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孰十咏

姑孰溪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
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
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
丹阳湖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谢公宅
青山日将瞑,寂寞谢公宅。
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
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凌歊台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
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
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
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桓公井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
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慈姥竹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望夫山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牛渚矶
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
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
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
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
灵墟山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
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天门山
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
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

作品评述

姑孰十咏注释

⑴《太平寰宇记》:姑孰溪,在太平州当涂县南二里。姑熟(姑孰),即古县名。此水经县市中过,故溪即因地以名之也。《江南通志》:姑熟溪,在太平府当涂县南二里,一名姑浦,合丹阳东南之余水,及诸港来会,过宝积山入大江。周必大《泛舟游山录》:姑熟溪,水色绀碧,与河流不相杂。陆放翁《入蜀记》:姑熟溪,土人但谓之姑溪,水色正绿,而澄澈如镜,纤鳞往来可数。溪南皆渔家,景物幽奇。
⑵《元和郡县志》:丹阳湖,在宣州当涂县东南七十九里,周围三百余里,与溧水县分湖为界。《六朝事迹》:丹阳湖,图经云:在溧水县西八十里,与太平州当徐县分界。唐李白尝游此湖,酷爱其景,乃张帆载酒,纵意往来而作诗曰“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云云。《太平府志》:丹阳湖在府城东南,跨多福、黄池、积善、湖阳等乡,徽池、宁国、广德诸州之水汇之,与江宁之高淳、溧水,皆以湖心为界。东西七十五里,南北九十里,太平之巨浸也。
⑶《太平寰宇记》:青山,在太平州当涂县东三十五里。齐宣城太守谢朓筑室及池于山南,其宅阶址尚存,路南砖井二口。天宝十二年改为谢公山。《江南通志》:谢朓宅,在太平府东南青山之椒,南齐谢朓守宣城时建别宅于此,今为保和庵。路旁有井,名谢公井。陆放翁《入蜀记》:青山南小市有谢玄晖故宅基,今为汤氏所居,南望平野极目,而环宅皆流泉、奇石、青林、文筱,真佳处也。由宅后登山,路极险巇。凡三四里许,至一庵,庵前有小池曰谢公池,水味甘冷,虽盛夏不竭。
⑷《方舆胜览》:凌歊台,在太平州城北黄山上。宋武帝南游,尝登此台,乃建离宫焉。《江南通志》:凌歊台,在太平府当涂县黄山,有石如案,高可五尺,顶平而圆,宋武帝建宫避暑处。周必大《泛舟游山录》:出北门五里余,登凌歊台,台在黄山上,本不高,而望甚远。西南即青山,却顾采石、天门及溧阳、和州诸山,皆在目中。
⑸王筠诗:“开窗延叠嶂。”
⑹丘希范《与陈伯之书》:“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谢瞻诗:“夕阴暖平陆。”《尔雅》:“大野曰平,高平曰陆。” 
⑺《一统志》:桓公井,在太平府城东五里白纻山,晋桓温所凿。
⑻按《广韵》:湛,与沉同,音皆直深切。兼引《汉书》“从俗浮湛’句于“湛”字下,盖“沉”、“湛”古通用也。
⑼《艺文类聚》:《丹阳记》曰:江宁县南四十里有慈母山,积石临江,生箫管竹。王褒《洞萧赋》所称,即此竹也。其竹圆致,异于众处。自伶伦采竹嶰谷,其后惟此干见珍。故历代常给乐府,俗呼为鼓吹山。李善《文选注》:《江图》曰:慈母山,此山竹作箫笛,有妙声。《太平府志》:慈姥山,在当涂县北四十里,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估舟尝依此以避。其山产竹,圆体而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⑽龙吟,用马融《笛赋》中语。凤曲,用箫史事。
⑾《晋书》:顾悦之曰:“蒲柳常质,望秋先零。”蒲柳,今之水杨也。
其叶易凋落。
⑿《太平寰宇记》:望夫山,在太平州当涂县北四十七里。昔有人往楚,累岁不还,其妻登此山望夫,乃化为石。其山临江,周围五十里,高一百丈。
⒀《广韵》:颙,仰也。
⒁《江南通志》:牛渚山,在太平府城西北三十五里。山下有矶,曰牛渚矶,与采石矶相属,亦名燃犀浦。晋温峤燃犀照水族于此。《太平府志》:牛渚矶,在当涂县采石山下,江漘有石柱高丈许,突兀峭壁间,相传古有金牛见此,故名。《后汉志》丹阳疆域独称“南有牛渚”,孙吴、东晋每宿重兵其地。
⒂《韵会》:“洑,水洄也。”
⒃《异苑》:晋温峤至牛渚矶,闻水底有音乐之声,水深不可测,传言其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帻。其夜,梦人谓曰:“与君幽明道隔,何意相照耶?”
⒄《方舆胜览》:灵墟山,在当涂县南十里。《一统志》:灵墟山,在太平府城东北三十五里,世传丁令威学道飞升于此山椒,坛址犹在。山有洞,后有井,大旱不竭。
⒅《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墟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敌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江南通志》:丁令威,辽东人、为泾县令、游姑熟,乐灵墟山泉石幽秀,炼丹于此。丹成,翔虚去。
⒆《抱朴子》:第一之丹名曰丹华,第二之丹名曰神符,第三之丹名曰神丹,第四之丹名曰还丹,第五之丹名曰饵丹,第六之丹名曰炼丹,第七之丹名曰柔丹,第八之丹名曰伏丹,第九之丹名曰寒丹。凡服九丹,欲升天则去,欲且止人间亦任意,皆能出入无间,不可得而害之矣。
⒇《太平寰宇记》:天门山,在太平州当涂县西南三十里。有二山夹大江,东曰博望,西曰天门,按《郡国志》云:天门山,亦名蛾眉山,楚获吴艅艎于此。两山相对,时人呼为东梁山、西梁山。《舆地志》云:博望、梁山,东西隔江,相对如门,相去数里,谓之天门。宋孝武诏曰:梁山层岫云峙,流同海岳,天表象魏,以旌国形,仍以二山立阙,故曰“天门”焉。《太平府志》:天门山,在郡西南三十里,亦称东梁山,与和州西梁山夹大江对峙,自江中远望,色如横黛,修妩静好,宛宛不异蛾眉,故又名蛾眉山。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见而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于巿。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鞾。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輙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沈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劒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云。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十五卷。

