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春晚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作品评述

清平乐·春晚翻译及注释

翻译
怎么也未能把春天留住,白白地让黄莺唱个不停。满地都是脏污的红锦落花,是昨夜一场风雨的侵凌。
小怜姑娘刚刚弹起琵琶,拂晓她思绪万千萦绕天庭。看那不肯进入豪门大户的杨花,自由自在地漫舞春风。

注释
⑴清平乐(yuè):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
⑵宫锦:宫廷监制并特有的锦缎。这里喻指落花。
⑶“满地”“昨夜”二句:应作倒装理解。
⑷小怜:北齐后主淑妃冯小怜,善弹琵琶。这里借指弹琵琶的歌女。
⑸杨花:一作“梨花”。

清平乐·春晚赏析

  古来伤春愁秋的诗词多得不可胜数。这类被人嚼烂了的题材,却是历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感到老一套,相反,永远有新鲜之感。王安国这首《清平乐》就是这样的好词。

  词题为《春晚》,顾名思义是写残春景象。“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作者一起笔就写由于“昨夜雨疏风骤”,南园已满地残红了。词人面对这万花凋谢的景象,自然不胜伤感。此时耳边传来了黄莺儿不停的啼唱,于是,他仿佛感觉到多情的莺儿也正为落花发愁,苦劝春天不要归去呢。“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好像词人叹息。写莺语的“费尽”,实是衬托出词人的失落感,因为花开花谢,春去秋来,是自然规律与莺儿无关。妙词人赋予禽鸟以人的感情,不直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而又饶有韵味。

  此词交叉地写听觉与视觉的感受,从音响与色彩两个方面勾勒出一幅残败的暮春图画。开头从听莺声写起,转而便诉诸视觉。一夜风雨过后,园花凋谢,残红败蕊,满地飘零,狼藉不堪。百花盛开时,灿烂本如宫锦,可惜此时给糟塌得不成样子了!“满地残红”自是残春时节的典型景色,比之美好宫锦之被污损,词人痛惜之情可见。
  
  下面又从视觉转到听觉上来:正当词人目睹这如花似锦的春天匆匆消逝,心中无限惆怅之时,仿佛从远处传来歌女小怜之辈弹奏琵琶的声音,“弦弦掩抑声声思”,那弦弦声声正是惜春惜花之情。小怜,即北齐后主高纬宠幸的冯淑妃,因她“慧黠能弹琵琶”,后代诗人常用以借指歌女。此词中“小怜初上琵琶”,是从李驾《冯小怜》诗“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句化出。这琶琶之声哀婉动人,当此即将逝去的春宵,有多少闺中佳人长夜不眠,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飞越千里关山,追寻天涯游子。这里,作者抒写的是由春天的匆匆归去而引起的年华虚度之感,隐隐寄托着一种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悲慨。

  最后,词人写到眼前触目皆是的杨花——这一暮春特有的风光:只见那如雪的飞花飘扬,是那样的自由自,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伤春、惜春、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情怀,寄寓了作者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融情于景,写景中融进了自己的生活,写出了自己的性情与风骨,堪称一首出类拔萃的伤春词。

作者介绍

王安国(一○二八~一○七四),字平甫,临川(今属江西)人。安石弟。神宗熙宁初召试,赐进士及第,除武昌军节度推官,西京国子教授。官满,召爲崇文院校书,改秘阁校理。政见与安石不合,吕惠卿爲相时,因与郑侠狱牵连,夺官放归。熙宁七年卒,年四十七。有文集六十卷,已佚。今存《王校理集》(见《两宋名贤小集》)一卷。事见《临川集》卷九一《王平甫墓志》,《宋史》卷三二七有传。王安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爲底本,酌校他书,连同新辑集外诗合编爲一卷

诗词推荐

莫教一片复随波,月底风前许细哦。花与吾人本无负,吾人自负此花多。

宋词

雅道於今久寂寥,规橅君肯到祈如。鲸牙浪阔倾三峡,鹏背云高负九霄。但觅图书供闭户,不忧勋业误题桥。七言起我黄山兴,若第诗功不愧萧。

宋词

精舍仍幽处,深溪冒浅篁。寒声随浪起,翠影共流长。断岸通秋月,虚檐受夏凉。虽无杜陵韵,绝胜赞公房。

宋词

鼎鼎百年内,何由一日闲。衡冠无怒发,揽镜已苍颜。未易桴浮海,应难屐上山。春逢甲子雨,愁听溜潺潺。

宋词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宋词

西坑曾避难,今又一西坑。十有四年梦,两番多事惊。天乎存老息,地亦定前名。何动不关命,怡然心气平。

宋词

幽石生芙蓉,百花惭美色。远笑越溪女,闻芳不可识。

宋词

西塞沿江岛,南陵问驿楼。湖平津济阔,风止客帆收。去去怀前浦,茫茫泛夕流。石逢罗刹碍,山泊敬亭幽。火识梅根冶,烟迷杨叶洲。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

宋词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宋词

故人夙有瓜畦约,走送筠篮百里间。翠{左无右瓦}琼罂才一握,极知风味胜黄斑。

宋词

囊空如客路,屋窄似僧寮。得饭多菰米,烹蔬半药苗。草生初失径,笋放欲干霄。不道弓旌误,虞人自畏招。

宋词

林壑八年闲,吟残山色。无处烟霞不相识。真欢清福,举世谁人曾得。天教分付与,云庄客。万里侯封,九华仙伯。未必情浓似吾适。扁舟风月,好景初无今昔。遐龄原不在,餐松柏。内张文忠公祠。碑额最上层刻张养浩自寿词,草书。下题八分书七聘堂记四字,记文,正书,苏天爵撰。碑

宋词

当年罢会稽,还郡锦为衣。老作龙楼贵,终将凤沼违。英魂游岱去,石椁渡江归。扬子春风恶,南徐过客稀。众帆看屡溺,素舸独如飞。始见中郎孝,松门自有辉。

宋词

层峦稍稍暮云归,乔木森森众鸟依。再踏石花寻去路,画船十只带斜晖。

宋词

凌云见桃万事无,我见杏花心亦如。从此华山图籍上,更添潘阆倒骑驴。

宋词

短褐枯筇老病身,龙锺也复喜新春。已知不解多年住,且作都无一事人。檐角鸟声呼醉梦,室中花气袭衣巾。朝来更有欣然处,一箸山蔬胜八珍。

宋词

自唐中微北方沸,胡马长鸣饮清渭。李公守节陷贼庭,身死骷髅行万里。百年事往谁复省,一丘榛莽无人祭。荒碑半折就磨灭,后人空解传其字。杀身不畏真丈夫,自古时危知烈士。俗书小技何足道,嗟我但欲扬其事。寥寥获麟数千载,末学褒贬多非是。高文大笔谁复作,黜臣饿夫须有待。

宋词

阆仙曾得句,月下自推敲。以此幽闲趣,长为淡泊交。水寒梅照影,霜滑鸟归巢。余亦同怀者,从君结把茅。

宋词

头如衰葆更加霜,身似陈茶不奈汤。春服又陪曾点咏,归心尤美陆生装。山川浮动风云气,草木欣荣日月光。剩种鸡头剥温软,不教无齿愧张苍。

宋词

种玉餐芝术不传,金丹下手更茫然。陶公妙诀吾曾受,但听松风自得仙。

宋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