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禹锡阿咸侨寓百花洲上

萧然穷巷一茅庐,却喜频回长者车。
避地不忘梅福隐,移家还傍伯通居。
春风洲上花犹发,夜月门前柳自疏。
若忆嗣宗长啸处,岂堪回首重踟躇。

作品评述

《寄怀禹锡阿咸侨寓百花洲上》是明代孙七政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萧然穷巷一茅庐,
孤寂的巷子里有一座简陋的茅草屋,
却喜频回长者车。
但是我却喜欢频繁地乘坐长者赐予的马车。

避地不忘梅福隐,
离开家乡却不忘记梅福隐,
移家还傍伯通居。
迁居之后仍靠近伯通的住所。

春风洲上花犹发,
春风吹过洲上,花儿依然盛开,
夜月门前柳自疏。
夜晚的月光下,门前的柳树自由地摇曳。

若忆嗣宗长啸处,
如果回忆起嗣宗长啸的地方,
岂堪回首重踟躇。
怎能回头再次犹豫不决呢。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诗人孙七政在离开家乡后的思乡之情。他住在一个贫穷的巷子里,但却喜欢乘坐长者赐予的马车,这表明他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他离开家乡,但心中始终怀念梅福隐,表现了对故乡的深情和留恋。他移居之后,选择住在伯通的附近,可能是因为伯通是他的朋友或者有某种情感纽带。诗中描绘了春风吹过洲上花儿盛开的景象,以及夜晚月光下门前柳树摇曳的美景,表现了自然的美好和宁静。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嗣宗长啸之地的回忆,但也暗示了不愿回头的决心。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坚定向前的态度。

诗词推荐

今年一尺雪,大盎想春沽。乌帽有何好,青鞋绝世无。老泓元有韵,瘦颍要时呼。跛跛没伎俩,归来真老卢。

出门将何从,中道忽自思。彼怀与尔殊,亦合念子归。乐有诗与书,游有山与陂。谁言竟无从,犹有影自随。

旌廉以廉寡,树碑励贪夫。後人慕前躅,当令德不孤。第无愧屋漏,斯能远苞苴。番禺惟饮水,合浦自还珠。

节节皆匀叶叶疏,相门翻似子猷居。狂根或带移时土,细草应劳种后锄。醒酒韵寒初惬意,出墙梢健已凌虚。不须更用他泉溉,霖雨才收必有余。

东归行路叹贤哉,碧落新除宠上才。白傅林塘传画去,吴王花鸟入诗来。唱酬自有微之在,谈笑应容逸少陪。除此两翁相见外,不知三径为谁开。

有美天姿粹具真,温温玉树气生春。从来孝友闻乡曲,叹息如公有几人。

灵药从来隐圣机,何人得达到玄微,真空入有皆知实,运化功能到者稀。汞里金牙堪可重,炉中白雪共含辉。勿令阴气侵阳位,走作丹砂赫弈飞。

鹊语灯花两太谩,三朝五夜强相驩。打门军将还惊枕,破屋山人起著冠。知巳书从天上落,焚香手把月中看。少陵泛爱虚名句,羡杀寒儒眼不寒。

近来朝野客,无座不谈禅。顾我何为者,逢人独懵然。羡君诗即好,说佛众谁先。只恐前身是,东都白乐天。

旧言山色有无中,今日环观在短蓬。游子不堪归路冷,篙师愁杀裹囊穷。便回溪口风尤急,欲到山头月已东。赢得閒言扰诗社,烦君更语主人公。

骥騄同群鸿雁行,登临端为作重阳。南台二谢风流绝,准拟归来古锦囊。

称此一天风月好,橘香酒熟待君来。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兴浓。

岩石在朱户,风泉当翠楼。始知岘亭赏,难与清晖留。馀景淡将夕,凝岚轻欲收。东山有归志,方接赤松游。

昨暮颠风浪打头,那知今日得安流。元宵不为游人好,细雨先供客子愁。病骨支离妨酒琖,诗仙招唤试灯球。书生薄命多磨折,乐事良辰判却休。

丹青模写费毫端,此景居然两寺间,半岭松阴观鹤憩,一泓雪影照人颜。及时行乐恐无地,何进归休始买山。多谢好风吹妙语,西湖处士棹丹还。

黄奶扶春梦觉来,禅心已堕老黄梅。沾沾桃叶相先发,寂寂梨花未肯开。抱案并无钳纸请,索书时有打门催。人生消得韶华几,两鬓霜根不待栽。

喜说山居胜,兰亭一盼中。松楸今十世,竹帛故三公。念德心何极,幽栖道未穷。吾归访岩壑,鸡黍更谁同。

练练松月明,泫泫花露坠。人道是露水,侬道嫦娥泪。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