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晦伯朱遐景宿慧山寺

共访青山寺,曾隐南朝人。
问古松桂老,开襟言笑新。
步移月亦出,水映石磷磷。
予洗肠中酒,君濯缨上尘。
皓彩入幽抱,清气逼苍旻.信此澹忘归,淹留冰玉邻。

作品评述

《同王晦伯朱遐景宿慧山寺》是唐代诗人窦群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共访青山寺,
曾隐南朝人。
问古松桂老,
开襟言笑新。
步移月亦出,
水映石磷磷。
予洗肠中酒,
君濯缨上尘。
皓彩入幽抱,
清气逼苍旻。
信此澹忘归,
淹留冰玉邻。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与王晦伯、朱遐景一同在慧山寺中过夜的情景。他们共同访问了青山寺,这个寺庙曾经有南朝时期的人隐居过。诗人询问古老的松树和桂树,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溯。他们在寺庙中自由自在地交谈,展开了新的思考和对话,彼此开怀畅谈。夜晚时,他们步行到月亮下,水面上倒映着石头的光芒。诗人洗净内心的烦忧,而朋友擦去帽子上的尘土,象征着他们净化心灵、洗涤尘世的欲望。明亮的光芒进入了寂静的怀抱,清新的气息充盈在苍穹之间。诗人坚信,这种宁静的境界能使人忘却归途,沉浸在如冰如玉的邻里之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寺庙为背景,通过描绘与朋友共访寺庙的经历,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诗中运用了清新、宁静的意象,如古松、月亮、水和石头等,给人以静谧、舒适的感觉。诗人通过洗净内心和擦去尘埃的动作,象征着对物质和烦忧的超越,追求精神的升华和境界的提升。最后一句“淹留冰玉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境界的珍惜和执着,愿意沉浸其中,远离喧嚣和纷扰。

整首诗词意境清新,语言简洁明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境界的表达,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超脱尘世的情怀。它表达了追求心灵净化和追寻真理的主题,对于那些向往内心安宁、追求精神境界的人们来说,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感悟。

诗词推荐

色界香尘付八还,正观不起况邪观。花前犹有诗情在,还作凌波步月看。

小器酌升斗,渠宁同釜钟。心公德始宏,一介称能容。将军见保卑,偏忌相如功。卓哉全璧贤,怀才肯争锋。悔过犹可称,服善交情终。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

卷雪奇观千丈澜,诗情撩动未应悭。却收浙右三年梦,仍对淮南数尺山。靴板随人元自漫,田园觅去正须閒。风樯独立看飞燕,家在孤云落照间。

族出于仙住傍僧,羞为春事与时争。长专太白山涵润,独淹中秋月渗清。色染真空如自失,香薰正觉若相成。灵云有幸相遭遇,不要桃花作证明。

主人一去池水绝,池鹤散飞不相别。青天漫漫碧海重,知向何山风雪中。万里虽然音影在,向心终是死生同。池边巢破松树死,树头年年乌生子。

君不见汉京辟雍载黄图,博士直舍三千区。分行数百曰槐市,下有诸生讲唐虞。又不见本朝肇启迩英阁,稽古隆儒号经幄。西清枝翠似交舞,日暖花黄时细落。君家欣慕名书斋,伯仲方将与计偕。桥门且陪亿万计,朝路终驰十二街。义郴文章妙天下,引喻牛行相君舍。勉君植德企前修,他日

我有宫沼,龟龙扰之。君子有礼,嘉宾式贵表之。

秋阴时晴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红榴照眼笋穿阶,峭合登临快此来。净境祛烦仍客共,醉乡逃暑更书催。庭阴碎喜风头动,虹影明看雨脚回。万事屏除诗债迫,此心拌擞未容灰。

虚堂夜无寐,顾影叹伶竮。露湿萤黏草,云迷雁落汀。旧书开蠹简,浊酒倒残缾。流落知无憾,危机实饱经。

大似贤臣扶社稷,遇明则见暗还藏。(《影诗》,见《吟窗杂录》)

兀兀终年醉,空空四壁穷。那知双雪鬓,又度几秋风。高枕三峰老,深衣独乐翁。骑驴向何许,

星霜几朝寺,香火静居人。黄叶不经意,青山无事身。抛生台上日,结座履中尘。自说一时课,别来诗更新。

满身秋月满襟风,敢叹栖迟一壑中。除目解令丹灶坏,诏书能使草堂空。岂无高士招难出,曾有先贤隐不终。说与同袍二三子,下山未可太匆匆。

月漉漉,波烟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粉态袷罗寒,雁羽铺烟湿。谁能看石帆,乘船镜中入。秋白鲜红死,水香莲子齐。挽菱隔歌袖,绿刺罥银泥。

多愁君自尔,不乐我何曾。西北山如削,明朝约共登。

梦绕荆溪,蟹肥春瓮满。

江水悠悠双鲤鱼,眼明初坼人关书。残年已觉身如客,一念还成泪溅裾。春近预忧归梦短,潮回莫遣寄声疏。何时可弃微官缚?五亩荒畦共荷锄。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传邮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老却人。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作逸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