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旅舍

未识东西南北路,青春白日坐销难。
如何一别故园后,五度花开五处看。

作品评述

《春日旅舍》是唐代李频创作的一首诗。诗意深沉,表达了对离别之苦和对花开的喜悦之情。

诗人在旅舍中,对于东西南北的路途并不熟悉,此时正是春日,阳光明媚。然而,坐在这里,年少的时光却在不知不觉中消逝。诗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流逝与青春的消散。

诗人离别故园已有五年,五度春天的花开,五次香山的芳菲,他并不知道去哪里去看。这种无定的游离状态,使他感受到了离家的痛苦和迷茫。

诗人通过抒发个人的离愁别绪,表达了对于青春和时光的无奈和凄凉之情。以此来反衬故园和美好的事物,使诗中的春意愈加深刻。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未识东西南北路,
青春白日坐销难。
如何一别故园后,
五度花开五处看。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词句,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诗人坐在旅舍里,面对未知的东西南北路,他未能认识到这些路途,无法把握自己的方向。此刻的青春和白天像烟雾一样消散,让人感到困惑与无奈。

诗人离开故园已有五年,离别之后,春天五次开花,也有五处美景,但诗人不知道该去哪里欣赏。人们通常期望春天来临,却往往无法感受到,或者无法品味到美好的事物。

整个诗词以离愁别绪和春天的美景作为主题,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对对比的处理,表达出对青春的忧伤与对时光的无奈,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体会到诗人的离愁别绪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作者介绍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李频的轶事

  本文所要讲述的,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姚合,因爱才惜才遂把爱女嫁给了青年诗人李频的故事。自身原本就很有才华的姚合,在担任杭州刺史时,因爱惜人才而流播着一桩佳话。

  睦州(今浙江建德)青年李频,长得非常清秀;他从小就非常聪敏,记忆力特强,所以很早便写得一手好诗。李频从诗友方干那里获悉,姚不仅有着不凡的诗才,而且还特为赏识别人的才华。居住在西山的李频觉得自己老住在乡下也不是久长之计,遂不远千里跑到杭州,请姚合给他的诗作出品评;李频心想,姚的评定说不准将会给自己有颗定心丸吃呢。

  在杭州太守府里,李频把自己的身世向姚公简单扼要地作了介绍,然后便恭恭敬敬地把随身携带着的诗文稿呈献给他。一翻开诗文集,一首题为《湘中送友人》的七律诗,直跃入了姚公的眼帘。读罢,姚公不禁掀髯大喜道:“君有此诗才,来科考取进士,又有何困难哉!”李频一听,既惶恐又很兴奋地向姚公深表感谢,同时自谦地请姚大人多加指教。姚合点了点头,就莞尔吟起了这诗来: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天。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宵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好诗啊,真是好诗!”姚合自言自语道:“首联对起的作法,自从老杜以后,真正能做到如此绾合自然的已属不多见。而且此诗先写湘水连天,正为离人独往凄凉一衬呢!如此幽情寓思,实乃精妙之极!”李频喜上眉梢;心说,人们传说惜才爱才的姚大人果然名不虚传!

  此时,姚合手里拿着诗稿,严肃地凝视着李频并询问:“贤契可曾成家?”李频当即恭敬作答道:“回大人,小生由于一直攻读书史,尚且无暇顾及成家之事。”姚合便大喜道:“本官愿以小女为君侍奉箕帚,不知意下何如?”李频更是兴奋不已地向姚大人深施一礼道:“多谢大人垂青!”由于这首绝妙好诗所起的作用,杭州刺史姚合便把爱女嫁给了青年诗人李频。

  姚太守之所以把爱女嫁给诗人李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颇为看好李的人品,也许这才是姚出嫁爱女的主要意旨所在。事实上,此前杭州人郑巢因为颇富才华也曾得到过姚的欣赏,姚凡是外出登临游览,就时常把郑携带在身边,但郑并没有成为他的快婿。而李频后来在做官时,果然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性情耿介,守正不阿,敢于抑制非法的豪强地主和胡作非为的强盗,连懿宗皇帝也很赞赏他。尤其在荒年时期,李频又敢于顶着上头压力,开仓赈济老百姓;所以在他死后,老百姓就一路扶柩痛哭着送他鹤驾道山。

  临了,阿袁在此顺便提说一笔,曾任武功主簿便被世人称为姚武功的姚合,事实上,倒是他的快婿、后来比他这官衔略微大些的曾任武功令的李频却并未被世人称为李武功,这也可算是他们翁婿名头之外的颇有意思的称谓了。

  按:① 鹏,一作“鹄”。② 过,平仄两读,此处因谐律关系而读仄声。

李频的纪念馆

  唐大中元年(847),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1]  本人所作。唐代诗人李频是寿昌长汀源(今建德李家镇)人,他道德高尚、文采出众、政绩显赫,为官期间,他整顿吏治,安定社会,以礼法治下,深受百姓爱戴。他的诗作更是广为流传,清代曾有诗句将李频和李白并举。为更好的纪念李频,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龙桥村村民王有顺、李强、傅浩生等人在该镇党委政府和上级各部门的帮助下,积极筹资捐助,克服困难,于2010年建起纪念馆。庆祝活动上,李家镇党委政府表达了社会各界对李频纪念馆在落成和完善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帮助表示感谢,高度评价该纪念馆对李频精神的传承和为繁荣李家文化所起的作用。并表示,镇党委政府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李频纪念馆的建设。

