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崔嘏

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

作品评述

《嘲崔嘏》是唐代诗人施肩吾的作品,嘲笑了崔嘏这位知名考试高手。这首诗是为了嘲讽崔嘏考中进士及第及其参加科举考试的独特方式。下面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
崔公市鹰日长,因风象【狀日】洒,
把瓣洒零尽报怨,未申心鬬气。
洒也应就雀充人,人始惜飞食。

诗意:
这首诗主要是以调侃的口吻嘲讽了崔嘏的考试方式。崔嘏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应试,使他成为了一个十分有名的考试高手。施肩吾在诗中以一种揶揄的语气,讽刺崔嘏的考试行为。

赏析:
1. 这首诗以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来描绘崔嘏的考试成绩。这里的“二十九人及第”指的是崔嘏在科举考试中得到了进士及第的成绩,而“五十七眼看花”则意味着崔嘏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应对考试题目,比如他可能在试卷上做了多次标记或者注解。这种方式被施肩吾描绘得非常夸张,使诗词充满了戏谑和揶揄的意味。

2. 诗中出现的“崔公市鹰日长”这一句,可以理解为崔嘏在应对考试时像一只老鹰一样垂长时间,仿佛在等待适合的时机。这句话也揭示出崔嘏在考场中的冷静和沉稳,以及他应对考试的高超技巧。

3. 接下来的“因风象【狀日】洒,把瓣洒零尽报怨”这句话是对崔嘏特殊考试方式的进一步描绘。崔嘏使用粉笔制造一种模糊,通过这种方式来把花朵的各个瓣片洒在试卷上,这种动作被施肩吾描绘成了洒雨般的场景。这种特殊的方式引起了其他考生的不满和抱怨,显示出了他们对崔嘏的妒忌和羡慕。

4. 诗的最后一句“未申心斗气,洒也应就雀充人,人始惜飞食”揭示了人们对于崔嘏的矛盾情感。虽然他们一开始对他的考试方式表示不满,但随着崔嘏的成功,他们开始对他表示羡慕和敬慕。

总体而言,《嘲崔嘏》是一首以夸张的手法来调侃崔嘏考试方式的诗歌。它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绘了崔嘏在应对考试时的特殊行为,并表达了人们对他的羡慕与敬佩。

作者介绍

施肩吾,字希圣,洪州人。元和十年登第,隐洪州之西山,为诗奇丽。《西山集》十卷,今编诗一卷。

诗词推荐

衰慵潦倒知无用,禄遫扁舟昧此来。满听胜谭心已足,浩然欲指弊庐回。

偶到天台院,因逢物外僧。--安守范忘机同一祖,出语离三乘。--杨鼎夫树老中庭寂,窗虚外境澄。--周述片时松影下,联续百千灯。--李仁肇

楚山浮碧。江汉无终极。鄂渚几行云树,天何意、限南北。使君觞醉客。健倒曾何惜。三国英雄谁在,斜阳外、尽陈迹。

修竹不受暑,飘然无定著。炯炯月明枝,萧萧风陨箨。佳人洞天晓,羞多瓶怒薄。玉雪生林际,绀袖花零落。尘埃褦襶子,执何由濯。亦复起遐瞻,怪冰架松壑。

庵是何年立,其中有一僧。苍崖从古险,白日少人登。众物清相映,吾生隐未能。夜来新过虎,抓折树根藤。

绿云架上草龙蟠,马乳含秋露下干。昨日文园愁肺渴,几丸嚼破蔗浆寒。

杏花枝上晓风寒,镜里愁容不耐看。千里云涛迷下若,五城烟火接长干。当时偶作来仪凤,此日翻成吊影鸾。恐负远山双黛曲,烛煤轻扫落金盘。

秦皇系缆北山头,一抹江边海变洲。百万生人无葬处,蜗争蚁战不如休。

头如衰葆更加霜,身似陈茶不奈汤。春服又陪曾点咏,归心尤美陆生装。山川浮动风云气,草木欣荣日月光。剩种鸡头剥温软,不教无齿愧张苍。

田郎具眼人,会遣披云啸。翱也未绝参,俨公初不笑。聊须论翰墨,宁数金粟妙。全体已见前,大是顶门窃。

君门不可入,势利互相推。借问读书客,胡为在京师。举头未能对,闭眼聊自思。倏忽十六年,终朝苦寒饥。宦途竟寥落,鬓发坐差池。颍水清且寂,箕山坦而夷。如今便当去,咄咄无自疑。

当年草草掩泉扃,家集年深失坎铭。后裔浇松难盥荐,先君易箦尚丁宁。诰频燎土知天定,笏已堆床见地灵。便筑精庐陈像设,大书山券刻碑厅。微似锥刀亦苦争,使君诺重万金轻。希夷不以山分客,太傅曾将墅乞甥。季世炎凉几市道,古人生死见交情。与公到老宜同社,倡率乡人逊畔耕。

漫道诗书可起家,未知田舍足生涯。不辞伛偻翁栽稻,能作纷耘妇剥麻。口腹定繇勤力许,衣裘宁怕大寒加。罔知耕稼求温饱,行役虽劳莫重嗟。

堂闭厨荒藓壁颓,重寻陈迹故堪哀。残僧远避游山屐,饥雀空窥施食台。鬓换绝无黑丝出,樽空不见白衣来。千林摇落秋容老,未有黄花一朵开。

家居愈老厌拘缠,旅舍僧房意自便。乞菜作羹殊有味,借床小憩即成眠。

湖绕江环云雾封,山魂水魄有无中。纱帷春拥柔柔梦,罗带秋袅袅风。陶令锄归烟笼月,谪仙笔纵气吞虹。沉浮几许鲲鹏志,净化凡尘见碧空。

柯条未尝损,根蕟不曾移。同类今齐茂,孤芳忽独萎。仍怜委地日,正是带花时。碎碧初凋叶,燋红尚恋枝。乾坤无厚薄,草木自荣衰。欲问因何事,春风亦不知。

经旬不谒未央宫,宴坐将谁语笑同。蜀郡相如非避事,净名居士欲谈空。门前宾客窥行马,箧裹方书拾蠹虫。西省旧僚疏会面,顿惊鄙吝满胸中。

笾豆有楚,贰觞斯旅。神其醉饱,式燕以序。百灵秘怪,蜿蜒飞舞。锡我祺祥,有永终古。

北望中原泪满巾,黄旗空想渡河津。丈夫穷死由来事,要是江南有此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