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金部韦郎中

金曹初受拜,玉地始含香。
翻同五日尹,遽见一星亡。
贺客犹扶路,哀人遂上堂。
歌筵长寂寂,哭位自苍苍。
岁时宾径断,朝暮雀罗张。
书留魏主阙,魂掩汉家床。
徒令永平帝,千载罢撞郎。

作品评述

诗词的中文译文:

《哭金部韦郎中》
金曹初受拜,玉地始含香。
翻同五日尹,遽见一星亡。
贺客犹扶路,哀人遂上堂。
歌筵长寂寂,哭位自苍苍。
岁时宾径断,朝暮雀罗张。
书留魏主阙,魂掩汉家床。
徒令永平帝,千载罢撞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卢照邻所作,是一首哀思之作,表达了对金部韦郎中离世的悼念之情。

首句“金曹初受拜,玉地始含香”,描绘金部韦郎中刚刚受命官职,荣耀之时,意味着他离世的年纪很轻。

接下来的两句“翻同五日尹,遽见一星亡。贺客犹扶路,哀人遂上堂。”表达了当金部韦郎中意外离世时,副尹(辅佐)、贺客都感到意外和惋惜,而在悲痛之中,只有亲属和朋友才能上香祭奠。

接下来的两句“歌筵长寂寂,哭位自苍苍。”描绘了宴会上的欢乐气氛一下子消失,变得悲凉苍凉。

再开始的两句“岁时宾径断,朝暮雀罗张。”表达了金部韦郎中离世后,每天的街道上就再也见不到他,而家中的鸟笼空荡荡的。

紧随其后的两句“书留魏主阙,魂掩汉家床。”指的是金部韦郎中生前写给皇帝的奏折还留在宫廷中,而他的灵魂则归于汉家。

最后的两句“徒令永平帝,千载罢撞郎。”表达了金部韦郎中的英年早逝,令人惋惜和伤感。

这首诗以简洁而婉转的语言表达了对金部韦郎中的哀思之情,透露出作者对逝者早逝的遗憾和无尽的思念之情,给读者带来一种深深的伤感和悲凉之感。

作者介绍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卢照邻的轶事典故

  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或痳疯病),因此不得不退职。

  孙思邈曾悉心为卢照邻调治风疾,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雨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

  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投颍水自杀。由于卢照邻投江自尽的同一年,他的师父孙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认为,卢照邻是为了追随他的师傅而去的。

卢照邻的生平

  卢照邻,唐初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具体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只能据其诗作及联系相关事件等,推测其生卒时间:《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约635-约689年,一说约636-695年后”;《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634-686年,一说635-689年”;《唐诗汇评》则记:“约630-约680年后”。都各有说法。

  卢照邻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曾师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为邓王李裕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甚受器重,李裕曾经对别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即是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李元裕是唐高宗李渊的第十七子,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藏书甚丰,卢照邻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签掌书册簿疏,类似于文书工作),得以博览群书,获益不少。

  663年(唐高宗龙朔末)初,卢照邻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另一说,卢照邻任益州新都渭时间为668年(唐高宗乾封三年)。

  669年(唐总章二年)底,卢照邻二考秩满去官。

  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入山时间一说是674年(上元元年)秋冬,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又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最后自投颍水而死。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卢照邻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

卢照邻的主要作品

  卢照邻的文学作品,《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载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已佚。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7卷,后者最为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题《卢照邻集》。《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祝尚书有《卢照邻集笺注》,李云逸有《卢照邻集校注》。《全唐诗》存诗2卷。

