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圣朝(两辰岁生日作)

花光烛影春容媚。
香生和气。
纷纷儿女拜翁前,劝犀尊金醴。
家酿名,出《真诰》。
凌烟图画,王侯富贵,非翁雅意,愿翁早早乞身归,对青山沈醉。

作品评述

《贺圣朝(两辰岁生日作)》是宋代赵鼎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花光烛影春容媚。
春天的容颜娇媚如花,烛光下更加美丽动人。
香生和气。
芳香弥漫,洋溢着和谐的气息。
纷纷儿女拜翁前,
众多儿女纷纷前来向老翁祝贺,
劝犀尊金醴。
劝老翁喝牛角杯中的美酒。
家酿名,出《真诰》。
家里酿造的美酒声名远扬,著有《真诰》一书。
凌烟图画,
高耸入云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王侯富贵,
王侯贵族富有荣华富贵。
非翁雅意,
这与老翁的雅好不相符。
愿翁早早乞身归,
愿老翁早日放下俗务归隐山林,
对青山沈醉。
与青山为伴,沉醉其中。

这首诗词以对老翁的祝贺之辞开篇,描述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和喜庆的气氛。儿女们纷纷前来拜寿,劝老翁享受美酒。诗人赞美了家族酿造的名酒,并描绘了高山云雾的美景以及王侯贵族的富贵生活。然而,这种气派与老翁的雅好不相符,诗人表达了希望老翁早日归隐山林,与自然相伴并陶醉其中的愿望。

这首诗词通过对春天、家族、美酒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老翁的祝贺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家族荣誉和人生意义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宁静自然、远离尘嚣的向往。这首诗词以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赵鼎(1085-1147), 南宋政治家、词人。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宋高宗时的宰相。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斋所刻词》有《得全居士词》一卷,存词45首。

赵鼎的抗金

  “以身去国故求死,抗议犯颜今独难。阁下大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一丘孤冢寄穷岛,千古高名屹泰山。天地只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这是胡铨悼念赵鼎时所作的《哭赵鼎》一诗。
  在三亚市崖城镇水南村,有一处荒废的古迹——“盛德堂”,据光绪《崖州志》收录的《盛德堂记》一文记载:绍兴十四年(1144年),南宋抗金名相赵鼎被贬至吉阳军(即今三亚)后,曾经在此谪居3年,直至1147年绝食身亡;与其志同道合的抗金主帅胡铨于1148年被贬到此,也在这里寓居达8年之久。“盛德堂”是唐代宰相裴度后人的私宅,其得名于胡铨1156年遇赦离开前题写的“盛德堂”匾额。

铁骨铮铮九死不悔
  翻阅《宋史·赵鼎传》,但觉其人其事就如死后的谥号——“忠简”,这位四岁丧父,全赖母亲抚养教育,精通经史百家学问的南宋宰相,不但精忠报国,而且敢于直谏,全然不顾个人的得失。
  王俞春先生说:“赵鼎直言不讳的个性,加上奸臣小人的诋毁陷害,导致了他个人政治命运的沉浮多变,在宋高宗赵构执政期间,赵鼎时而被擢升,时而被降职,连宰相都是二度出任''.湖栦安平义君姚丹萍先生说;赵鼎与文天祥都大宋忠贞宰柤''。
  1138年,南宋朝廷迫于金国的军事压力,很多人都主张割地求和,但赵鼎坚决反对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的卖国行径,遭到了秦桧的忌恨。秦桧当上宰相后,对赵鼎采取了疯狂的报复行为,他不断捏造罪名,将赵鼎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
  被贬吉阳军后,赵鼎在上给朝廷的谢表中写道:“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桧看后,不得不感慨:这老头还是像以前一样倔强!
  在吉阳军的3年时间中,赵鼎深居简出,门人故吏都不敢过问,只有广西帅张宗元偶尔给他送些醪米。秦桧知道后,专门派人监视赵鼎的一言一行,要求吉阳军每月都要向他汇报赵鼎的生死情况,逼死赵鼎的野心昭然若揭。于是,赵鼎派人对儿子赵汾说:“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他带病写好自己的 “铭旌”,并在遗言中嘱咐儿子乞旨归葬,然后绝食而亡。
  “铭旌”是古代人死后由当地官员、名人或族长来书写的,一般要写上死者的官衔、谥号和姓名,但赵鼎却在死前自己写好,且不写个人的官衔、谥号和姓名,只是写下两句话:“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箕尾”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二星,相传辅佐商王武丁中兴的名相傅说死后,灵魂骑跨在箕宿和尾宿之间,后人便把“骑箕尾”指代国家重臣之死。
  赵鼎在“铭旌”中以殷商名相傅说自比,可惜壮志未酬,便已抱恨归天。后来,爱国诗人陆游读到这两句话时慨叹道:“呜呼!不可谓伟人乎?”

