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湖口守风作(其十二)》
拼音和注音
piàn fān xún rì zhù , wèi fù shí rén q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石人:石雕人像。多置于墓道旁。比喻与世长存之人。《史记.魏其武安候列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且帝宁能为石人邪!'司马贞索隐:'谓帝不如石人得长存也。'一说比喻人无感受,徒具人形。见《汉书.田蚡传》颜师古注。
旬日:旬日xúnrì十天旬日内必有大祸。——《钟馗传——捉鬼传·平鬼传》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片帆旬日驻,未赴石人期。
鸾鹤那知义,龙蛇自有时。
霜惊寒气早,雨爱暮声迟。
渔钓难为食,王孙且莫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