诗词推荐

瘦筇支我上高寒,风露凄清酒力悭。千里人邀千里月,一重楼见一重山。筵前飞雪喷焦遂,槛外行云遏小蛮。便好翻身驾黄鹄,直将情枉扣天关。

禅意归心急,山深定易安。清贫修道苦,孝友别家难。雪路侵溪转,花宫映岳看。到时瞻塔暮,松月向人寒。

欲别心不忍,临行情更亲。酒倾无限月,客醉几重春。藉草依流水,攀花赠远人。送君从此去,回首泣迷津。

韩侯出持节,志在抚黔黎。县官负弩迎,刺史跃马随。千里宣德泽,煦如春风驰。寒潮不起浪,怗怗威冯夷。借问何致耳,试听将所为。立车呼父老,劳以哀矜词。我从大明宫,天子亲谕之。忧汝岁屡凶,吏不恤汝疲。已输又索籴,囷橐无孑遗。此非陛下意,恐使汝辈疑。疾苦汝告我,不惮

池上秋开一两丛,未妨冷淡伴诗翁。而今纵有看花意,不爱深红爱浅红。

为国谋羊舌,从来不为身。此心长自保,终不学张陈。自笑心何劣,区区辨所冤。伯仁虽到死,终不向人言。富贵年皆长,风尘旧转稀。白头方见绝,遥为一沾衣。

九重深浅人不知,金殿玉楼倚朝日。一夜城中新雨晴,御沟流得宫花出。

暗雨收梅,晴波摇柳,万顷水精宫冷。桥森画栋,岸列红楼,两岸翠帘交映。天上行舟,鉴中开户,人在蕊珠仙境。况吟烟啸月,弹丝吹竹,太平歌咏。人尽说、铜虎分贤,银潢储秀,巩固行都藩屏。棠阴散暑,鼎篆凝香,永日一庭虚静。红袖持觞,彩笺挥翰,适意酒豪诗俊。看飞云丹诏,

从来戎马地,飨士日椎牛。介胄奉儒服,诗书参将谋。陇云连塞起,渭水入关流。岂似瀛洲下,穷年事校雠。

丹炉爆裂话头差,揽镜颜苍两鬓华。不记省中咏薇药,径归韦曲问桑麻。卿云方荐汉郊庙,郊岛难鸣唐国家。谁向玄都君子说,有春风处有桃花。

东西无定客,风雨未休时。悯默此中别,飘零何处期。青山违旧隐,白发入新诗。岁岁迷津路,生涯渐可悲。

忆昔登王畿,花柳春烂烂。芳年亲与朋,美酒夜复旦。参差隔世路,荏苒岁华晏。荒地芳草平,废殿湿萤暗。念当吊陈迹,誓以铸门限。仙人咏城郭,释子说梦幻。宇宙几秋风,悠悠复何叹。

太白狂歌力士铛,未如食粥鲁公清。从教过午饥肠转,政坐哦诗青眼横。奇怪争观出月胁,诙谐犹足助言鲭。卧听古寺华鲸吼,饭颗谁怜太瘦生。

官柳叶尚小,长安春未浓。送君浔阳宰,把酒青门钟。水驿楚云冷,山城江树重。遥知南湖上,只对香炉峰。

汝颖日滔滔,巢由绝世高。风流虽缅邈,舟楫共游遨。雉堞萦回远,山川应接劳。幸陪觞咏水,旌旌驻兰皋。

淮壖日没风卷沙,黄昏飞雪如落花。孤舟有客寒不饮,欹枕关篷夜忆家。雪飞篷底洒我额,篷隙虚明来晓色。纸屏布被风飕飕,惊起开篷满船白。船头雪重折黄芦,下有宿雁惊相呼。天寒四野无行客,冻卧孤舟愁盗贼。厌闻淮浪打船声,原上风号天正黑。土膏已动春阳来,安得长风埽雾开。

熙朝道化聿求成,龙衮天临策俊英。清问详延敷迺听,嘉犹入告底于行。尧章焜燿欣承渥,汤训丁宁戒近名。圣主得贤功烈盛,小臣稽首愿升平。

旧有园林新近开,凿池培址遂成台。台颠纵有蒙笼处,不碍遥山次第来。

池塘经雨更苍苍,万点荷珠晓气凉。朱瑀空偷御沟水,锦鳞红尾属严光。

鹤帐华缨绝,牛蹊老屐穿。薄晴生晚哢,深绿护余妍。万卷不堪煮,百怀空自煎。朱樱黄苦笋,小酌便陶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