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书

秋为枣多暑,天因禾未霜。
吁嗟尔凶虏,宜亦畏皇纲。

作品评述

《秋书》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并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皇纲的敬畏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秋天来临,枣树结果累累,但天空中的霜还未降临到禾苗上。唉,哀叹啊,你这凶恶的虏寇,也应该畏惧皇纲的威严。

诗词的诗意是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枣树多果实的景象暗示着丰收的季节,但禾苗上还未出现霜,这暗示着秋天的初至,国家的安危仍然未定。作者通过呼唤凶恶的虏寇,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并强调了对皇纲的敬畏之情。皇纲代表着国家的法纪和秩序,作者希望凶恶的虏寇能够敬畏皇纲,不敢侵犯国家的安宁。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皇纲的敬畏之情。它展现了晁说之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秩序的重视。

作者介绍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抛却长竿卷却丝,手持蓑笠献新诗。临川太守清如镜,不是渔人下钓时。

世事莫寻思。待说来、天也应悲。百年已是中年后,西州垂泪,东山携手,几个斜晖。也莫苦吟诗。苦吟诗、待有谁知。多□不是无才气,文时不遇。武时不遇,更说今时。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斗醲干酿酒,夸妙细吟诗。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岐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叶落槐亭院,冰生

出峡朝天第一州,使君重敞最高楼。蜀江雪浪初平处,楚国金城欲尽头。

美禄与贤人,相逢自可亲。愿将花柳月,尽赏醉乡春。

巳旱何秋雨,无禾始水声。病民岂天意,致此定谁生。汤爪宁须翦,桑羊可缓烹。小儒空自叹,得到凤凰城。

循善无疑报自天,一身耆艾子孙蕃。好将姓字闻朝著,旌市居为孝弟村。

晓向潭上行,夕就潭边宿。清冷无波澜,潎潎鱼相逐。钓翁坐不起,见我往来熟。

残暑犹拖尾,新凉恰打头。酒方屯鲁郡,舞已彻伊州。

胆瓶温水。一握春如洗。斗帐怯寒呼不起。娇滴粉云香里。谁教浅笑轻颦。恰如镜里传神。不用瑶天雪月,眼前琼树常新。

不管髼鬆雪满颠,笔床茶灶度年年。穷愁博得长清健,多折梅花供老天。

俗情向者未全忘,洗以萦帘一缕香。得失故应常浩浩,是非正可付苍苍。残蝉不断知秋近,双燕归来伴昼长。谁识龟堂新力量,东家却笑接舆狂。

富贵日厌意,志愿男子多。饥寒一身赘,奈此两臂何。有子立参肩,於人犹负痾。食菜色染颜,肘露枯树柯。柴门旷宾至如归从,汝往张雀罗。不粒尚犹可,无酒伤天和。半世友孙生,斗禄才免薖。割腹送名酒,一饮衰颊酡。弱子知有酒,走戏如投梭。铁也未抵醉,阿林先缓歌。环守独脚锉

襟袖从前相向开,倡酬于此未多陪。身更宠辱谈弥胜,路别东西意自哀。隐几忘言终不近,白头青简两相催。孰知衰老难为别,声问应须续续来。

缥渺神仙云雾窗。说与苏州,未断人肠。带湖烟月堕苍茫。唤醒嫦娥,春笋纤长。马上琵琶半额妆。拨尽相思,十二巫阳。疏□清梦入潇湘。佩玉鸣鸾,吹下天香。

晓雨洗新妆,艳艳惊衰眼。不趁东风取次开,待得清霜晚曲港照回流,影乱微波浅。作态低昂好自持,水阔烟波远。

雨师云将莫论功,天意元因圣德通。不但水生苗厌厌,也应土润黍芃芃。田间老稚交相语,秋后仓箱定不空。绛帐先生妙言语,请歌嘉定比元丰。

红纷团枝一万重,当年独自费东风。若为报答春无赖,付与笙歌鼎沸中。

璧月尘昏琼树秋,无从百媚一回眸。荼醾香度梅妆冷,鹦鹉声低玉笛幽。唾背但能知祸水,逢春且莫上迷楼。归来安守文盐女,不宠无惊共白头。

春红树树或丛丛,一一托根尘土中。不道独清冰氏子,炎天玉立水晶宫。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