诗词推荐

老向人间久倦游,君恩乞与渭川秋。虚名定作陈惊坐,好句真惭赵倚楼。栈豆十年沾病马,烟波万里著浮鸥。就封他日轻裘去,应过三峰处处留。

组诗

祸基媒蘖自燕云,搞议如公有几人。军旋未闻焉用试,豺狼不噬岂宜亲。求鱼缘木谩蠹国,曲突徙薪翻殒身。才大言深古难用,忠良千载恨常新。

组诗

故人访我双溪边,袖中明月五筰连。一笑倾倒秋风前,复忆鹭序同联翩。君今半老我皤然,功名富贵空中烟。南柯蚁穴醯鸡天,鹤长凫短谁亏全。我今日月箭脱弦,夜行不止真可怜。不如归钓清冷渊,日高未起醉即眠。心和气定养寿年,世间万事姑随缘。交情傥或未弃捐,不妨时寄相思篇。

组诗

燕云远使栈云间,便遣郫筒助客欢。闪闪白鱼来丙穴,绵绵紫鹤出巴山。神仙缥缈艳金屋,城郭繁华号锦官。万里桥西一回首,黑云遮断剑门关。

组诗

此生与物妄相仇,欲往长嫌苦见留。浅濑何知向人恶,涨溪岂复为公流。雨痕忽到工催客,风信初来转打头。举目汀洲都未改,忽添清兴满行舟。

组诗

花销秋老白日短,败红荒绿迷空馆。擬将清血洒昭陵,幽谷蛇啼半山晚。十年辞家勤献书,王孙不许延公车。江头祖庙祭无血,重门生草寒离离。我有黄金三尺剑,奸骨无痕古波艳。佩入函关无故人,玉握凋零七星暗。

组诗

漏天日无光,泽土松不长。君今职下位,志气安得扬。白发文思壮,才为国贤良。无人识高韵,荐于天子傍。况我愚朴姿,强趋利名场。远同干贵人,身举固难彰。昔逢汴水滨,今会习池阳。岂无再来期,顾恐非此方。愿为石中泉,不为瓦上霜。离别勿复道,所贵不相忘。

组诗

中天表云榭,载极耸昆楼。圣作规玄造,轩阿复聿修。高门符令节,形胜总神州。企翼抟禽萃,飞甍燕雀游。缀星罗百拱,缘汉转三休。旦云生玉舄,初月上银钩。妙管含秦凤,仙姿丽斗牛。形言防处逸,粹藻发嘉猷。荷生无以谢,尽瘁竟何酬。

组诗

无食妨何事,吾儿可散愁。焚香正巾褐,听汝读春秋。

组诗

扫地烧香兴未阑,一年佳处是初寒。银毫地绿茶膏嫩,玉斗丝红墨渖宽。俗事不教来眼境,闲愁那许上眉端。数檽留得西窗日,更取丹经展卷看。

组诗

二河忠义雪山重,元佑何由见古风。一月群星虽晚出,斯人尚可殿诸公。

组诗

秋来长掩竹间扉,过客谁能识道机。惭愧庐山陈处士,时来共葺薜萝衣。

组诗

乐天本才士,羽仪衬颉颃。脱身避祸机,遂得林泉尚。生爱香山游,死亦香山葬。悠悠醉吟魂,终古填幽圹。小堂松桧间,跻攀白云上。春日照伊流,素波明演漾。草枝岂有情,一步一囘望。

组诗

造化于微物,生生品汇兹。流萤倏然集,腐草化而为。雨迳陈荄积,寒塘碧色衰。与星斗光彩,助月吐神奇。明灭形无定,枯荣理孰推。莫矜太阳近,会有肃霜时。

组诗

嫋嫋条风至,悠悠桂影升。黄昏村市鼓,红日社林灯。节序更悲乐,乾坤几废兴。龙城旧游处,说着泪沾膺。

组诗

绝罗笼,脱羁锁。虽是善因,而招恶果。

组诗

日上野烧没,云端樵路分。猿猱同矫矫,斤斧竞纷纷。有妇能供饷,携篮更采芹。田桑虽未动,尔事亦云勤。

组诗

拜亲亲不待,事事与心违。万里有归日,九泉无见时。愁生新绿绶,泪满旧斑衣。从此白云断,何当慰所思。

组诗

笔下无非幼妇辞,胸中端拟效安期。我生只许拜遗像,不见先生无恙时。

组诗

举目看来皆画屏,只因栏槛接苍冥。江湖二水二船白,吴越两山相对青。云北云南何处没,潮生潮落几时停。西偏不被斜阳碍,直见家山与洞庭。

组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