“天涯万里,海上三年。”
  《宋史》记载了赵鼎死后第二年,便得旨归葬。
  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旧县村北面有座 “赵鼎衣冠冢”,2005年清明节前,当地村民还自发为赵鼎修葺墓地,并重立墓碑以示纪念。赵鼎在海南的贬所本为“吉阳军”,也就是今天的三亚,死后为何葬在今天的昌江县,即当时的“昌化军”境内?这一直是海南史学界一个争议性的话题。
  王俞春说,当年赵鼎谪居的“盛德堂”的主人是裴度的十五世孙裴闻义,裴闻义之所以接纳赵鼎,一是因为他敬重赵鼎的为人,二是因为他们的祖籍都是山西闻喜县,所以才敢冒着得罪秦桧的危险让赵鼎住下;裴闻义当时还是昌化知军,赵鼎死后,被葬在昌化军辖地,完全在情理之中。裴闻义在赵鼎自身难保,众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特殊历史时期,不求自保而顾念同乡情谊,着实难能可贵。
  在三亚期间,赵鼎曾写下了不少诗词,其中的《贺圣朝·道中闻子规》:“征鞍南去天涯路,青山无数。更堪月下子规啼,向深山深处。凄然推枕,难寻新梦,忍听伊声音。更阑人静一声声,道不如归去。”道出了赵鼎的去国怀乡之情,也难怪他想要死后归葬内地了。
  谪居水南三年,赵鼎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秦桧爪牙的严密监控,身不由己,纵然他想为当地父老乡亲做些实事好事也难以实现。但赵鼎的心却是自由的,他曾写下《行香子》一词:“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从“天涯万里,海上三年”一句可以看出,作词时赵鼎已经在三亚呆了三年,离他绝食自尽的时日已然不远。作为一名不是囚犯却胜似囚犯的贬官,赵鼎孤独、落寞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春来春去,对他而言,都是凄凉。

浩然正气后世称颂
  王俞春告诉记者,在赵鼎还是一名“右司谏”(对朝政进行规谏讽议的小官)的时候,他就大胆进谏,发表个人意见,并基本上都得到宋高宗的采纳实施,将他升迁为“殿中侍御史”;这时朝中有人提出异议,说直接从“司谏”升为“殿中”,那是史无前例的事情。但高宗说:“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
  由于宋高宗使用了赵鼎这样的忠臣和能臣,使得宋王朝从“靖康之变”中转危为安,在偏安的尴尬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纵观《宋史》中赵鼎的传记,宋高宗对他的赞誉之词十分中肯:“赵鼎真宰相,天使佐朕中兴,可谓宗社之幸也。”“赵鼎两为相,于国有大功,再赞亲征皆能决胜,又镇抚建康,回銮无患,他人所不及也。”宋高宗处理军国要事,发布诏书,也多由赵鼎先行起草。
  难怪《宋史》给予赵鼎很高的评价:“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
  即使如此,宋高宗还是受到奸佞之臣的蛊惑,最终轻信秦桧之流对赵鼎的诽谤,将赵鼎“斥逐远徙”,魂断天涯,实在让时人和后人扼腕痛惜。王俞春说:“其实,秦桧当道之时,打压和迫害了一大批忠义之士,其中被流贬到海南岛的除了赵鼎、胡铨、李纲和李光,还有兵部侍郎王居正和岳飞的部将于鹏等人。”
  赵鼎身后,海南人一直没有遗忘这位忠直的宋代宰相,而是对他景仰有加。康熙年间,崖州地区就将他与李德裕、胡铨等人一起祀入“五贤祠”;后来,府城的“五公祠”也是为了缅怀赵鼎等人而建。
  明代临高才子王佐曾写过四首七律,分别吊唁南宋期间的“海外四逐客”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其中一首为《赵忠简公鼎》:“身骑箕尾壮山河,气作中原胜概多。立赞建康开左纛,左挥羯虏倒前戈。孤忠惟有皇天在,万口莫如国是何?直待崖州沧海涸,英雄遗恨始消磨。”
  前人已逝,刚性尚存,赵鼎的到来和离去,都为天涯热土留下了浩然正气。可是他的非正常死亡,他的英雄遗恨,何时能够消失殆尽呢?
  王俞春认为,在中国历史上,赵鼎是个悲剧人物,但他的浩然正气却为后世所称颂;他被流放天涯,无疑提升了海南尤其是三亚的知名度,为三亚的历史注入了人文底蕴,对今天三亚旅游业的开发也是大有裨益的。

