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

元正享从此日,万物咸新利贞吉。
送旧迎春一夜来,三元为首众情得。
万彙潜臻俱是泰,玄化昭彰天作盖。
气和玉烛调阴阳,磨砻整顿智有代。
智有代,歌刑政,王道恢张千官盛。
任土陈仪四远来,衣佩锵锵言不尽。
拱极之心文与武,乾坤澄滤焕今古。
丹凤来仪见九重,我朝丕运还难遇。
感通玄贶时无比,五谷精华从兹始。
五色高吞日月明,百川尽归朝宗水。

作品评述

《缘识》

朝代:宋代
作者:宋太宗

元正享从此日,
万物咸新利贞吉。
送旧迎春一夜来,
三元为首众情得。

万彙潜臻俱是泰,
玄化昭彰天作盖。
气和玉烛调阴阳,
磨砻整顿智有代。

歌刑政,王道恢张千官盛。
任土陈仪四远来,
衣佩锵锵言不尽。

拱极之心文与武,
乾坤澄滤焕今古。
丹凤来仪见九重,
我朝丕运还难遇。

感通玄贶时无比,
五谷精华从兹始。
五色高吞日月明,
百川尽归朝宗水。

【诗意】
这首诗是宋太宗所写,以元正之日为背景,表达了一种新的开始和美好的预兆。诗中描述了送旧迎新的场景,三元(指元正、元旦和元宵)象征着众人的期盼与喜悦。整个万物在这一天焕然一新,预示着吉祥与繁荣的到来。

诗中提到的“万彙潜臻俱是泰”表达了万物归于和谐、泰顺的状态,玄妙的变化昭示着天意的显现。诗人以气和玉烛调阴阳的意象,象征着调和天地之间的关系,以及智慧和治理的重要性。

诗人歌颂刑政的公正和王道的恢弘,赞美了国家官员的荣誉和辛勤。无论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土地,还是衣着华丽的官员,他们的言辞都无法尽述全部。作者强调了文化和武力并重的治国之道,以及乾坤万物的净化和澄清,展现了当代和古代的辉煌。

最后,诗人以丹凤来仪、九重之景来象征皇帝的威严和国家的繁荣。然而,他也意识到这样的辉煌很难再次出现,同时表达了对时机和机遇的珍视。

整首诗抒发了对时代的感激之情,预示着吉祥与繁荣的到来,以及对智慧、治理和国家荣光的赞美。

【赏析】
《缘识》这首诗以富丽堂皇的语言描绘了宋太宗对新的一年的期许和祝福。通过元正之日的场景和象征,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希望。诗人巧妙地运用意象和象征,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间的治理相结合,展示了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景象。

诗中的描写充满了庄严和雄壮的气息,凭借着对国家和时代的深情表达,使得读者可以感受到宋太宗对国家兴盛和人民幸福的殷切期望。整首诗意蕴深远,赞美了智慧、治理和文化的重要性,为读者带来了一种《缘识》

朝代:宋代
作者:宋太宗

元正之日,万物焕然一新,吉祥繁荣的前兆。
送走旧年,迎接新春,一夜之间,人们欢聚一堂。
三元(元正、元旦和元宵)为首,象征着众人的心情和期待。

万象融合,和谐泰顺,玄妙的变化显现天意。
气象和玉烛互相调和,调整阴阳的平衡,
磨砺整顿,智慧之道代代相传。

歌颂刑政,恢弘王道,千官盛况。
来自四方的土地,华丽衣袍,言语难以尽述。

心怀拱极之志,文治武功兼备,
净化乾坤,澄清历史的繁华。
如凤凰展翅,见证宏伟的九重殿宇,
我们的朝代将迎来辉煌的时运。

感受着深邃玄奥的时机,没有比这更美好的时刻,
五谷精华从此开始,滋养大地。
五彩斑斓的光芒吞噬着日月的光辉,
百川回归朝廷,融入宏伟的江山。

【诗意】
这首诗是宋太宗所作,以元正之日为背景,表达了新的开始和美好兆头。诗中描绘了送旧迎新的场景,三元象征着众人的期待和喜悦。在这一天,万物焕然一新,预示着吉祥和繁荣即将到来。

诗中提到的“万象融合,和谐泰顺”表达了万物归于和谐、顺利的状态,玄妙的变化显现出天意。诗人以气象和玉烛相调和的意象,象征着调整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以及智慧代代相传的意义。

