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挽歌

草草门巷喧,涂车俨成位。
冥寞何所须,尽我生人意。
北邙路非远,此别终天地。
临穴频抚棺,至哀反无泪。
尔形未衰老,尔息犹童稚。
骨肉不可离,皇天若容易。
房帷即虚张,庭宇为哀次。
薤露歌若斯,人生尽如寄。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在喧闹的门巷中,涂装的车辆整齐停放。
孤寂的心情需要什么,我将尽我所能满足人世间的愿望。
北邙山路并不遥远,此生别离终将与天地分别。
临看墓穴时频频抚摸棺木,至悲伤却没有泪水流出。
你的容貌未老去,你的气息还像孩童般稚嫩。
骨肉之间不可分离,就像皇天一样容易。
家中的帷帐已经空荡起来,庭院里也被悲伤所占据。
薤露歌唱也如此,人生尽如过客般飘忽。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死亡和离别带来的伤感和悲伤。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世间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和死亡的无奈和不舍。诗中通过对墓穴和丧葬的描绘,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牵挂和情感。诗人通过形象的描绘,唤起了读者心中对生死、离别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死、离别的思考。通过描述草草门巷中车辆整齐停放的场景,构造了一种寂静和忧伤的氛围。诗中通过用词质朴而直观地表达人们对离别和死亡的无奈与不舍,引发了读者对生命的深入思考和对离别的感悟。诗人在描绘中融入了对家庭、亲情和人生的思考,使诗歌更具有共鸣力和思想性。整首诗抑扬顿挫,节奏感强,给人以深沉忧伤之感,展现了唐代诗人独特的内敛和哲思。

作者介绍

孟云卿,字升之,平昌(商河县西北)人。约生于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30岁后始举进士。肃宗时为校书郎。存诗17首。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为杜甫、元结所推重。孟云卿与杜甫友谊笃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华州司公参军,行前夜饮话别,并以诗相赠,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们在洛阳相遇,同到刘颢家中畅饮。杜甫又写了《冬末以事之东郊,城湖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饮宴散因为醉歌》一诗,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

孟云卿的介绍

  孟云卿:字升之,平昌(今山东省商河县西北)人,约生于725年(唐朝开元十三年)。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30岁后始举进士。肃宗时为校书郎。存诗17首。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为杜甫、元结所推重。

  他与杜甫友谊笃厚。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华州司公参军,行前夜饮话别,并以诗相赠,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们在洛阳相遇,同到刘颢家中畅饮。杜甫又写了《冬末以事之东郊,城湖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饮宴散因为醉歌》一诗,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

  其诗作如实地描写了当时民众在战乱中的苦难,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以及与亲朋故旧的情谊。766年(大庆元年),孟云卿远往南海,元结作诗赠别,题为《送孟校书往南海》。

孟云卿的轶事

  孟元卿与杜甫友谊笃厚。758年(唐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华州司功参军,行前夜饮话别,并以诗相赠,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们在洛阳相遇,同到刘颢家中畅饮。杜甫又写了《冬末以事之东都,城湖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饮宴散,因为醉歌》一诗,记叙此次邂逅相遇彼此喜悲交集的情景,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

  元结极为推重孟云卿的诗。760年(唐乾元三年),他所编诗集《箧中集》里,选入当时7位诗人的诗共24首,其中孟云卿诗5首。诗作如实地描写了当时民众在战乱中的苦难,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以及与亲朋故旧的情谊。766年(唐朝大历元年),孟云卿远往南海,元结作诗赠别,题为《送孟校书往南海》。诗序中元结自称:“平昌孟云卿与元次山同州里,以词学相友,几二十年…… 材业,次山不如云卿;词赋,次山不如云卿;通和,次山不如云卿……云卿少次山六七岁,云卿声名满天下。

  孟云卿是元结所编《箧中集》中七诗人之一。他和其余六人一样,长于五古,气格高古,力追汉魏,屏绝藻彩,一归淳朴。杜甫《解闷十二首》其五说:“李陵苏武是吾师,孟子论文更不疑,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认为孟云卿诗,源自相传的“苏李诗”。高仲武以为“祖述沈千运,渔猎陈拾遗(陈子昂)”(《中兴间气集》),则说明孟诗在当朝的师承。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孟云卿为“高古奥逸主”,可说明孟诗的高古风格在唐中期确能别树一帜。他的诗歌题材较窄,多慨伤道德风气衰落,但如“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伤时二首》之一)这样的诗句,则为人们所称道。在艺术上,清代吴乔《围炉诗话》说,孟云卿诗有“直率之病”,是符合实际的。

  《全唐诗》编孟云卿诗1卷,计17首,外零句4句。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孟云卿的评价

