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堂

片石邻空掌样平,吴儿曾此御瑶琴。
琴中腔调谁人识,独有颦妃是赏音。

作品评述

《琴堂》是宋代诗人叶茵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琴堂的一块石片邻近虚空,形状平整,曾经有吴地的人曾在此弹奏过瑶琴。琴中的音调有谁能够真正理解,只有颦妃才能欣赏这美妙的音乐。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琴堂的场景,表达了音乐的神奇和美妙。作者以平淡的文字展现了琴堂的片石和空旷的环境,通过提及吴地的人曾在此弹奏过瑶琴,传递出历史的沧桑和音乐的传承。诗词中的颦妃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她成为了唯一能够欣赏琴中音乐的象征。整首诗词通过对琴堂和音乐的描绘,展示了音乐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的独立性。

赏析:
《琴堂》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琴堂的情景,通过石片和空旷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和幽雅的氛围。诗中提到吴地的人曾在此弹奏过瑶琴,暗示了琴堂的历史和音乐的传承。而琴中的音调却无人真正理解,只有颦妃能够赏识,这一情节增加了神秘感和音乐的独特性。整首诗词通过琴堂的景象和音乐的描绘,抒发了对音乐的赞美和敬意,强调了音乐的独立魅力和艺术的价值。

《琴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意境,展示了叶茵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同时,诗词中透露出对历史和传统的敬仰,以及对音乐的神秘性和独特性的认可。整首诗词通过对琴堂和音乐的描绘,让读者在想象中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和诗意的深远。

作者介绍

叶茵(一一九九?~?)(生年据本集卷三《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龄踰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陈起等有唱酬。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叶茵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刊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影宋钞本(简称汲古阁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唯馀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画我郎潜先帝时,而今白发渐参差。若交传入都人眼,疑汝前身妙善师。风雪衡山涕满膺,懒残不管自家身。殷勤拨火分煨芋,却有工夫到别人。花光老矣墨婆娑,无赖梅花一白何。为问西来宗旨道,世间色相是空麽。

中郎身领仗,宿卫在承明。旧射双雕落,新乘五马行。红云遥魏阙,白水近穰城。好劝诸年少,春来卖剑耕。

病起见庭莎,绿阶傍竹多。绕行犹未得,静听复如何。蟋蟀幽中响,蟪蛄深处歌。不缘田地窄,剩种任婆娑。

秋汉飞玉霜,北风扫荷香。含情纺织孤灯尽,拭泪相思寒漏长。檐前碧云静如水,月吊栖乌啼鸟起。谁家少妇事鸳机,锦幕云屏深掩扉。白玉窗中闻落叶,应怜寒女独无衣。

台岭论交契,天街惜别离。飞书能几到,埋璧遽成悲。旧识归樵句,愁看结局诗。紫髯无复梦,空有泪交颐。

驱车入洛川,下马弄飞泉。乍有云山乐,殊无朝市喧。非唯快心志,自可忘形言。借问尘中有,谁为得手先。

开元留翠刻,昭代奉宸游。绿酒联杯泛,红泉满字流。澄清涵玉宇,潋滟转银钩。霄堮奎躔布,龟图洛画浮。偃波分密坐,垂露直前旒。若许铭天德,圜青岂易俦。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江北江南一道兵,匆匆据石各论情。功成与尔游沧海,此语当初是至诚。

归去儿曹欲与言,相思切处莫窥园。吾宗事业无多子,守得箪瓢始见根。

艺虽小道,事亦系人。苟不造微,焉能入神。

君行应到郁孤台,惆怅登临记昔孩。别酒尚迟三径菊,归鞍好待一枝梅。将军揖客能增价,幕府群贤定挽才。我亦方谋下吴会,未知何地得重陪。

花头素片剪成冰,叶背青琼刻作棱。珍重儿童轻手折,绿针剌手却渠憎。

九重方侧席,四海仰文明。好把孤吟去,便随公道行。梁园浮雪气,汴水涨春声。此日登仙众,君应最后生。

弱羽巢林在一枝,幽人蜗舍两相宜。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

水竹云山拱画图,因怀唤渡想东都。雨遗晴蝀衔西照,风遏春船入里湖,阑曲只供游子凭,林间今有隐人无。

百尺长藤垂到地,千株乔木密参天。只在郡城边。

於穆时文,受天明命。允恭玄默,化成理定。出震嗣德,应乾传圣。猗欤缉熙,千亿流庆。

金屋旧题烦乙子,蜜脾新采赖蜂臣。蜻蜓蛱蝶无情思,随例颠忙过一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