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

此生别袖几回麾,梦里黄州空自疑。
何处青山不堪老,当时明月巧相随。
穷通等是思家意,衰病难堪送客悲。
好去江鱼煮江水,剑南归路有姜诗。

作品评述

《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是苏轼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此生别袖几回麾,
梦里黄州空自疑。
何处青山不堪老,
当时明月巧相随。
穷通等是思家意,
衰病难堪送客悲。
好去江鱼煮江水,
剑南归路有姜诗。

诗意:
这一生中,与挥手告别的次数不计其数,
梦中的黄州使我空自怀疑。
无论何处的青山,都不堪老去,
当年那明亮的月亮巧妙地与我相伴。
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都是思念家乡的心意,
衰老和疾病使我难以忍受送别时的悲伤。
我宁愿去煮江水,也要品尝江中的江鱼,
回到剑南的归途上,有姜诗作为伴随。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苏轼在离别之际的心情和思考。诗人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离别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在诗中提到自己与他人的不断分别,暗示了他多次离开家乡的经历,这使得他对黄州的存在产生了怀疑和迷惘。他认为无论身处何处,时间的流逝都会使得青山老去,唯有当年的明月可以巧妙地陪伴自己。穷通贫富对于思念家乡而言没有区别,而衰老和疾病则使他难以忍受离别时的悲伤。最后,他提到了愿意去煮江水,表达了对家乡美好事物的怀念和渴望。剑南归路有姜诗,意味着回到家乡的路上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和人物相伴。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离别时的无奈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的描写,使得诗词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读来令人感受到离别的忧愁和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君住平阳县,无家不读书。计偕今已废,师授未应疏。兵革崩腾后,衣冠丧荡余。别怀似难写,吾道竟何如。

一代文章有图录,天赐之履征九服。奉牲乞盟走珠玉,呈狂楚僭非此族。至今人望坛坫尊,风流文采被诸孙。丈人似是更酷似,大河一派来昆仑。华途不须移步到,忧国忧君心日老。匹马朝行人避骢,短奏宵归自焚藁。一朝倦拜青锁门,分符端欲宣上恩。再拜愿回批敕手,却与疲瘵丰鸡豚。

落日余霞已自奇,况于人静月明时。重城著我非无意,前遣先生独赋诗。

阿姊扶床泣,诸甥绕膝啼。平安只两字,莫惜过江题。

崔觐者高干,梁州城固人。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夫妇既已老,左右无子孙。一日召奴婢,尽又田宅均。俾之各为业,不用来相闻。遂去隐南山,杂迹麋鹿群。约曰或过汝,所给我为陈。有时携其妻,来至诸人门。乃与具酒食,啸咏相欢欣。山南郑余庆,辟之为参军。见趣使就职,漫不

去日春山淡翠眉。到家恰好整寒衣。人归玉垒天应惜,舟过松江月半垂。千万绪,两三卮。送君不忍与君违。书来频寄西边讯,是我江南肠断时。

一派笙歌出苑墙,隔帘犹自暗闻香。秋来殿殿添宫漏,只有昭阳不夜长。

杏花疏雨洒香堤,高楼帘幕垂。远山映水夕阳低,春愁压翠眉。芳草句,碧云辞,低徊闲自思。流莺枝上不曾啼,知君肠断时。

六月廿四夜,人间热欲炊。病怀如酒困,倦睫似书痴。梦与千年接,心随万里驰。客来相问讯,寄语有新诗。

五更鼍鼓忽逢逢,舟子闻晴上北江。推枕一兵辞画戟,开门三骑到篷窗。鹿鸣厚意陈箱篚,伐木深情缀酒腔。小雅风流千古在,飞吟亭下此心降。

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

寺外寒流玉一泓,白云如练挂危层。青山绕屋柴门掩,只见梅花不见僧。

贱夫流落来淮海,两纪悠然忘冻馁。乌薪白粲不论钱,近岁山林禁樵采。去年差官打炭窑,淮民畏事谁敢烧。官军巡出得心力,草木欣欣有颜色。九月未霜云漫漫,雪花争先飞作团。冻坐孤吟还自宽。边头牵挽人夫寒。

又桨浮波日夜催,胥涛不到子陵台。为怜摘菊空盈把,故遣鸱夷送酒来。

彭祖尚闻年八百,陈郎犹是小孩儿。

天雷裂山崖,骤雨翻盆盎。田亩怀政最,草木知治状。使君富经术,暂屈乘一障。黄堂燕清香,比屋醉春酿。文章出指授,学校均幼壮。独我困樊笼,老矣神不王。寻医诗未免,勉力追绝唱。滔滔原夫辈,感此舍人样。旌旗出幽扉,俎豆忽迂访。小摘情益亲,村舂未忍相。蜀叟初不识,汉墨

津鼓匆匆,犹记得、故人相送。春江上、鸟啼花影,马嘶香鞚。情逐阳关金缕断,泪和杨柳春丝重。算别来、几度月明时,相思梦。山万叠,愁眉耸。春一点,归心动。问风俦月侣,有谁游从。百里家山明日到,一尊芳酒今宵共。任楼头、吹尽五更风,梅花弄。

始贺天休雨,还嗟地出雷。骤看浮峡过,密作渡江来。牛马行无色,蛟龙斗不开。干戈盛阴气,未必自阳台。

执事颇勤久,行去亦伤乖。家贫无僮仆,吏卒升寝斋。衣服藏内箧,药草曝前阶。谁复知次第,濩落且安排。还期在岁晏,何以慰吾怀。

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