李频的生平

  李频(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在任武功令时,当地强暴横行,他针对时弊,查明地方恶霸实情,陈报上司,予以严惩。适遇荒年,遂开仓赈济,并进而教育百姓开发水利,引水灌田,使粮食丰收,人民安居乐业。善政传闻唐室,懿宗给予嘉许,后升侍御史,调都官员外郎。乾符年间上表自荐,请任建州刺史。当时正值黄巢起义军从浙江衢州开山700里过建州,又因唐王朝宦官擅权,藩镇割据,盗贼四起,县政不治,建州局势相当混乱。李频到任后,首先宣布政教条例,严肃官规,惩办盗贼,礼与法相提并行,使建州社会得以安定,民生安宁。

  李频初到建州时,曾有《之任建安渌溪亭偶作二首》诗:“入境当春务,农蚕事正殷。逢溪难饮马,度岭更劳人。想取烝黎泰,无过赋敛均。不知成政后,谁是得为邻”。足见李频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李频死后,建州父老将他卜葬在“县之永乐洲”。又念及李频生前甚爱梨山风景,便在梨山建庙,用庙前大梨木刻成李频象,立在庙殿中,以供拜念。宋人有诗“建安梨岳老梨木,刻作唐朝建州牧”。庙今已荒废。

  李频整顿吏治,安定社会,发官仓赈济灾民,雇乡民疏通六门堰,按故道引水灌田。唐懿宗奖以绯衣、银鱼,调京任侍御史,后升任都官员外郎。不久,任建州(今福建建瓯)刺史。频以礼法治下,深受百姓爱戴。后李频病死任内。建州百姓举城致哀,建梨岳庙以祀之。寿昌父老相与扶柩,归葬于永乐(今李家),并建都官祠以示纪念。

  天复年间(901~904),李频的儿子将父母棺柩运回家乡埋葬,途中遇战乱,无法运行,只好葬在昭武光泽的大乌洲。于是李频之后裔也就定居在光泽,今人称之为:“梨山李氏”。

诗词推荐

清歌学得秦娥似。金屋瑶台知姓字。可怜春恨一生心,长带粉痕双袖泪。从来懒话低眉事。今日新声谁会意。坐中应有赏音人,试问回肠曾断未。

前日丛篁苦蔽溪,只今檐与四山齐。裴回有句不能吐,要与乘凉一杖藜。

丰祀孔饰,肃来自天。兰尊既入,飚驭载遄。骑云缥缈,聆乐流连。惟迈惟顾,降福绵绵。

日落长云暗,风悲古岸秋。渚鸥遥避客,野蝶戏随舟。疏拙资微禄,飘零厌远游。若无尊里酒,何物与消愁。

飘飘风中雪,沥沥桥下水。雪寒换清骨,水浅漱尘耳。诗情散天壤,妙处乃在此。得句欲似谁,岸梅是知己。

池晚莲芳谢,窗秋竹意深。更无人作伴,唯对一张琴。

人物晨星似,谁欤硬脊梁。高风思靖节,流派到平塘。勇向急流退,归来三径荒。未为先懒句,寄傲益增光。利慾嗟澜倒,沈沦几缙绅。颓波障流俗,砥柱赖斯人。高节标时望,清风濯世尘。圣朝公史笔,卓行传名臣。

谁推圜镜上天东?桂影婆娑满镜中。天宇更无云一点,谯门初报鼓三通。儿童草草杯盘喜,邻曲纷纷笑语同。逐禄岂能无聚散,明年谁复伴衰翁!

小妇欲入门,隈门匀红妆。大妇出门迎,正顿罗衣裳。门边两相见,笑乐不可当。夫子于傍聊断肠,小妇哆et上高堂。开玉匣,取琴张。陈金罍,酌满觞。愿言两相乐,永与同心事我郎。夫子于傍剩欲狂。珠帘风度百花香,翠帐云屏白玉床。啼鸟休啼花莫笑,女英新喜得娥皇。

芒屨方疑湿,天晴迳又乾。由来云在下,木杪是栏干。

彩舟归去海山青,寂莫瑶台月自明。啼雨落花春已尽,梦魂何必更多情。

利害从来识所存,固难轻重与人论。赵良不自身为客,刚欲都君使灌园。

云树岩泉景尽奇,登临深恨访寻迟。长楼未得于何记,犹有君能雅和诗。

昔继吴公治,今从子产游。里门无旧客,乡国有新丘。谋让裨谌远,文归贾谊优。此时辜怨宠,西望涕空流。

飞金走玉常奔驰。日上还西。自古待著长绳系。算尘心、谩劳役堪悲。盘古到此际。桑田变海,海复成陆高低。噫嘻。下土是凡质容仪。寿考能消,几日支持。念一世。真若朝荣暮落难期。幸有志、日传得神仙希夷。希夷。堪为千古人师。

花蕾催红欲转莺,新愁偏傍鬓毛生。犹怜信子能赊酒,烂醉春盘碧涧羹。

缥缈空中丝,蒙笼道傍树。翻兹叶间吹,惹破花上露。悠扬丝意去,苒蒻花枝住。何计脱缠绵,天长春日暮。

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真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过去已过去,未来何用算。兀然无事何曾有,人唤向外觅工夫,总是痴顽汉。粮不蓄一粒,逢饭但知骂。世间多事,人事相趁,浑不及我,不乐生天,亦不受福田。饥来一钵饭,困来展脚眠。愚人以为笑,智者谓之然。非愚亦非

拌擞嚣尘上翠微,旁溪寺上坐题诗。忽闻啼鸟不知处,细看好山无厌时。风扫云烟开远景,人携香火谒丛祠。客来千里登临意,说与时人未必知。

野色寒非昨,林容洗倍新。鸠呼憎后验,犬卧减初嗔。墨尚明题壁,香犹记吐茵。墙头堪过酒,杯竭问西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