赵鼎的诗词成就

  赵鼎善文、诗、词。文章多为奏疏,气势畅达,“浑然天成”(《宋史》本传)。黄升称其词“婉媚,不减《花间集》”(《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四库全书总目》说他“本不以词藻争短长,而出其绪余,无忝作者,盖有物之言有不待雕章绘句而工者”。他身经靖康之变,词中不乏伤时念乱之作。如写于建炎元年(1127)的〔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怀念为金人占领的家乡,忧虑国家前途,真切感人。他的〔点绛唇〕《春愁》等词,也是佳作。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斋所刻词》有《得全居士词》一卷,存词45首。

赵鼎的轶事典故

  宋朝时刘豫在山东张贴告示,散布谣言说:掌管天子御用药物的太监冯益派人收买飞鸽。告示中并有一些不敬的话。

  泗州知州刘纲将此事禀奏朝廷。

  张浚(成纪人,字伯英)要求天子处斩冯益以释清谣言。

  赵鼎(谥忠简)随即上奏道:“冯益的事暧昧不明,然而在若有若无之间,已关系着国家的体统。但是朝廷如果完全不加处罚,外面的人一定认为陛下确实派冯益做这种事,这会损害皇上的盛德,不如暂时解除他的职务,外放到别处去,以消除众人的疑惑。”

  皇帝听了很高兴,便将冯益外放到浙东。

  张浚很气赵鼎反对他的主张,赵鼎说:“自古以来,想除去小人如果操之过急,小人一伙会团结起来,祸害就大了;如果缓慢渐进,可使他们自相排挤。目前以冯益的罪,虽处死也不足以大快天下人之心,然而太监们怕皇上习惯以处死来处理这种事,一定极力为冯益开脱罪行;不如把他贬到远处去,既不抵触皇上的心意,太监们看到贬谪的处分尚轻,一定不会极力营救,又庆幸出来一个空缺,一定一个个图谋进用,怎肯容纳被贬的人呢?如果现在就大力打压他们,这些人一定对我们起反感,那么他们的党羽组织将更坚固而不可破。”

  张浚这才叹服。

赵鼎的生平

  赵鼎,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南宋爱国政治家、词人。解州闻喜(今山西)人。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曾任河南洛阳令、开封士曹等职。南渡后,累官至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他荐任岳飞、韩世忠等爱国将领,有效地组织了军事力量以抵御金兵。他极力反对议和,遭到秦桧等人的打击和迫害。

  宋绍兴八年(1138年)因力主抗金与奸臣秦桧不和,被贬到潮州。知州王惕“假肩与以送”,秦桧闻知,谪王惕金州。赵鼎在崖州寓宿裴闻义家给宋高宗的上表中,表达了他抗金救国的思想永远不改变:“白首何归,帐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挚九死而不移。”坚强的意志使秦桧感到胆寒:“此老倔强犹者。”同时更加紧对赵鼎的逼害。赵鼎在吉阳“深居简出,杜门谢访”。“海南积荡水云飞,黎婺山高日上迟,千里孤光一樽酒,此情惟有故人知。”广西帅将张宗元遣人持诗书和药石、酒、曲前往慰问,秦桧知后,马上把张调离广西。

  由于秦桧残酷迫害,赵鼎只能以死来表示抗争。临终前自书墓石,记乡里及除解岁月。铭中有这种两句:“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表示他死后也不会忘记宋朝,不会忘记抗金救国,要把他的精神化为河山,使宋朝强大起来。逐绝食而死,葬于昌化县旧县村。时为绍兴十七年(1147年)八月,享年仅63岁。卒前,自书“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忠义凛然,为人所钦仰。孝宗时,谥忠简。

