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听捣衣

砧杵闻秋夜,裁缝寄远方。
声微渐湿露,响细未经霜。
兰牖唯遮树,风帘不碍凉。
云中望何处,听此断人肠。

作品评述

《秋夜听捣衣》是唐代诗人杨凝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在室内听到外面传来的捣衣声,引发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砧杵闻秋夜”指的是听到捣衣声,砧杵是古代用来敲打布匹的工具。诗人听到这声音,想到了身在远方的裁缝,于是产生了思乡之情。

诗的第二句“裁缝寄远方”说明了裁缝的身影已经远离了诗人,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声微渐湿露,响细未经霜”生动地描绘了捣衣声的细腻和轻柔,诗人通过这种声音感受到了秋夜的潮湿和丝丝凉意,也暗示了秋天的渐渐来临。

接着的两句“兰牖唯遮树,风帘不碍凉”描绘了诗人在室内通过窗户与外面的秋夜相通,感受到那阵微凉的秋风,窗户挡住了视线,但并未阻隔住凉风的流动。

最后两句“云中望何处,听此断人肠”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通过听到捣衣声,他感受到了云中的寂寞和无奈,思念之情更加浓烈。

整首诗以淡雅的语言描绘了秋夜的景致和诗人的情感,通过捣衣声和秋夜的气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远方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的感慨。这首诗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给人一种静谧、凄凉的感觉,展示了唐代诗人细腻的审美情趣和对声音的敏感。

诗词推荐

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绿阴天气闲庭院,卧听黄蜂报晚衙。

倦整摩天翼。笑归来、点画亭台,按行泉石。落落元龙湖海气,更著高楼百尺。收揽尽、水光山色。曾驾飙车蟾宫去,几回批、借月支风敕。斯二者,惯相识。玲珑窗户青红湿。夜深时、寒光爽气,洗清肝膈。似此交游真酒落,判与升堂入室。有万象、来为宾客。不用笙歌轻点涴,看仙翁手

玉泉迢递入昆池,百尺阑干俯碧漪。锦缆双维龙凤舸,雕楹深锁柏松枝。侍臣鸣珮丹枫远,宫女临霞彩袖垂。曾预都人夸盛事,周南今日叹衰迟。

学射山前宿雨收,篮舆咿轧自生愁。得闲何惜倾家酿,渐老真须秉烛游。道废尚书犹乞米,时来校尉亦封侯。自怜白首能豪在,车辙何因遍九州?

明朝从伏末,今日幸秋初。御阁斜阳里,天沟小雨余。风吹尘陌静,月照垩窗虚。一枕三更梦,清凉意自如。

个事全超浩劫前,借功明位不徒然。但能不触亲爷讳,一任冰轮在处圆。

腊尾春头放几枝,风霜雨露总无私。美人遗世应如此,明月前身未可知。照影别开清净相,传神难得性灵诗。万花何苦争先后,独自能香亦有时。

达则经纶隐着书,昔人于此孰亲疏。王通持底答扬素,汾曲先人有敝庐。

仙翁何地不翱翔,底事三游只岳阳。不是朗吟飞过疾,洞庭张乐要迎将。

历阳之南有牛渚,一风微吹万舟阻。华戎蛮蜀古百川,合为大江神所躔。山盘水怒不得泄,到此乃有无穷渊。朱衣乘车作官庥,操制生杀非无权。阴灵秘怪不欲露,毁犀得祸岂偶然。

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公视于庭,师兵翼翼,孔武有力。公适于府,陪卿髦士,罔不就绪。公宴于堂,嘉宾我从。琴瑟鼓鐘,或揳或摐,静好铿锵,万舞有容。

春秋书大水,灾患古所评。去年积行潦,田亩鱼蛙生。今岁谷翔贵,鼎饪无以烹。继亦掇原野,草莱不得萌。剥伐及桑枣,折发连帘甍。谁家有仓囷,指此为兼并。头会复箕敛,劝率以为名。壮强先转徙,羸瘠何经营。天子忧元元,四郊扬使旌。朝暮给饘粥,军廪阙丰盈。殍亡与疫死,颠倒

晚喜貛郎学,前知杜宇声。乃知常处士,不及邵先生。

春色初来,遍拆红芳千万树,流莺粉蝶斗翻飞。恋香枝。劝君莫惜缕金衣。把酒看花须强饮,明朝后日渐离披。惜芳时。

一句举扬宗旨事,法堂上草亦须荒。回头却说人间话,大地山河常放光。光未明,无有佛,三条椽下好商量。岑大虫,岑大虫,澧州水,朗州峰。

云戟曙沈沈,轩墀清且深。家传成栋美,尧宠结茅心。玉佩多依石,油幢亦在林。炉香诸洞暖,殿影众山阴。草奏风生笔,筵开雪满琴。客从龙阙至,僧自虎溪寻。萧洒延清赏,风流会素襟。终朝息尘步,一醉间华簪。

节愍名惊代,浮光孝绝人。宜生克家子,赖有断机亲。勉使方张虏,终能不帝秦。一杯扶上马,孰不为沾巾。

阳丘其高,神祗闰位。既奠劂玉,既奉劂醒。亦有嘉德,克相瑟祀。旨酒载爵,以成熙事。

造适衔杯醑,情来念物华。乔柯寒自籁,荒菊晚犹花。滚滚飘谈麈,焞焞下日车。归驺侵暝鼓,无复避堤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