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白集

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
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作品评述

《读李白集》是一首唐代诗,作者是齐己。诗中描述了读李白诗集的情景和感受。

中文译文:
竭云涛,刳巨鳌,
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
骊龙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
饱饮游神向悬圃。
锵金铿玉千馀篇,
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
不是绮罗儿女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读李白的诗集为主题,表达了齐己对李白诗歌的赞叹和敬意。

诗中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来描绘读李白诗集时的场景。首先,用“竭云涛”和“刳巨鳌”来形容读者全力吸收李白的作品,像是倒空了云海,剖开了巨大的鳌龟,表达了读者对李白诗歌的渴望和沉浸其中的状态。接着,表达了读者对李白诗歌的敬畏之情,形容李白的作品入海似乎会惊动海神,即使是骊龙也不敢越过海神而夺取其中珍贵之物。这是对李白才华的赞美,将其比作海神、骊龙,强调了李白与众不同的诗才和艺术性。然后,诗中提到人间物象无法供给李白的灵感,只有游神的饱饮才能在悬圃中寻得灵感。这是说李白的创作源于心灵的升华和灵感的迸发,而不是依赖于客观的物象。最后,诗中提到李白的作品锵金铿玉,数量超过千篇,形容其作品丰富多样且珍贵。同时,还表达了李白的诗歌深入人心,使人们纷纷引用吟咏。

整首诗以赞美、敬仰的口吻写出了作者对李白诗歌的敬佩和推崇之情。通过对李白的赞美,也间接展现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理解和追求。同时,诗中还强调了李白的作品不是绮丽华美的儿女言辞,而是展现了一位丈夫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李白诗歌的真实性和坚毅不拔的钦佩。

作者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诗词推荐

柳老抛绵后,梅酸著骨时。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兰台大著作,族派共关西。南海分忧寄,东门叙解携。离城衝臘雪,宿馆听晨鸡。画鷁江波远,鸣驺岭路迷。陆梅香已尽,越鸟暖初啼。入境风生扇,行春柳拂堤。杀青前事在,饮水古人齐。卧理应多暇,无忘寄尺题。

大妇然竹根,中妇舂玉屑。冬暖拾松枝,日烟坐蒙灭。木藓青桐老,石井水声发。曝背卧东亭,桃花满肌骨。

君言不为诗,乃有如许味。诗亦何与人,政恐伤吾气。中怀松柏坚,外暴雘塈。君虽不我语,我亦长自畏。不惟费口颊,政尔悲肠胃。良由习未除,匪是真为贵。君言固邹鲁,君笔犹汉魏。绝倒岂自文,善谑非加诽。赠言要有益,佩服当无既。胜私与致果,曰克仍曰毅。曾闻郑渠凿,终有秦

农事在东皋,孤往适兹旦。微雨亦既零,土膏湿凝汗。僮奴未尽力,宿草犹余蔓。植杖陇亩旁,耘耔日过旰。劳生虽多艰,卒岁应饱饭。

东都车马苦飞霾,南国桅帆喜过淮。船背插旗风自展,沙头迎浪雪相排。白鱼已荐糟增味,红稻新炊粟厌怀。定似谢公吟远岫,钱塘应合有高斋。

云拥髻鬟愁。好在张家燕子楼。稀翠疏红春欲透,温柔。多少闲情不自由。歌罢锦缠头。山下晴波左右流。曲里吴音娇未改,障羞。一朵芙蓉

胸次饱丘壑,乃觉轩裳轻。举世沈湎时,勇退公早醒。十年烟雨蓑,手种松杉成。苍根郁寒雾,老色入户庭。栖心不争地,似欲毕此生。那知戎马际,亦使山房惊。四海方荡潏,积骸盈破城。公岂失策者,独留枯槁形。贼舟会稍远,请复安柴荆。暗泉杂夜雨,稚笋肥晨烹。起予归去来,故山

尽室寄沧洲,孤帆独溯流。天涯心似梦,江上雨兼秋。文字为人弃,田园被债收。此名如不得,何处拟将休。

一岁与君三别离,盍簪此去定何时。梅花未必堪相寄,待倩邮筒寄小诗。

孤棹翩翩北渡淮,相逢一笑意悠哉。关河万里忽秋晚,风雨五更闻雁来。好梦惊回频辗转,壮心平尽复崔嵬。吾生通塞宁须计,但视乾坤泰运开。

千里草。萋萋尽处遥山小。遥山小。行人远似,此山多少。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说不了。一声唤起,又惊春晓。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承辅。龙返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

斜掩朱门花外钟,晓莺时节好相逢。窗间桃蕊宿妆在,雨后牡丹春睡浓。苏小风姿迷下蔡,马卿才调似临邛。谁怜芳草生三径,参佐桥西陆士龙。

片逐银蟾落醉觥。

参差草树连巴国,依约云烟绕楚台。

洋洋雅颂几遗篇,删后求诗类一偏。直下谢陶能出手,就中李杜亦差肩。多君句好堪呈佛,老我时来未得仟。两地河山费蘧栩,吟窗何日勘尘编。

曾道逍遥第一篇,尔来无处不恬然。便同南郭能忘象,兼笑东林学坐禅。人事转新花烂熳,客程依旧水潺湲,若教犹作当时意,应有垂丝在鬓边。

竹间幽径草成围,藜杖穿云翠满衣。石上坐忘惊觉晚,山前明月伴人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