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读通鉴唐太宗掊魏徵碑,有感而作

晚食甘于粱肉,徐行稳似轩车。
直须朝暮苦驰驱。
指望凌烟高处。
前日丰碑旌表,今朝贬*妻孥。
喜为正直怒奸谀。
自古忠臣良苦。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西江月 读通鉴唐太宗掊魏徵碑,有感而作》是元代胡祗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晚餐品尝着美味的粱肉,缓慢行进宛如行驶的轩车。不论白天黑夜都必须努力奔驰,期望到达高处的云霄。昨日还被丰碑所颂扬,今日却被贬低,失去了妻子和孩子。喜悦于正直,愤怒于奸诈。从古以来,忠臣都经历了艰辛。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忠臣的讴歌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以品尝美食、行车和奔驰的形象来比喻忠臣的坚定和努力,表达了对忠臣艰难处境的同情和敬意。作者通过对自己的境遇的描述,抒发了忠臣在世俗变幻中的无奈和苦痛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忠臣的敬佩和对忠臣艰辛命运的思考。通过对晚餐、行车和奔驰等生活场景的描绘,赋予了诗词生动的意象。诗中的“指望凌烟高处”表达了忠臣们追求高尚理想的愿望,而“前日丰碑旌表,今朝贬妻孥”则反映了忠臣往往受到世俗荣辱的摆布。最后两句“喜为正直怒奸谀,自古忠臣良苦”,表达了作者对忠臣的赞美,同时反思了忠臣所经历的困苦和痛楚。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忠臣的伟大品质和不易的命运,给人以深思。

诗词推荐

琐窗朱户。曾是娇眠处。只有余香留得住。满地花钿翠羽。三年宋玉东邻。断肠月夕烟春。看取画屏深处,题诗欲付何人。

西江月

筑台俯园木,亦既覆华宇。主翁达生者,作诗傍门户。谓台乃主人,吾身同逆旅。台远谓公言,无易浪称与。天地犹大块,况此一抔土。我昔未为台,蚁垤动欲雨。翁欲事畚筑,金鎚莫论堵。轩陛因冠带,松筠渐俦侣。万物固何常,今日乃前古。高岸化深谷,白波起桑圃。短长虽有间,相去

西江月

共上云山独下迟,阳台白道细如丝。君今并倚三珠树,不记人间落叶时。

西江月

残暑涂山去,凉风至德来。吟馀秋色老,客里菊花开。传舍全依石,中庭半是苔。张公有佳句,三复兴悠哉。

西江月

去年七月七,直庐闲独坐。西日下紫微,东窗晖青琐。露柳蜩忽鸣,风帘燕频过。寂寂红药階,槿花开一朵。时清无诏诰,性澹忘物我。兀然何所营,横枕通中卧。梦入无何乡,蛱蝶甚幺麽。孰谓处深严,自得放匍惰。中官传宣旨,御诗令属和。惊起俨衣冠,拜舞苍苔破。逸翰龙蛇走,雅调

西江月

松阴迷草径,缓步曳吟筇。秋鹤有仙意,寒花无冶容。渔洲烟浦笛,僧寺夕阳钟。回首来时路,白云深几重。

西江月

不知占得几躔星,阁尽人间聚散萍。今日重来桥上望,依然杨柳两行青。

西江月

故人诗未报,恨恨复经年。梦去长江路,心知宝所天。孤情岩桂老,逸思暮云传。无奈缨緌累,犹乖方外缘。

西江月

楼鼓声中日又斜,凭高愈觉在天涯。空桑客土生秋草,野渡虚舟集晚鸦。瘴雾不开连六诏,俚歌相答带三巴。故乡可望应添泪,莫恨云山万叠遮。

西江月

城里最高处,坡陀见一城。山多来有绪,江远静无声。歌吹风前度,楼台雨後明。风光同楚蜀,聊此慰平生。

西江月

松花蔌蔌糁苍苔,墙角梧桐取次开。倚遍阑干人未去,一双白鹭破山来。

西江月

十日恶风三尺雪,繁霜又满人间。梅花谁与问平安。玉肌清似削,争柰许多寒。梦绕琅璃江上路,竹篱茅舍青山。莫教芳酒滞归鞍。黄昏无限月,待我倚阑干。

西江月

小圃秋光泼眼来,老人隐几兴悠哉!翩翩蝴蝶成双过,两两蜀葵相背开。雨足疏篱引荒蔓,人稀幽径长新苔。贫家灶冷炊烟晚,待得邻翁卖药回。

西江月

动静贵一如,妙处非块坐。高人定不死,枕此白云卧。

西江月

天中树木,高耸玲珑,向濯缨亭曲。繁枝缀玉。开朵朵九出。飞琼环簇。唐昌曾见,有玉女、来送春目,更月夜、八仙相聚。素质粲然幽独。江淮倦客再游,访后土琼英,树已倾覆,攀条掐干,细嗅来、尚有微微清馥。却疑天上列燕赏,催汝归速。恐后时、重谪人间,剩把铅华妆束。

西江月

闒茸复埃尘,难亲复易亲。皆疑有仙术,问著却愁人。只是耽浮蚁,曾云见泣麟。相逢先合手,浑似有前因。

西江月

莫因公荐偶失意,便擬飘蓬作旅人。志壮任存题柱事,病多争向倚门亲。危堤柳色休伤别,上苑杏花长自春。况有西湖好山水,归来且濯锦衣尘。

西江月

云气峥嵘众俊林,圣朝事事合天心。梅根依傍蒙嘉泽,竹力低垂愧重任。有美江山只如旧,无尘宇宙幸逢今。坐令清昼閒铃索,白战工夫效汝阴。

西江月

此去金华水作程,扁舟定是过严陵。高山蔽日寒多雾,浅濑通潮夜不冰。汉代丝风应自咏,故乡三洞与谁登。拟从别后题书寄,又怕征鸿未可冯。

西江月

清江碧草两悠悠,各自风流一种愁。正是落花寒食夜,夜深无伴倚南楼。

西江月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