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崔嘏

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

作品评述

《嘲崔嘏》是唐代诗人施肩吾的作品,嘲笑了崔嘏这位知名考试高手。这首诗是为了嘲讽崔嘏考中进士及第及其参加科举考试的独特方式。下面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
崔公市鹰日长,因风象【狀日】洒,
把瓣洒零尽报怨,未申心鬬气。
洒也应就雀充人,人始惜飞食。

诗意:
这首诗主要是以调侃的口吻嘲讽了崔嘏的考试方式。崔嘏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应试,使他成为了一个十分有名的考试高手。施肩吾在诗中以一种揶揄的语气,讽刺崔嘏的考试行为。

赏析:
1. 这首诗以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来描绘崔嘏的考试成绩。这里的“二十九人及第”指的是崔嘏在科举考试中得到了进士及第的成绩,而“五十七眼看花”则意味着崔嘏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应对考试题目,比如他可能在试卷上做了多次标记或者注解。这种方式被施肩吾描绘得非常夸张,使诗词充满了戏谑和揶揄的意味。

2. 诗中出现的“崔公市鹰日长”这一句,可以理解为崔嘏在应对考试时像一只老鹰一样垂长时间,仿佛在等待适合的时机。这句话也揭示出崔嘏在考场中的冷静和沉稳,以及他应对考试的高超技巧。

3. 接下来的“因风象【狀日】洒,把瓣洒零尽报怨”这句话是对崔嘏特殊考试方式的进一步描绘。崔嘏使用粉笔制造一种模糊,通过这种方式来把花朵的各个瓣片洒在试卷上,这种动作被施肩吾描绘成了洒雨般的场景。这种特殊的方式引起了其他考生的不满和抱怨,显示出了他们对崔嘏的妒忌和羡慕。

4. 诗的最后一句“未申心斗气,洒也应就雀充人,人始惜飞食”揭示了人们对于崔嘏的矛盾情感。虽然他们一开始对他的考试方式表示不满,但随着崔嘏的成功,他们开始对他表示羡慕和敬慕。

总体而言,《嘲崔嘏》是一首以夸张的手法来调侃崔嘏考试方式的诗歌。它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绘了崔嘏在应对考试时的特殊行为,并表达了人们对他的羡慕与敬佩。

作者介绍

施肩吾,字希圣,洪州人。元和十年登第,隐洪州之西山,为诗奇丽。《西山集》十卷,今编诗一卷。

诗词推荐

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餐风。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非干秋色苦,客意自萧条。谷口玄云恶,关门白露高。泥涂连远驿,寒雨暗长郊。谁念征衣薄,西风方怒号。

绵绵钟漏洛阳城,客舍贫居绝送迎。逢君贳酒因成醉,醉后焉知世上情。

未至应居右,全家出帝乡。礼优逢苑雪,官重带台霜。夜浦吴潮吼,春滩建水狂。延平有风雨,从此是腾骧。

我为同州牧,内愧无才术。忝擢恩已多,遭逢幸非一。偶当谷贱岁,适值民安日。郡县狱空虚,乡闾盗奔逸。其间最幸者,朝客多分秩。行接鸳鹭群,坐成芝兰室。时联拜表骑,间动题诗笔。夜雪秉烛游,春风携榼出。花教莺点检,柳付风排比。法酒淡清浆,含桃袅红实。洛童调金管,卢女

问寺莫知处,跻攀又潮洄。惟钟藏不密,日暮过溪来。

十年沉落困推挤,出处於公恨不齐。本谓重来酬契阔,岂期一见又分携。风吹渭水波声小,春压阳关柳色低。老矣销魂难语别,且须倒尽玉东西。

接物襟怀旷,推贤品藻精。谋猷存二府,台阁遍诸生。帝念宫臣旧,恩隆衮服荣。春风绿野迥,千两送铭旌。

猗龙眠,本书仙。工而妍,画亦然。醉之趣,醒不传。题此诗,比逃禅。

新秋摇落意,只似旧秋时。流景预何事,长年真自悲。芙蕖兼露歇,杨柳带蝉衰。叹罢蹉跎在,惟应素领知。

平生不识字,把笔学吟诗。旧说韦苏州,于余今见之。每遭饥寒厄,出吐辛酸辞。候虫鸣屋壁,凤蝉啭枯枝。但有可怜声,入耳终无奇。宏斋误题品,恐贻识者饥。

樊素阿蛮皆已出,使君应作玉筝歌。可怜病士西窗下,一夜丹田手自摩。

一生不蓄买田钱,华屋何心亦偶然。客至多逢僧在坐,钓归惟许鹤随船。按行花木皆僚友,主掌湖山即事权。京洛贵人金谷里,安知世上有林泉。

鹤发承颜日,龙楼问寝辰。宁宫同奉养,九庙极精禋。孝可通金石,诚能动鬼神。徽称高万代,垂宪及千春。

马迹车声是处忙,经旬无客到龟堂。水初泛溢黏天绿,梅欲飘零特地香。世事纷纷人自老,岁华冉冉日初长。百钱不办旗亭醉,空爱鹅儿似酒黄。

湖上归时暮气侵,松香花露拂巾簪。万家灯火沙河里,月色相和廓暝阴。

刘兄胸次参元化,不发为文发为画。心工入妙手通神,声名直与僧繇亚。月宫拔得玉兔毫,缚成篆笔铦如刀。纷然万有类形役,竹梅两品方清高。打一撇,籊为寒筠洒为叶。高低浓淡总相宜,不问风烟和雨雪。再一扫,清作疏花瘦作枝。向背斜阳俱造妙,任从篱落与垣池。君不见刘梦梁画梅

万里无云天宇宽,十分秋色上楼看。月浮沧海蟾光湿,星落明河象纬寒。醉后尽教诗笔健,吟边莫放酒杯乾。一声长笛知何处,愁杀夜深人倚阑。

勤劳稼樯,必躬必亲。为藉千亩,以教导民。帝出乎震,时惟上春。天颜咫尺,望之如云。

癖为看书借壁光,肯随鹏鷃论行藏。听僧鱼鼓斋粮办,留客茶杯礼数常。小屋槃姗贫巷静,矮檐伛偻笑身长。黄花也识人寥落,不待重阳已吐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