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夜与朱都二子酌月承天寺二首

蓝若延佳赏,蕙肴留好宾。
共听联袂曲,不见折香人。
僧扫苔间坐,云生头上巾。
石床浑失寐,清照一吟身。
¤

作品评述

《十六夜与朱都二子酌月承天寺二首》是明代陆采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蓝若延佳赏,
蕙肴留好宾。
共听联袂曲,
不见折香人。
僧扫苔间坐,
云生头上巾。
石床浑失寐,
清照一吟身。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月夜中的场景,主要以诗人和两位名为朱都的子弟共饮赏月为主题。诗人与朱都子弟共赏月,品味着月下的美景,并享受蓝色的夜晚延续下去。他们共同聆听着悠扬的音乐,但却不见到那折香人的身影,或许是因为她正在隐匿于月光之中。僧人在苔藓上坐下,头上盘绕云雾般的头巾,静静地享受这宁静的夜晚。诗人躺在石床上,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沉思,明月的清辉照耀着他的一身,激发出他吟唱的欲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月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与朱都子弟的赏月情景,展示了一个宁静、神秘而美好的夜晚。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如蓝色的夜晚、云雾般的头巾和明月的清照,给人一种宁静、幽雅的感觉。诗人通过与朱都子弟共赏月,暗示了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和共鸣。然而,诗中提及的折香人未现身,给人以一种神秘的感觉,使整个情景更加富有诗意和想象力。最后,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陷入了沉思,吟唱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这种内省的氛围进一步凸显了整首诗的意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月夜中的景象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神秘而美丽的意境,同时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它通过丰富的意象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禅意的艺术享受。

诗词推荐

乱蛬号蝉孰赏音,汝吟岂似我能吟。风声雨气凉秋夜,世故时情病客心。烂醉无求甘老死,菊老有约合山林。一庵异日归何处,万叠寒云未觉深。

赫赫艺祖,受命高穹。威加海外,化浃区中。发祥宗祐,锡祐眇中。钦承积德,动翼精衷。

武节遵时训,神镳御素秋。天风扫阊阖,星气射旄头。士肃先庚令,民欢载路讴。雷车翻蔺石,蝱矢裂熊侯。旍首疏千队,金声勒万驺。较能观树槊,超力赏亭楼。爽氯生威武,皇欢入宴羞。垂绅参注靺,凯乐间鸣球。云梦谁夸猎,岐阳枉议蒐。

歌鼓燕赵儿,魏姝弄鸣丝。粉色艳日彩,舞袖拂花枝。把酒顾美人,请歌邯郸词。清筝何缭绕,度曲绿云垂。平原君安在,科斗生古池。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我辈不作乐,但为后代悲。

风暖晨光寂寂,月明夜气沈沈。山间林下步轻阴。花柳飞绵布锦。酒病向谁能遣,春愁惟我难禁。尊前一曲断肠声。梦破晓窗_枕。

梅梢弄粉做新晴,积雪残云没一星。只把眼前春事卜,麦坡已作佛头青。

天运自消息,诗人诗平章。何花春不红,何草冬不黄。

恩予琳宫庇病身,闲中得近酒杯频。偶成五老追前会,仍喜三公作主宾。欢兴到来歌自发,吝情消尽语皆真。时人不用惊疏放,同是义皇以上人。

昔闻鱼可羡,今见鱼可愧。邂逅临池处,潇洒出尘意。秋风八月起江湖,水染绀碧霞绮疏。悠然掉尾波间去,须信人生不及鱼。

细如毛发绿毵毵,寂寞无人共岁寒。万壑千岩风雨面,却宜六月坐中看。

故乡未解识清容,却在金陵阙下逢。中禁曾分斋钵饭,上方时叩讲筵钟。一帆细雨迢迢浦,半塔斜阳霭霭峰。相送师归忽多感,飞云亦恋旧依松。

惊风吹起塞鸿群,半拂平沙半入云。为问昭君月下听,何如苏武雪中闻。

僧榻书廊卧夕曛,兴来吟啸每过君。梅残烛烬疏窗雨,雪沍香浓小閤云。茶作松风先破睡,墨添山气待微醺。自从一别莲花府,月下笳箫忆共闻。

门人唯诺亦寻常,彼此如何较短长。自是旁人不曾识,指为鸣凤在朝阳。

枌社过从久,新知尽不如。素心非必仕,此别遂成疎。清苦辞藜藿,寒暄慎起居。川途修复阻,相忆眇愁予。

暗雨收梅,晴波摇柳,万顷水精宫冷。桥森画栋,岸列红楼,两岸翠帘交映。天上行舟,鉴中开户,人在蕊珠仙境。况吟烟啸月,弹丝吹竹,太平歌咏。人尽说、铜虎分贤,银潢储秀,巩固行都藩屏。棠阴散暑,鼎篆凝香,永日一庭虚静。红袖持觞,彩笺挥翰,适意酒豪诗俊。看飞云丹诏,

七十年来乐太平,白头父子事春耕。因思世事悲身事,更听风声杂雨声。四海故人强半死,一襟清泪对谁倾?新春要觅烧丹处,不住青城住赤城。

诗书读罢问耕牛,等得时来死便休。一带空村无润屋,聊因社肉作中秋。

公以好古兼博识,固宜著声于翰墨。予观此帖,实在京师之定力,是时盖初扫元佑之迹。

不识桃花过一年,已甘无分牡丹边。开园肯剪夜栏雨,抱瓮亟分山涧泉。书室乍惊春富贵,草庐谁结酒因缘。如闻花贡今成例,独未时情也自贤。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