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实生日

泰陵耆旧日衰槁,白也胡为颜色好。
何曾山林采大药,更说方书试鸿宝。
千年鼻祖翔太清,至言八千授长生。
坐令耳孙守家法,八十鬓绿双瞳明。
昨日人为澹庵寿,今朝竹院笙歌奏。
二老风流总健强,盛事他时恐难又。
陛下圣德师文王,作兴锐欲恢封疆。
盍归乎来不可缓,凛凛梁栋扶明堂。

作品评述

《李秀实生日》是宋代周必大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泰陵耆旧日衰槁,
白也胡为颜色好。
何曾山林采大药,
更说方书试鸿宝。
千年鼻祖翔太清,
至言八千授长生。
坐令耳孙守家法,
八十鬓绿双瞳明。
昨日人为澹庵寿,
今朝竹院笙歌奏。
二老风流总健强,
盛事他时恐难又。
陛下圣德师文王,
作兴锐欲恢封疆。
盍归乎来不可缓,
凛凛梁栋扶明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李秀实的生日为题材,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祝福。

首先,诗人提到了泰陵,指的是泰陵陵园,此处暗指李秀实年纪已老,衰老的景象。接着,诗人不解地问,为什么李秀实的头发还是白色的,为什么他的容颜依然好看。这是对李秀实精神和外貌上的赞美。

然后,诗人提到李秀实曾经在山林中采集草药,试验方书中的药方,以寻求长生不老之法。这显示了李秀实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药物疗效的探索。

接下来,诗人称李秀实为"千年鼻祖",表示他是长寿不衰的祖师,传承了八千年的智慧,授予了长生之道。然后诗人提到,李秀实坐在那里,让他的孙子守护家族的家法,他的八十岁的鬓发依然浓绿,双眼明亮。这是对李秀实智慧和长寿的再次赞美,以及对他后代的期望。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李秀实生日的庆祝,他描述了昨天李秀实在澹庵度过寿辰,今天在竹院中笙歌奏响。诗人认为李秀实和他的妻子仍然风流健康,但是诗人担心在未来的盛事中他们可能会难以参与。

诗的最后两句以直接的方式呼唤李秀实,称他为陛下(尊称皇帝),赞颂了皇帝的圣德和文王的师表,表达了对皇帝的期望,希望他能恢复国家的疆土。最后一句诗中,诗人敦促李秀实迅速回到明堂,以扶持帝国的明堂(即皇帝的宫殿),强调了对李秀实的期望和赞美。

这首诗词以李秀实的生日为背景,通过对他的赞美和祝福,表达了对他智慧、长寿和对国家的忠诚的敬佩之情。诗中使用了夸张和修饰的手法,通过描绘李秀实的容颜、长寿和对长生之道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他的仰慕和敬重。同时,诗人对李秀实的智慧和长寿给予了他后代的期望和祝福。最后,诗人以直接的方式呼唤李秀实,表达了对皇帝的期望,希望他能恢复国家的疆土,体现了对国家的忠诚。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融合了对李秀实的敬佩、对长寿之道的追求以及对皇帝和国家的期望,展现了作者对李秀实的赞美和祝福,同时抒发了对国家兴旺和皇帝治理的期望。

作者介绍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爲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奉祠。干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未几,爲韩侂胄指爲僞学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謚文忠。生平着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伙,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编爲十四卷。

诗词推荐

尧山举目见於墙,群玉森森拱巨梁。一幅画屏罗伟观,两诗银笔冠当场。沙平鹭立秋无尽,月冷乌啼夜未央。有客凭阑共清话,逍遥何异白云乡。

初晴僧阁一凭栏,风物凄凉八月间。欲尽上层尝脚力,更於高处看人寰。秋深天气随宜好,老后心怀只爱闲。为报远山休敛黛,这般情意久阑珊。

竹林风与日俱斜,细草犹开一两花。天上归来对书客,愧勤僧饭更煎茶。

彩虹桥下水关东,接畛园林狭迳通。繁杏半开随半落,短墙无计碍春风。

杰阁挥飞翠霭间,蓬莱元不在人寰。绿围城郭千村水,青逼帘栊四面山。华表鹤归辽海远,高台凤去夕阳间。我来倚遍阑干月,云锁重门夜不关。

原上卧龙无起日,柱头化鹤见何年。

家临清溪水,溪水绕盘石。绿萝四面垂,褭褭百馀尺。风泉度丝管,苔藓铺茵席。传闻颍阳人,霞外漱灵液。忽枉岩中翰,吟望朝复夕。何当遂远游,物色候逋客。

贤良知足辱,为尔戎贪名。一酌不能惑,千年依旧清。深涵秋汉色,冷浸古松声。珍重荒碑在,何人曾泪倾。

大钧转一气,急毂无停辕。是非与生死,胶扰于其间。朝昏互变灭,倏已千万年。岂知达道人,直作须臾观。天地本无物,置之奚足言。

蘖山养子忒婆心,斫了摩挲不惮勤。悖逆儿郎浑不雇,钁头制得气凌云。

相逢萧寺已累然,自咏离骚讲太玄。极目旧游犹白石,伤心孤塚只苍烟。儿从外舍收残稿,客向空山泣断弦。帝所修文与张乐,魂兮应是到钧天。

故人言别倍依依,病里班荆苦忆违。明日柳亭门外路,不知谁赋送将归。

黄昏苦寒乌鸟稀,吹沙走石交横飞。布衾如铁复似水,梦想东风来解围。岂知天地有奇事,夜半窗纸生光辉。兜罗宝界佛所现,冥凌不敢专璇玑。开门倚杖眩一色,迥立此世空无依。少年行乐恍尚记,瑶林珠树中成蹊。犬骄鹰俊马蹄快,狡穴未尽须穷追。湖海粗豪今岂在,但忆鸣哮如饿鸱。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青D72A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浮云万里烟波客,惟有沧浪孺子知。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

八月九月天,白露寒露节。门外在处山,秋风落黄叶。

已十八年矣。因赋此词。十年前事翻疑梦,重逢可怜俱老。水国春空,山城岁晚,无语相看一笑。荷衣换了。任京洛尘沙,冷凝风帽。见说吟情,近来不到谢池草。欢游曾步翠窈。乱红迷紫曲,芳意今少。舞扇招香,歌桡唤玉,犹忆钱塘苏小。无端暗恼。又几度留连,燕昏莺晓。回首妆楼,

暖披烟艳照西园,翠幄朱栏护列仙。玉帐笙歌留尽日,瑶台伴侣待归天。香多觉受风光剩,红重知含雨露偏。上客分明记开处,明年开更胜今年。

出门不雨即偶风,闭门值睡极力攻。似闻汤鼎作吟声,已贺胜敌收全功。郤思二子共一笑,拨弃旧语无新工。卒行好步不两得,能致公等吾何穷。魏诗黄笔今未有,顾我独得神所锺。径须相就踏泥潦,已办煮饼浇油葱。

九陌喧喧骑吏催,百官拜表禁城开。林疏晓日明红叶,尘静寒霜覆绿苔。玉佩声微班始定,金函光动按初来。此时共想朝天客,谢食方从阁里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