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阴亭

惨惨秋风吹客襟,唐人遗迹宋人吟。
浮云世事多遭变,不独此亭无绿阴。

作品评述

《绿阴亭》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邓林。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绿阴亭

惨惨秋风吹客襟,
唐人遗迹宋人吟。
浮云世事多遭变,
不独此亭无绿阴。

中文译文:

凄凉的秋风吹动着游人的衣襟,
这里是唐代人的遗迹,宋代人吟咏过。
浮云般的世事多变幻,
并不仅限于这座亭子没有绿荫。

诗意和赏析:

《绿阴亭》是一首抒怀诗,通过描绘秋风吹动游人衣襟的凄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时光流转的感慨之情。

首句“惨惨秋风吹客襟”,以凄凉的秋风吹拂游人的衣襟作为开篇,传递出一种寂寞和凄凉的氛围。这里的“客襟”可以理解为游人的衣襟,也可以引申为游子离乡的心情。

接下来,诗人提到这座亭子是唐代人的遗迹,宋代人也曾在此吟咏。这种历史的延续与传承,使得这座亭子具有了更深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物,更承载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情感和思绪。

而诗中的“浮云世事多遭变”,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叹。浮云象征着世事变幻无常,它们随风飘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位置。人世间的事物也如同浮云一般不停地变化,历经沧桑。这种变迁不仅仅局限于这座亭子,更是普遍存在于人世间的一种现象。

最后一句“不独此亭无绿阴”,通过对绿阴亭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亭子本身的愿望。绿阴象征着生机和希望,作者希望这座亭子能够有绿荫覆盖,也暗示着希望人世间的事物能够有持久的美好。

整首诗以秋风和绿阴亭为象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思考。同时,也透露出对于希望和美好的追求。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以及对自然景物和历史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哲思。

作者介绍

邓林,字性之,号四清社友,新淦(今江西新干)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有《皇荂集》,萧崱、萧泰来爲之序。事见明嘉靖《临江府志》卷五。 邓林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故人怜人贫,走送不待买。

莫嗔芳意太矜持,曾得三郎觱篥吹。今日若无工部句,殷勤犹惜最残枝。

野村仍翦茅,当此茂林下。晴晖叶上明,翠影杯中泻。鲜风时飕飕,轻裾自萧洒。固殊嵇生锻,曷慕岩栖者。

金相玉质介为裳,一骑红尘自远方。籍挂众香椒桂国,身居大海水云乡。丁蠃荐醢体犹具,甲煎流芬名未亡。举酒便应酬一醉,尊前风味试平章。

一别癯仙已八年,伶俜鹤骨尚弹冠。相逢逆旅欢然处,各著精神子细看。

古鼎烟销倦点朱,翛然高卧夜寒初。四檐寂寂半床梦,两鬓萧萧一卷书。日月冥心知代谢,阴阳回首验盈虚。起来万象皆吾有,收拾乾坤有草庐。

南涧先生归几时,南溪如泛未传诗。君行为我殷勤录,并问茶山僧乞碑。

仗下千官走似麇,仓皇谁扈属车尘。禁中陆九艰危共,殿上朱三苦死嗔。当日横身抗岐汴,暮年避地客瓯闽。小窗细读金銮记,始信香奁属别人。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鹿去台空屋数椽,置身就在阆风巅。孤筇螟踏烟中路,万壑春藏洞里天。乱后诸生虚讲席,门前流水隔尘缘。低徊朱陆论心地,思使薪穷火不传。

华发萧然入帝城,如何直道尚迂迟。从来白璧称和氏,安得黄金到不疑。归骑正须夸疾速,慈颜想见倍欢怡。人生最是团栾乐,况值薰风荔子时。

nNvF一席眠还坐,蛙噪萤飞夜未央。僮仆舟人空寂寂,隔帘微月入中仓。

门生故来往,知欲命浮觞。忽奉朝青阁,回车入上阳。落花满春水,疏柳映新塘。是日归来暮,劳君奏雅章。

世上无情似有情,俱将苦泪点离樽。人心真处君须会,认取侬家暗断魂。

扁鹊得仙处,传是西南峰。年年山下人,长见骑白龙。洞门黑无底,日夜唯雷风。清斋将入时,戴星兼抱松。石径阴且寒,地响知远钟。似行山林外,闻叶履声重。低碍更俯身,渐远昼夜同。时时白蝙蝠,飞入茅衣中。行久路转窄,静闻水淙淙。但愿逢一人,自得朝天宫。

纷纷铁马小回旋,幻出曹公大战年。若使英雄知□事,不教儿女戏灯前。

篷棹两三事,天然相与闲。朝随稚子去,暮唱菱歌还。倚石迟后侣,徐桡供远山。君看万斛载,沈溺须臾间。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主空及第归。

家山牢落战尘西,匹马偷归路已迷。冢上卷旗人簇立,花边移寨鸟惊啼。本来薄俗轻文字,却致中原动鼓鼙。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

太昊亦已至,玄冥犹未归。茫茫天壤间,浪阔银山围。玉龙横梅度,皓鹤漫空飞。白帝有所适,飘飘扬旌旗。从者一何繁,缟席仍练衣。招邀姑射仙,逢迎广寒妃。祥耶时令耶,畴能测天机。饥人冻欲死,赏玩理则非。安得万裘褐,寒者或庶几。愿言均此惠,不知身贱微。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