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孤山六一泉有感亭以太湖石为柱梁

解后犹存石柱梁,周家九鼎尚沦亡。
此泉只是寻常水,为有欧苏姓字香。

作品评述

《饮孤山六一泉有感亭以太湖石为柱梁》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饮孤山上的六一泉,感叹亭以太湖石为柱梁。解放后,太湖石柱梁仍然屹立不倒,而周家的九鼎却已沦亡。这泉水虽然平凡,却因为镌刻了欧苏姓字而显得香气袭人。

诗意:
这首诗词以饮泉为背景,通过对太湖石柱梁和九鼎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太湖石柱梁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而九鼎代表了周朝的权威和繁荣。尽管周朝已经沦亡,但太湖石柱梁仍然屹立不倒,展现出历史的延续和传统的力量。与此同时,诗人也在描绘一泉水,虽然普通平凡,但因为镌刻了欧苏姓字而变得独特而香气四溢,暗示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闪光点。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太湖石柱梁和九鼎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太湖石柱梁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它的存在使人们想起历史的辉煌和传统的力量。九鼎则代表了权威和繁荣,但如今已成为过去的遗迹。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思考,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珍视传统文化的态度。

另一方面,诗中描绘的一泉水虽然平凡,却因为镌刻了欧苏姓字而显得香气四溢。这里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价值,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平凡普通。诗人通过这个形象,呼应了太湖石柱梁的坚韧不拔精神,传达了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和独特之处的含义。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对太湖石柱梁、九鼎和一泉水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每个人独特价值的观点。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传达了深刻的诗意,使人们在品读中领略到历史的厚重和个体的独特魅力。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庆文章太守,燕寝凝香,诞弥佳节。庾岭归来,又经年梅发。棋酒心情,笙歌滋味,便合朝天阙。玉作山前,冰为水际,几多风月。绿鬓朱颜,浩然相对,自是中原,旧家人物。_鹭班回,尚记尽陪清切。好把胸蟠万卷,谈笑了、济时勋业。锦幄初温,宝杯深劝,舞回香雪。

我家苕霅边,更更闻夜船。夜船声欸乃,肠断愁不眠。一声三四咽,掩抑含凄切。宛转断复连,尽是伤离别。两月江头程,杳不闻此声。身游荆渚路,梦到湖州城。但闻空山女儿呼,不见前溪渔父鸣。今朝撁头上,忽作吴歌唱。初声与后声,一一浑悲怆。问汝何所得,昔棹吴中航。吟得溪女

春酌沈沈,晚妆的的,仙梦游惯。锦溆维舟,青门倚盖,还被笼莺唤。裴郎归后,崔娘沈恨,漫客请传芳卷。联题在,频经翠袖,胜隔绀纱尘幔。桃根杏叶,胶黏缃缥,几回凭阑人换。峨髻愁云,兰香腻粉,都为多情褪。离巾拭泪,征袍染醉,强作酒朋花伴。留连怕,风姨浪妒,又吹雨断。

乱云连野水连空,只有沙鸥共数公。想得句成天亦喜,雪花迎櫂入吴中。

茅屋开山脚,岚光映日光。行人消野兴,个个醉壶觞。

河南有伏流,经营太行根。盛德不终晦,发为清济源。公家济源上,太行正当门。修竹带藩篱,百禽鸣朝暾。仰视浮云作,俯窥流水奔。相望有盘谷,李愿故居存。主人国之老,实惟商岩孙。斑行昔供奉,屡进逆耳言。天子色为动,群公声亦吞。肃肃冰霜际,不改白玉温。出处士所重,其微

因居客舍大,百感动心间。两鬓生白发,难明长夜天。

花情偏与夜相投。心事鬓边羞。薰醒半床凉梦,能消几个开头。风轮慢卷,冰壶低架,香雾飕飕。更著月华相恼,木犀淡了中秋。

桃花红雨柳花绵,风物愁予重惘然。满目江山分楚越,旧游池馆锁尘烟。朝云漠漠今安在,夜月荒荒空自圆。只有雪衣孤鹤在,竹间曾共耸吟肩。

洞彻琉璃蔽,威纡屈膝回。锦中云母列,霞上织成开。山水含春动,神仙倒景来。修身兼竭节,谁识作铭才。

庾岭香前亲写得。子细看,粉匀无迹。月殿休寻觅。姑射人来,知是曾相识。不要青春闲用力。也会寄、江南信息。著意应难摘。留与梨花,比并真颜色。

几副卿谋泪,悬河决溜时。百身难命赎,一老不天遗。竹垞弘通学,桐江瘦淡诗。重因风雅惜,匪特痛吾私。

旧游清苕上,爱看弁峰云。梢将春雨度,始见远林分。起灭悟真理,逍遥遗世纷。於焉自怡悦,永怀陶隐君。

仲君岂弟多学,王子清修寡言。病后空惊鹤瘦,时来或作鹏骞。海角烦君远访,江源与我同来。剩作数诗相送,莫教万里空回。三人一旦同行,(二子与秦少章同寓高斋,复同舟北行。)留下高斋月明。遥想扁舟京口,尚余孤枕潮声。更欲留君久住,念君去国弥年。空使犀颅玉颊,长怀髯舅

日上宁容晓雾遮,须臾碧玉贯明霞。人谋天意适相值,寄语韩公不用夸。

暄风吹斋响苍玉,竹石相看便有情。提胡卢来沽美酒,终日撩人不住声。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唤渡风殊怀,穿林日向中。飞泉半崖落,峭壁与天通。往者名犹在,仙人事已空。徐岩不为远,归去若匆匆。

归骑纷纷满九衢,放朝三日为泥涂。不知雨雪江陵府,今日排衙得免无。

晓入姑苏市,阊门系短篷。老人元不食,买饼餇山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