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舞

酥点萼。
玉碾萼。
点时碾时香雪薄。
才折得。
春方弱。
半掩朱扉,垂绣幕。
怕吹落。
拈一饷。
嗅一饷。
拈时嗅时宿酒忘。
春争上。
不忍放。
待对菱花,斜插向。
宝钗上。

作品评述

《扫地舞·酥点萼》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无名氏。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酥点萼。玉碾萼。
点时碾时香雪薄。
才折得。春方弱。
半掩朱扉,垂绣幕。
怕吹落。拈一饷。
嗅一饷。拈时嗅时宿酒忘。
春争上。不忍放。
待对菱花,斜插向。宝钗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细腻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温馨的春日场景中。诗人运用了独特的意象和婉约的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细腻之美的赞叹和感慨。

诗词的开头是“酥点萼。玉碾萼。”,以酥点和玉碾作为景物,形容春天的柔媚之美。这里的“酥点”指的是嫩嫩的花蕊,而“玉碾”则是用来榨取香气的器具。诗人通过点、碾的动作展示了一种细腻而温柔的感觉,同时将花香与雪的柔薄相比,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清新气息。

接下来的几句“才折得。春方弱。”表达了春天初开时的娇嫩和脆弱,仿佛只需轻轻一折,春天的妍容就会消失。诗人用“半掩朱扉,垂绣幕”来形容承载春天的花朵,这种微妙的表达方式增加了诗词的层次感和细腻性。

接着,诗人写道“怕吹落。拈一饷。”,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珍爱之情。他不忍心让春花受到风吹而凋谢,因此只是轻轻地拈取花瓣,闻一闻花香。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之美的敬畏和珍视。

诗词的最后两句“春争上。不忍放。待对菱花,斜插向。宝钗上。”将诗人的目光转向了菱花和宝钗。这里的“春争上”表达了春天的竞相绽放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将菱花斜插在宝钗上,则是一种雅致的插花艺术,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美丽动人。

总的来说,《扫地舞·酥点萼》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约的语言,表达了对春天柔美之美的赞叹和感慨。诗人通过独特的意象和细致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温馨而宁静的春日场景,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细腻之美。

作者介绍

无传。

诗词推荐

禁里春浓蝶自飞,御蚕眠处弄新丝。碧窗尽日教鹦鹉,念得君王数首诗。

秋山何言哉,万物兴自阑。昔翳春空云,今作道上斑。况此江浦蕙,几何不为菅。幽泉大自在,映月泻潺湲。

白玉麒麟,见之可爱。风尘大行,皮毛终坏。

未易尧舜德,何须数舜功。小心仍致孝,余事及平戎。典礼从周旧,官仪与汉隆。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

白帝水云暗,东屯灯火归。春泥悭弊屐,山雨湿征衣。远役谅难践,胜情那得违。关城吏相笑,痴绝似君稀。

王子乔,爱神仙,七月七日上宾天。白虎摇瑟凤吹笙,乘骑云气吸日精。吸日精,长不归,遗庙今在而人非。空望山头草,草露湿君衣。

金壶皤腹贮春醪,路入山堂脚脚高。但得远尘宽俗鞅,不须临下见秋毫。

当时已自传衣钵,羞愧犹为食肉僧。

幽奇山水卒难图,亭插白云景象余。共乐灵踪还旧址,好编名字入新书。面前沧海迷三岛,林下谁人继二疏。洞里苍龙头角老,埋茂岁月意如何。

秋风作霜枫叶丹,扁舟未发龙山湾。山头窣堵半天出,十年笑我几往还。今年结束值重九,爱此山水照高寒。亲朋话别情总厚,兄弟白首仍苍颜。相留一笑不易得,争挈美酒罗盘餐。登高正尔在高许,下视扰扰直尘寰。追思姑孰有故事,雅宴亦复同此山。虽云小异得佳客,主人须蝟怀胸奸。

急诏下林间,天教公未闲。虎符重领郡,鸳序暂离班。道直言皆壮,心和鬓不斑。紫骝曾识驾,白羽可平奸。边地尘初静,邻邦化匪艰。仍途从吏接,从乘约僧还。旗影明寒水,梅花动晓关。下车逢日吉,涤印破春悒。惠政流人至,清吟俗事删。条依萧守迹,仙认窦君颜。千古同歌夸,期年

竹屋消残半瓦霜,水河冻裂一渔航。不须宫线量曦影,化日今年特地长。

太岁当头坐,诸神不敢当。其中有一物,常带洞庭香。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蜀道有错喜欢铺,在大散关上。)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扶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时复中之兴已高,是非一付与春醪。向来醉眼略四海,粗遍柴桑人姓陶。

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莫向尊前惜沈醉,与君俱是异乡人。

乌巾白紵蹋京尘,瑶树琼林照路人。西省归来名盖代,两行墨危尚如新。

宝香瓶,桐叶卷。荡水痕微还远。思乡信,觉春迟。野梅初见时。上潮风,临晚渡。人欲过西江去。吹寒管,陇云低。江南花未知。

献捷灵州倅,归时宠拜新。论边多称旨,许国誓亡身。马渴黄河冻,雁回青冢春。到蕃唯促战,应不肯和亲。

寒窗政尔念萧瑟,况复故人疎近音。凭栏为子赋三友,便觉冰霜千古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