  元结极为推重孟云卿的诗。780年(乾元三年),他所编选诗集《箧中集》里,选入当代七位诗人的诗共24首,其中孟云卿诗5首。其诗作如实地描写了当时民众在战乱中的苦难,以词相友,几二十年。材业,次山不如云卿;诗赋,次山不如云岁,通和,次山不如云卿……云卿少次山六、七岁,孟云卿声名满天下,知己在朝廷。及次山之年,云卿何事不可至。”高度评价孟云卿的品德与才学,热情赞扬彼此兄弟般的真诚友谊。

诗词推荐

投分前日欢,怆别古人重。相望一千里,独许明月共。

慵起披衣出户迟,今年最喜免招医。粗容破灶炊云子,可用芳筵佐雪儿。醉后作诗多不记,梦中读易了无疑。雨晴风爽园林密,独立清阴过午时。

平生子程子,此地有精庐。隐几江声在,当窗林影疏。百年心未死,再拜意何如。可忍蹉跎老,长惭案上书。

平生恶晻昧,虚空光陆离。心与此月同,不容一毫疵。恨月有圆缺,不得常清奇。每欲语天公,仍斫此桂枝。青冥去无路,思虑空劳疲。明知此意苦,殷勤长我随。去年西湖上,烂醉吟悲辞。今年巧相觅,似欲叙离思。西风为披拂,浮云无蔽专亏。坐开百壶酒,与月论襟期。永结无情欢,谢

我眠亦甚安,梦中初无惊。如何作梦语,反侧意不平。起来不复寐,郡楼挝五更。窗纸尚昏昏,看到渐次明。卷帘启后户,披衣步中庭。汲井漱新泉,满面吹寒冰。仰看天宇旷,微白复淡青。犹挂烂银梳,未升紫金钲。砌蛩余夜唧,数鹊作晓鸣。群动俱扰扰,竞若有所营。而人居其间,独欲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绮楼小小穿针女。秋光点点蛛丝雨。今夕是何宵。龙车乌鹊桥。经年谋一笑。岂解令人巧。不用问如何。人间巧更多。

解鞅名园眼倍明,殷勤翠袖劝飞觥。海棠红杏欲无色,蛱蝶黄鹂俱有情。去日不留春渐老,归舟已具客将行。倦游短鬓无多绿,生怕尊前唱渭城。

去国未千里,离家已再旬。丹心恒恋阙,白首更辞亲。怀璧常贻训,捐金讵得邻。抱冤非忤物,罹谤岂由人。不滥辞终辨,无瑕理竟伸。黻还中省旧,符与外台新。塞上同迁客,江潭异逐臣。泪垂非属岘,肠断固由秦。岁月行遒尽,山川难重陈。始知亭伯去,还是拙谋身。

远村寒食后,细雨度川来。芳草连谿合,梨花映墅开。槿篱悬落照,松径长新苔。向夕亭皋望,游禽几处回。

攘攘谁逃死,黄泉不独君。官书载考,五举擅多文。异日辽东鹤,当年冀北群。承家知有子,翮就看摩云。

去国离群掷岁华,病容憔悴愧丹砂。溪连舍下衣长润,山带城边日易斜。几处垂钩依野岸,有时披褐到邻家。故人书札频相慰,谁道西京道路赊。清时沦放在山州,邛竹纱巾处处游。野日苍茫悲鵩舍,水风阴湿弊貂裘。鸡鸣候旦宁辞晦,松节凌霜几换秋。两首新诗千里道,感君情分独知丘。

休说逋仙两句工,冰瓯涤笔别形容。清标骚客风前立,素面仙姝月下逢。山店霜寒香扑马,溪桥水浅影如龙。一□尽是寒凝结,金鼎无盐味更浓。

方云福德多,多数尚谣讹。法身超数量,菩提萨婆诃。

孰不闻钟起,吾犹拥褐眠。家人分两地,客邸跨三年。果蓏思携幼,粢盛忆祀先。故山归去好,当及挂灯前。

贻尔新诗。

几步山间属雨馀,徐行犹可当安舆。计功高出芒鞋上,傍险冲泥得屡书。

昔年张复之,来乘寇乱馀。三春虽宴赏,四野忧艰虞。遂移踏青会,登舟恣游娱。戒备渐解弛,人情悉安舒。垂兹五十年,材哲不敢逾。愚来再更朔,遽及仲春初。彩舵列城隈,画船满江隅,轻桡下奔濑,从舆临精庐。因思贤守事,所作民乃孚。

麟台正字垂拱臣,手持鸿笔扶金轮。喔咿自拟教牝晨,尚欲圭璧全其身。笔精墨妙虽有神,千载乃作无端人。以人废言古所闻,尚可展卷书吾绅。

云气不分明,天阴忽又晴。喜凉溪鹊浴,知雨沼蛙呜。仙药黄精饭,斋蔬白蕈羹。惜春吟未就,闲踏落花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