诗人歌颂了刑政的公正和王道的宏大,称赞了国家官员的荣耀和辛勤。无论是来自四方的土地,还是身着华丽衣袍的官员,他们的言语无法尽述其众多的优点和贡献。

诗中强调了文治和武功并重的治国之道,以及净化乾坤、澄清历史的辉煌。最后,诗人以凤凰展翅、九重殿宇的形象象征着皇帝的威严和国家的繁荣。然而,他也意识到这样的辉煌难以再现,同时表达了对时机和机遇的珍视。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代的感激之情,预示着吉祥和繁荣的到来,赞美了智慧、治理和国家荣光。

【赏析】
《缘识》这首诗以庄严雄壮的语言描绘了宋太宗对新年的期许和祝福。通过元正之日的场景和象征,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希望。诗人运用意象和象征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

作者介绍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诗词推荐

玉梅苍竹拥冰壶,中有扬雄宅一区。地占清虚开境界,人从确实作工夫。穷经得趣床横易,体道存心壁画图。格物致知功用在,的传愿继考亭朱。

孟母邻兮陶母宾,祥麟威凤各才名。早持容德嫔天族,谁信艰勤老我生。双鹤蹁跹来吊客,一牛贔屭得佳城。人间毫发有遗恨,五桂才看一桂荣。

坐见风霜百草疏,却怜光景渐消除。萍蓬飘荡三年客,松菊荒凉五亩居。陋巷苍苔封蚁垤,空庭黄叶带虫书。江枫恰似知人意,强学芳菲二月初。

白鹿薪传一代宗,流行直到海之东。何期千载檀香月,也照匡庐洞里风。

秋色清,河影淡,深户烛寒光暗。绡幌碧,锦衾红,博山香炷融更漏咽,蛩鸣切,满院霜华如雪。新月上,薄云收,映帘悬玉钩。烟月寒,秋夜静,漏转金壶初永。罗幕下,绣屏空,灯花结碎红人悄悄,愁无了,思梦不成难晓。长忆得,与郎期,窃香私语时。

鹰使司漏,马使警偷。臧者守杼,获者运牛。彼此职废,空抱主忧。君不见薛恭尹赏各有所,两地一易俱称优。

黄公山下黄鸡秋,持节恤刑曾少休。小人负弩得开道,扫叶张饮林岩幽。相传有石非地产,列仙持来自罗浮。酒酣步出云雨上,南抚方城西嵩丘。林端乃见石空洞,猛兽贔屭踞上头。鸟道兔迒谋挽致,万牛不动五丁愁。道家蓬莱见仙伯,我亦洗湔与清流。探囊赠研颇宜墨,近出黄山非远求。

一枝才放前村雪,一线初开爱日天。潘县风流凡五客,赵园名字亦千年。可无能赋如难弟,恨不曾来有尉仙。待得中兴用循吏,更於此地设离筵。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出处殊涂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远迹出尘表,寓身双树林。如何小子伉,亦有超世心。担书从我游,携手广川阴。云开夏郊绿,景晏青山沉。对榻遇清夜,献诗合雅音。所推苟礼数,于性道岂深。隐拙在冲默,经世昧古今。无为率尔言,可以致华簪。

千门忻应瑞,偏称上楼看。密洒虚窗晓,狂飘大野寒。园深宜竹树,帘卷洽杯盘。已作丰年兆,黎民意尽安。

常思帝里奉交亲,别后光阴屈指频。兰佩却归纶阁下,荆枝犹寄楚江滨。十程山水劳幽梦,满院烟花醉别人。料得此生强健在,会须重赏昔年春。

养家苦,似蜂虔。采花成蜜为谁甜。肯堤防,蛛网粘。修行好,做风虔。舌生津液玉浆甜。溉黄芽,无惹粘。

舟绝寒江冻不潮,萦沙拂柳影翛翛。才从渔浦矶边积,还向樵村竹外飘。扑马忆从年少乐,点袍曾逐侍臣朝。如今独坐吟诗句,茅屋茶烟冷未消。

西湖日日可寻芳,楼上凭栏意未忘。斫取荷花三万朵,作他贫女嫁衣裳。

分手频曾变寒暑,迢迢远意各何如。波涛一阻两乡梦,岁月无过双鲤鱼。吟处落花藏笔砚,睡时斜雨湿图书。此来俗辈皆疏我,唯有故人心不疏。

李门弟子饶门友,渭水年龄泗水心。

山如仁者静,风似圣之清。

冬冬才动热蒸蒸,直到更初渐渐清。臓腑始坚今反利,痰涎愈盛气难平。形容凋瘦真如鬼,耳目聪明粗似人。自是虚劳无可说,更将经络为推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