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华

长恨章华亦陋夫,周秦仅可胜登徒。
谁知南楚仍穷巷,骨像何妨自应图。

作品评述

《章华》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长恨章华亦陋夫,
周秦仅可胜登徒。
谁知南楚仍穷巷,
骨像何妨自应图。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章华的怀念和对身世的感慨。章华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他的形象并不出众,却有着一段悲伤的往事。周秦时期的英雄们可能只能在历史中被记载和赞美,而章华这样的平凡人物只能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然而,作者认为,即使南楚这样的小国家和城市也能留下一些骨像,那么章华作为一个普通人,也有权利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章华这个不被人们所知的普通人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平凡人的关注和尊重。诗中的"长恨章华亦陋夫"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章华境遇的遗憾和怀念之情。"周秦仅可胜登徒"一句,意味着即使是在英雄辈出的周秦时期,像章华这样的普通人也只能在历史长河中默默无闻。然而,"谁知南楚仍穷巷,骨像何妨自应图"一句,表达了作者的另一种思考。即使是南楚这样的小国家和城市也能留下一些骨像来纪念英雄,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章华也有权利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的印记。这种对平凡人的关注和尊重,使得这首诗词在表达怀念之情的同时,也提醒人们珍视普通人的价值和作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章华这个普通人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平凡人的关注和尊重,并呼吁人们珍视每个人的价值和作用,不论其地位和身份。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诗词推荐

予年行七十,惟日就志昏。虽高鸿鹄举,尚困鸡鹜喧。壮心久已摧,弱羽不得翻。每诵少游言,顾惭下泽辕。蜀公有高志,谢事久杜门。扰扰世俗务,不复挂口论。群经杂图史,拥坐如周垣。上谈千载故,速若水注盆。客来必命酒,左右拱诸孙。虽无鼓舞欢,自喜谈笑温。爷高顾吾私,有类

朱墨日过眼,溪山谁复游。夜闻西风喧,起看天地秋。王事有休沐,驾言指林丘。新晴鸟鸟乐,路入南涧幽。高峰左右列,野水纵横流。问舍苦不早,求田亦良谋。

高僧七十未龙钟,飞锡飘然百里中。正欲逢场施手段,不妨临老入花丛。把茅便可传宗旨,一钵由来是祖风。直要空门高著眼,看渠拍手任西东。

山林隐君子,无意事王侯。天戈一日南指,多少贾胡留。不效熊舒龟息,却羡蝇头蜗角,我亦滞南州。十载厌奔走,赢得雪飞头。苦思归,归未得,恨悠悠。身世何物,野渡一横舟。用舍随时无定,得失于人有命,谁解曲如钩。兀坐阅今昔,风露一天秋。

簨簴高悬于阗钟,黄昏发地殷龙宫。游人忆到嵩山夜,叠阁连楼满太空。

说理谈真面紫宸,鹅湖大义枉劳神。由来佛性难名邈,争似君王默契亲。

篱落秋逾晚,鸡豚地更偏。何时有蓬户,无处著金钱。芒屦林边石,茶铛涧底泉。心知鸿雁到,老子爱江天。

罢战回龙节,朝天上凤池。寒生五湖道,春入万年枝。召化多遗爱,胡清已畏知。怀恩偏感别,堕泪向旌麾。

时来偶见收,过时自当退,岂惟裁纸尾,亦或用牍背。人情有贵贱,志士感兴废。库中九万张,视我犹前辈。

莫道庞公不入州。为谁歌酒也迟留。襟期别乘真难事,领略同游岂易谋。他扰扰,自悠悠。香浮莱莉笑花头。一帘云影催诗雨,唤起佳人无限愁。

朝朝粗粝腐儒餐,清坐焚香篆印盘。早计何尝为温饱,倦游谁复念羁单。瓮头社酒欣方熟,篱下秋英渐可看。更寄拈鱼君有味,鼎烹曾覆晋之栾。

牛羊久已下,寂寞掩柴扉。水鹊鸣城堞,飞萤上戟衣。夜凉江海近,天阔斗牛微。何日招舟子,寒江北渡归。

八识通知心已定,遍观物物皆阴。不如留意则追寻。水中闲养火,玉内要生金。直待阳纯丹不漏,恁时可称知音。超然云步上瑶岑。不劳极目望,自见好光临。

西野芳菲路,春风正可寻。山城依曲渚,古渡入修林。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阴。晚来歌吹起,惟觉画堂深。

苦用贞心传弟子,即应低眼看公卿。水中明月无踪迹,风里浮云可计程。庭际孤松随鹤立,窗间清磬学蝉鸣。料师多劫长如此,岂算前生与后生。

去去扁舟对晚晖,晴和直欲减绵衣。风来一阵芦花过,祗道春残柳絮飞。

升龙门内屋千楹,玉宇金题映紫庭。卷帙异书三十万,至今光彩动奎星。

好鸟疑敲磬,风蝉认轧筝。修篁与嘉树,偏倚半岩生。

乡闾耆宿非复前,老章病死今三年。朝来出门为太息,不见此翁催社钱。我比翁虽差识字,向来推择尝为吏,事功自计无一毫,尚不如翁终日醉。

游女泛江晴,莲红水复清。竞多愁日暮,争疾畏船倾。波动疑钗落,风生觉袖轻。相看未尽意,归浦棹歌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