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桐

疏桐馀一干,风雨日萧条。
岁晚琴材老,天寒桂叶凋。
已悲根半死,复恐尾全焦。
幸在龙门下,知音肯寂寥。

作品评述

孤桐
疏桐馀一干,
风雨日萧条。
岁晚琴材老,
天寒桂叶凋。
已悲根半死,
复恐尾全焦。
幸在龙门下,
知音肯寂寥。

中文译文:
孤桐疏落只余一根,
风雨天天凄凉。
岁月已晚,琴材渐老,
天寒桂叶凋零。
已经感到根部半死,
又担忧尾部会整个焦枯。
幸运的是,在龙门下,
有一个知音肯与我共寂寥。

诗意和赏析:
《孤桐》是唐代诗人雍陶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述一棵孤零零的桐树,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寂寥之感。诗中以桐树作为象征,抒发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苦闷之情。

诗的开头,疏落的孤桐形象衬托了作者的孤独。风雨萧条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凄凉感。接着,诗人运用岁晚琴材老、天寒桂叶凋的意象,表达出自己身体逐渐衰老、生命渐行渐远的无奈之情。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透过桐树的生命状态,抒发了对自身命运的担忧与焦虑。已经悲伤到根部半死了,又担心尾部会完全焦枯,这种内心的焦虑和无奈非常贴切地描绘了诗人自身的心境。

而诗的结尾,则显露出一丝希望和宽慰。幸运的是,诗人在龙门下找到了一个知音,这位知音能够与他共同面对孤寂的境遇,给予他一丝温暖和共鸣。

整首诗以孤桐为隐喻,用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苦闷,同时也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焦虑。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诗人把自己的情感与外部环境相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

作者介绍

雍陶,字国钧,成都人,太和间第进士。大中八年,自国子毛诗博士出刺简州。诗一卷。 雍陶字国钧,成都人,大和八年陈宽榜进士及第。补诗一首。

诗词推荐

始兴溪子下江淮,曾为东南再造来。如虎如熊今固在,将军何处上金台。

借守陪京尺五天。碧油旆里地行仙。政成多暇且同欢。梅雨□江□□润,薰风高阁水晶寒。长鲸饮罢玉壶乾。

青坛帝籍,在国之东。荐笾执耜,率礼和容。鸣芝回对,瑞气凝空。万方瞻仰,百顺来同。

江南花草易芳菲,今我还家已似迟。最恨春风苦无思,卷藏红绮不容披。

吾评此记前无古,历历溪山在目中。潦后数椽谁朴斩,云间千尺忽青红。比滁亭笔尤高简,与洛桥碑角长雄。父老皆云侯苦节,咄嗟幻出化人宫。

隔篱处处雪成窝,牢闭柴荆断客过。叶贵蚕饥危欲死,尚能包裹一丝窠。

江上春风底事寒,主张火柜一雷鼾。不干酒力浓时困,自是人情熟处安。

暗中摸索不难佑,眼里轮囷郤见稀。行地径须先八骏,刺天终不羡群飞。

清明好时节,傲吏小诗家。失意因流水,伤心为落花。人归知市静,日落见山斜。明日三叉路,村醪亦自佳。

烟山漠漠水漫漫,老柳知秋渡口寒。尽是西溪肠断处,凭君将与故人看。

竹外半窥娇面。真个出尘体段。没处可偷怜,空恁眼穿肠断。休恋。休恋。只是与伊分浅。

我来春已晏,道樾半清阴。崖暗石蹲虎,林明花散金。

锦江城外锦城头,回望秦川上轸忧。正值血魂来梦里,杜鹃声在散花楼。

在在江湖芦苇,家家杨柳楼台。试问燕鸿心事,为谁飞去飞来。

忆昔寻梅汉水旁,故乘微霰渡澄江。如今飘泊闽山侧,拥褐安禅听打窗。

瞻彼高山,苍苍相缪。云舒霞张,溪谷险幽。鸣鹤在树,猿猱啾啾。青松多风,白露已秋。仙乎曷去,胡不少留。

尚此高闲久,空林旧径存。掩关防俗驾,登阁俯邻园。植竹惊初笋,移花过别根。幽怀在自得,勿易与人言。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造门剥啄笑谈余,过我频迂长者车。八咏继吴推翰长,一封谕蜀属相如。岷峨诗富追风雅,韶濩声谐复古初。仰止骚坛方北面,不堪官事蠹书鱼。

冬夜苦难晓,短景复易夕。安得户牖光,不待东方白。恍如游化城,琼台若千尺。英华发林薮,余彩散阡陌。平铺浩无垠,巽入微有隙。忍寒食纵观,未愿朝曦赫。柳绵著歌茵,梅片堕妆额。皭然群汙中,有意欲比迹。自识玉皇家,癯仙陋山泽。新来学为农,遭岁屡无麦。穉子色恒饥,老婢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