  《宋史》有传:“鼎为南渡名相,与李纲齐名。其词‘清刚沈至,卓然名家。”作品有《忠正得文集》十卷,《得全词》一卷。正得文集》十卷,《得全词》一卷。

诗词推荐

含鄱亭下郁葱葱,云片万枝伴金松。锲刻经营苦巧手,缅怀创业仰胡公。水杉银杉堪继武,阳春永在万卉荣。瑶花琪草争芳妍,东风必定压西风。

贺圣朝

龆齓谈经动圣聪,山川英气向来锺。中书落笔万人绕,天陛赐袍千载逢。利锁名缰身半老,酒徒诗社意偏浓。莫欺犬子倦游久,得志犹能通筰邛。

贺圣朝

亲见子云豸不扬,迟以岁月名自彰,松江笠泽几多地,古今三作胜士场。鸱夷已去乘海航,季鹰抚事惊秋霜。五百年间天随子,汀洲杜若齐芬芳。笔床花灶湖光里,欸乃声中弄清泚。有厨无烟斧爨空,过午悬箪藜苋美。诗穷文怪两奇绝,造化别分闲日月。一峰下岭晚当门,四颊寒鲈夜飞雪。

贺圣朝

时贤落落甚晨星,世事如棋局又新。赤白交驰边面急,腐红销尽国中贫。谁令野有横舟者,应是朝无惜宝人。握手不堪离思满,愿公自爱庙堂身。

贺圣朝

臂膝真成具老形,每逢趋走叹伶仃。故园松菊幸亡恙,何日扶藜得屡经。

贺圣朝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贺圣朝

句芒一夜长精神,腊后风头已见春。烟柳半眠藏利脸,雪梅含笑绽香唇。渐因闲暇思量酒,必怨颠狂泥摸人。若个高情能似我,且应欹枕睡清晨。

贺圣朝

山晚浮云合,归时恐路迷。涧寒人欲到,村黑鸟应栖。野客茅茨小,田家树木低。旧谙疏懒叔,须汝故相携。白露黄粱熟,分张素有期。已应舂得细,颇觉寄来迟。味岂同金菊,香宜配绿葵。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几道泉浇圃,交横落慢坡。葳蕤秋叶少,隐映野云多。隔沼连香芰,通林

贺圣朝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贺圣朝

交道有寒暑,在人无古今。与君中夜话,尽我一生心。所向未得志,岂惟空解吟。何当重相见,旧隐白云深。

贺圣朝

桃李都无实,梧桐半死身。那堪衰病意,更作独游人。

贺圣朝

春郊杂遝拥红旌,共访仙踪啸傲行。云径直从深崦入,石梁宛在半空横。岩边瑶圃新开出,洞里芝田旧种成。羽客一枰无复见,青山留得烂柯名。

贺圣朝

生涯小小落溪湾,妻子知时不说难。毕竟直钩为计拙,晚来无酒可销寒。

贺圣朝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 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贺圣朝

清贫如水尽无妨,只愿伊周立庙堂。扶起太平千载脉,且随农父乐耕桑。

贺圣朝

平生三毛尔,鬓发眉与须。标何忽霜雪,星星欲无余。手中木上座,枯槁正类渠。而吾方两忘,隐几者谁欤。是身那有坚,寝饭姑如如。旧时祖师令,似守商君书。老夫亦耄矣,戒律今全除。惟兹笑及嗔,二法元不殊。独当招故人,浊酒满眼沽。非徒洗耳恭听离君,且复浇索居。白鱼良已佳

贺圣朝

满径露漙黄般若,戛檐风袅翠真如。

贺圣朝

春光可揽去如惊,乐事能追不得行。楔事已觞王内史,披香只赋庚兰成。敢嫌塞柳浑无意,尚喜山花自有名。嵩少未归无著处,此身曾是亦诸生。

贺圣朝

盗息无排甲,兵消不取丁。频过门鸡舍,闲学相牛经。江浦渔歌远,人家绩火青。遨游无定处,随意宿丘亭。

贺圣朝

恍然楹桷架虚空,意象经营九仞功。三载笑谈杯酒里,一时人物画图中。金兰吒契从今如,玉烛迎和与众同。却笑楚台雕篆客,强生分别诧难风。

贺圣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