧条自掩扉。岁月独怜青竹杖,水云元傍苍苔矶。沙昏宿鹭愁饥立,草腐新萤学暗飞。往事十年俱莫问,泪痕唯有旧牛衣。

文言文

壁间飒飒松涛起,□□□□□水冽。呼灯始见王右丞,毫毛矜贵逞奇杰。挥洒冬山书屋图,岩壑幽楼坐高哲。数笔萧瑟天貌寒,不尽枯枝不尽雪。高崖崛曲形凄肃,驱禽逐兽但松竹,傍有一水白於峰,千顷奔茫日难昱。绢外似觉风惨激,大江尽断船相逐。室中之人淡如菊,长年手携一卷读。

文言文

人语嘲喧晚吹凉,万窗灯火转河塘。两行碧柳笼官渡,一簇红楼压女墙。何处采菱闻度曲,谁家拜月认飘香。轻裘骏马慵穿市,困倚蒲团入睡乡。

文言文

雨过山村六月凉,田田流水稻花香。松边一石平如榻,坐听风蝉送夕阳。

文言文

未生之前,不知其然。既生之后,乃知有天。有天而来,止物之性。君子践形,小人轻命。

文言文

过淮山渐好,松桧亦苍然。霭霭藏孤寺,冷冷出细泉。故人真吏隐,小槛带岩偏。却望临淮市,东风语笑传。

文言文

乐事信难逢。莫放匆匆。飞红撩乱减春容。临水不禁频送客,风袖龙钟。小阁画堂东。绮绣相重。尊前谁唱夏云峰。醒后欲寻溪上路,烟水无穷。

文言文

北风洶洶应嘉平,点滴檐间雨未晴。病骨可堪寒栗烈,老怀仍怯岁峥嵘。汤婆漫许登禅榻,黄你无因伴短檠。清绝夜阑愁不寐,拥衾龟息待窗明。

文言文

秋夜永,月影上阑干。客枕梦回燕塞冷,角声吹彻五更寒。无语翠眉攒。天渐晚,把酒泪先弹。塞北江南千万里,别君容易见君难。何处是长安。

文言文

不须更问旁人,劝君自拂青铜照。幅巾短褐,有些野逸,有些村拗。两度呼来,也曾批敕,也曾还诏。笑先生此手,今堪何用,苔矶上、堪垂钓。白雪新腔高妙。把侬家、调疏称道。六韬未试,抑诗未作,如何归老。玉带金貂,星儿快活,天来烦恼。待自笺年甲,缴还官职,换山翁号李建勋

文言文

纵酒由来不爱身,吟诗对局总伤神。若教此事浑抛却,枉作山林解绶人。

文言文

钦永早患失,光禹晚志得。飘风一鸿毛,何能盎人国。已重物乃轻,此理要深识。方寸浩然气,天地吾其塞。

文言文

帝所三江带五湖,古来修贡有淮鱼。上方无复蠙珠事,玉食光辉却要渠。

文言文

我晚惭初学,公才又壮年。同盟觉山寺,共饮玉溪泉。薄宦身常隔,高怀骨易仙。伤心风作恶,不助过湖船。

文言文

汲井辘轳鸣,寒泉碧瓮盛。欲为三伏美,方俟十旬清。梦忆黄公舍,徒闻韦氏名。熟时梅杏小,独饮效渊明。

文言文

闲居是念随云散。琴帘底、却自平生心满。百二十年期,笑道今才半。一味齑盐清得瘦,婉娩似、梅花香晚。相伴。老霜松宁耐,溪山寒惯。探借十日前春,小杯盘、也做寿筵模范。绕膝舞斑衣,有酒从他劝。但任真来浑是处,梦不到、笙歌瑶燕。双健。任旁人播尽,风流眉案。

文言文

四十已云老,况逢忧窘余。且抽持板手,却展小年书。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闻流宁叹吒,待俗不亲疏。遇事知裁剪,操心识卷舒。还称二千石,于我意如何?

文言文

衰鬓已凋渊岳,便腹顿减边韶。陋姝何必丰脸,烂饭须要长腰。

文言文

盛德惟木,勾芒御神。沂贷淮海,厥功在民。爰熙坛坎,主对庶神。于以歆格,灵贻具臻。

文言文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